风水轮流转,经历几年前并购整合后,全球十大CXO们再次走向了分拆、重组,格局发生巨变,两大“黑马”强势上位。

撰文| Erin 润屿

编辑| 晓琴 彡氜

经历一轮分拆、重组,全球十大CXO格局又发生了巨变。

在徕博科分拆临床CRO业务Fortrea(富启睿)后,药明系如期进入全球前三阵营;老牌CRO巨头Syneos被财团收购之后也让出了位置,而最猛CDMO三星生物和股价连环飙的CRO公司 Medpace,以“黑马”之姿强势冲进前十行列。

不过,十大CXO在业绩表现上却极为“割裂”,赛默飞、艾昆纬、ICON等头部业绩增长深陷乏力困境,关厂、裁员屡屡发生;三星生物、Medpace等新晋者却表现出猛烈势头,在全球“瓜分”订单。

而将目光放回中国市场,形势更为紧张,药明系一年中股价几经波折,巨头龙沙都扛不住国内CDMO行业巨变,关厂撤退……

不过,仍有巨头称2024年第二季度将回暖,彼时,又将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赛默飞:一年裁员五次,龙头也扛不住了

2023年,庞大如赛默飞也无法保持高速增长了。延续上半年的趋势,赛默飞的全年整体收入428.6亿美元,同比下滑5%,其中仪器和CXO业务(实验室产品和生物制药服务)是唯二拉动业绩的板块,前者收入72.63亿美元,增长超6亿美元,后者收入230.41亿美元,同比增长5.3亿美元。

可以看出,过去几年赛默飞斥巨资收购Patheon、PPD,以及拓展CXO业务其实是明智之举。不过,整体业绩下滑,CXO业务增速缓慢其实已经是赛默飞多次调整后的结果,E药经理人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赛默飞在2023年先后宣布了五次裁员,前三次都密集集中在上半年,五次总人数近千人。伴随裁员,赛默飞在2023年还关闭了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一个工厂,该工厂主要提供生物制品开发和细胞治疗服务。

赛默飞其实在2023年Q2的财报中提到了业绩放缓的原因,包括制药客户资本支出放缓、中国增长放缓、Biotech公司缺乏资金和支出,以及生物工艺客户去库存等影响。

当然,赛默飞也在积极调整,包括持续巩固上下游产业链衔接与服务的能力。2023年7月,赛默飞宣布收购CorEvitas,该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监管级临床真实世界证据提供商;10月,赛默飞再次以溢价74%、31亿美元收购全球蛋白组学龙头企业Olink,加强蛋白质生物标志物能力。此外,由于海外火爆的CGT CDMO订单需求,赛默飞还在2023年扩建了病毒载体生产基地。

艾昆纬(IQVIA):生物技术行业有望于2024年第二季度将回暖

扛不住的巨头当然不止赛默飞,艾昆纬同样如此。在2023年第二季度重申全年业绩指引还是“收入范围为151.5亿美元至154亿美元,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4.7%至6.5%。”然而,事实却是全年收入仅为149.84亿美元,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4.1%。

具体来看,艾昆纬的两大业务技术与分析解决方案(TAS)和研究与开发解决方案(RDS)仍然是业绩的主力,前者收入58.62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后者收入83.95亿美元,同比增长约6%。

值得注意的是,有分析指出,艾昆纬的RDS业务在2024年或将迎来大幅增长,因为约有74亿美金的积压订单预计在2024年实现收入转化,这为其业绩提供了较大的确定性。不过,与之相对应的则是TAS业务仍然面临阻力,因为相关的生物技术公司客户们仍然在削减成本,潜在需求有限。

不过,在2023年第四季度业绩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艾昆纬的高管表示该业务有望在2024年第二季度回暖,因为FDA批准的新药数量较上年同期多了一半,这对于行业来说是一个好兆头。

另外,遗憾的是,在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 (FTC)的阻拦下,艾昆纬最终还是没能成功将广告公司Propel Media纳入麾下,该交易已经于2024年1月终止。

ICON:持续夯实临床CRO能力,业绩增长乏力困境难逃

ICON并未披露2023年财报,但在今年1月更新了2024年的全年业绩指引,重申2023年收入指引为 80.7亿至82.1亿美元,2024年全年收入指引范围为 84亿至88亿美元,增长预计为3.2% –8.1%。

