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界面新闻报道,春节刚复工,「考虫倒闭」便登上热搜。2月22日,考虫创始人李好宇告诉记者:「我们在走清算流程了,学员会退费,员工有N+1倍薪水的遣散费,合作商也不会有拖欠。」除了引流课程,考虫官网的付费课程均已停售。天眼查APP显示,北京、武汉、河北、厦门、合肥、福州等地的考虫公司已经注销。据其官网介绍,截至到2023年,考虫所有课程学员超过1000万,其中付费学员超过200万人次,覆盖全国超过2700所高校。

来源:考虫官网

作为曾经最大的大学生在线教育品牌,「考虫倒闭」热搜评论区有不少网友表示遗憾,「无考虫,不青春」。

说起考虫的创始人,除李好宇外,还有石雷鹏和李尚龙。李好宇是考虫的CEO,也是多知网的创