如果按照ICON的2023年业绩指引来看,其全年收入增长约在4%左右,延续了上半年表现出来的趋势——与2021年、2022年通过并购PRA实现两位数的增长相比,重新面对乏力的难题。

不过,ICON作为全球CXO巨头中少数业务较为单一的公司,收入能够保持增长,并预估高个位数增长其实已经在其管理层的预期中。根据该公司第三季度投资者电话会议披露的消息,其前5位客户占收入25.7%,前10名占40.4%,而前25名占 62.2%。一方面预示着其客户群体多元化,背后也释放出公司在行业环境下行中抗压能力较强的信号。

在龙头们纷纷拓展上下游业务的风潮中,ICON则选择持续加强自身CRO服务能力,先后进行了推出数字服务平台、与LEO Pharma合作推出个性化解决方案、收购Phillips Pharma Solutions加强医学成像能力等工作。然而尽管如此,ICON作为聚焦于临床CRO的公司,其业绩增长仍然难逃乏力困境。

龙沙(Lonza):业绩稳步增长,新兴疗法是主力

根据龙沙发布的财报,2023年全年销售额达67亿瑞士法郎,实现10.9%销售增长(按固定汇率计算),核心业务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CORE EBITDA)达20亿瑞士法郎,利润率为29.8%。

从全球收入来看,龙沙是CXO龙头中少有实现两位数增长的公司,主要是由生物技术和小分子业务推动,而细胞和基因以及胶囊和健康原料业务的业绩则较为疲软。

同样遭遇挑战还有龙沙在中国的大分子CDMO业务。在龙沙财报中正式确认关闭广州大分子CDMO工厂,该工厂作为龙沙在中国的第一个、全球网络第九个生物制药工厂,广州知识城工厂正式运营还不到3年时间。

据悉,该工厂关闭的原因可能是中国CDMO环境日渐艰难,龙沙中国大分子CDMO“难接到订单”。

不过,龙沙在新兴疗法业务的表现其实极为亮眼。其高管在第四季度投资者电话会议中透露,2023年,我们获得了约130个新CDMO客户,并签署了约350个新项目。CGT业务的下滑主要是由于来自Moderna订单的终止,龙沙仍然保持对CGT的信心,并将持续扩张产能来分摊成本,增加利润。此外,2023年6月,龙沙还宣布收购了ADC企业Synaffix。

康泰伦特(Catalent):落难之后,卖了

康泰伦特是在榜CXO中最特别的一家,众所周知,2024年2月,这家CDMO巨头已经把自己高价“卖”给了诺和诺德。至于为何要卖,这与其近两年的运营发展息息相关。

2023年财年(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康泰伦特营收为42.76亿美元,继续下滑11%;更悲观的是其净利润,2023年净亏损额达2.32亿美元,同比扩大146%。

康泰伦特从一家风光的CDMO巨头,到历经潦倒后“卖身”,仅仅只有2年。

2019年到2021年财年,康泰伦特年复合增长率为26%,发展态势良好,但转折始于2022年。

疫情形势的快速改变让康泰伦特措手不及,为了组织规模和结构与自身需求重新相匹配,提高效率和成本效益,康泰伦特开始缩减部分扩张的“规模”,裁撤数百个岗位,暂停某些工厂的建设。

但消化和重新适应的过程很难,除了外部环境动荡,客户情况难料,康泰伦特内部管理积弊也已良久。

2023年,康泰伦特问题集中爆发。先是三个主要制造工厂出现生产力问题,首席财务官兼高级副总裁提出离职,再是再生元阿柏西普(8mg)被FDA拒批上市,原因是“第三方灌装商的合规性问题”,背后主因是康泰伦特印第安纳工厂收到了FDA签发的483表格,且此类问题康泰伦特曾多次发生。

所有问题反馈在了业绩上。自2023年Q1以来,康泰伦特营收在每个统计季度都处于下滑状态,净亏损持续扩大。

种种情况都影响着康泰伦特股价变动,也促成其“卖身”的结局。

查士利华(Charles River):营收增速放缓后,还在悲观

在所有的老牌CXO企业中,Charles River实际算得上发展较为平稳,且至今仍在高举“并购扩张”。业务上,Charles River三大板块互相支撑,像是一个较稳的三角形架构:研究模型和服务(RMS)、发现和安全评估(DSA)和制造解决方案 (Manufacturing,主要包含CDMO业务)。

但就近来看,2021年到2023年,Charles River营收增速逐年放缓,2023年降至3.85%,主要归因于生物制药客户收紧了支出、终端市场疲软。从业务上来看,问题尤其出现在DSA业务上,该板块占据这家公司总收入的60%以上,但2023年同比以及环比增速都较为低迷。

而由于终端疲软的影响,Charles River预计2024年有机收入增幅最多不超过3%,这也间接指出,2024年生物医药行业支出的复苏速度并不会快于预期。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大业务板块中,Charles River对Manufacturing有着较为乐观的期望,预计2024年将实现低至中个位数的增长,CDMO的发展推动了Manufacturing业务在2023年两位数的增长率,而其中最突出的亮点在于CGT CDMO。

不过同一年,Charles River依旧延续了钟爱收购的风格,持续扩大其资产规模,如收购 SAMDI Tech,以及完成了对Noveprim Group 额外41%股权的收购。

三星生物:2023最猛CDMO,但尚未“走出”韩国

三星生物是亚洲市场CDMO新势力的代表,其发展悄然搅弄着全球的格局。过去一年,三星生物的猛攻已经深入人心,营收和净利润都创了历史新高,且还成为了韩国历史上首家年利润突破万亿韩元的生物科技公司。

总体来看,抢大单,快速扩产能(可与龙沙、BI并肩)、并购扩张,抓住ADC CDMO的发展机遇,利用生物类似药的布局基础,是三星生物赚钱的“利器”。

与之同一时间成长起来的生物药CDMO还有日本富士,但两者选择了不同的扩张思路。从眼下来看,三星生物领先于富士展现出了超速的冲劲,当后者近两年持续砸钱来打造在欧美市场的CDMO“地基”,业绩增速上缓缓上升时,三星生物已经杀进CXO TOP10,截至目前已经抓住了全球前20大制药公司中4/5的客户,签订了价值超110亿美元的合同。其“超速” 发展背后是夺得多个全球药物 “销冠” 的订单,如BMS 的 O 药、罗氏的 “老三驾马车” 以及辉瑞的生物类似药等。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三星生物的扩张策略主要为 “由内向外”,在较早选择生物类似药为主赛道后,其第一工厂设在了韩国仁川,此后虽一路加速出海,但其产能目前相对集中在当地。

Medpace:股价连环飙,CXO中最大黑马,美国Biotech的“镜子”

很多投资者认为,Medpace就是彼得·林奇名言“别拔掉鲜花浇灌杂草”中的鲜花。作为一家成立多年的CRO,Medpace很低调,但如今,其股价表现已难以让他继续低调下去。

5年时间,Medpace股价涨幅超500%,成立至今涨幅超1200%。仅2024年2月以来,Medpace股价涨约30%。

值得注意的是,Medpace的发展主要离不开其专注的客户群体——中小型生物技术公司(收入占比常年超80%)。

聚焦于这一群体的优势在于,在生物技术发展的繁荣期,当数家Biotech较轻易斩获高融资,间接使Medpace快速成长了起来。但历经了近两年悲观的市场环境后,Medpace理性地将2023年全年业绩指引调至一个谨慎的位置。

然而,2023年,Medpace每一季度都上调了业绩预期。这也能侧面看出,虽然美国生物技术公司在艰难的大环境下历经了破产潮等危机,但从整体来看,美国Bioetch已从此轮下行周期中逐步向好的方向回暖,美国市场的资本寒冬已逐步接近尾声。另有熟悉美国医药市场环境的投资人表示,这一轮周期下,被淘汰的Biotech虽然能够搅起悲观的情绪,但实际上只占生物技术公司很小一部分。

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Medpace收入为达18.86亿美元,同比增长29%。最亮眼的是,相较于全球同类型龙头企业,Medpace的收入基数还较小,但其5年复合增长率已经跻身于数一数二的位置。有海外投资者曾整理计算,Medpace的年收入复合增长率超过了艾昆纬和Syneos 。

截至2023年年底,其积压订单金额较上年增长20%,Medpace预计2024年大约有15.3亿美元的积压订单转化为收入。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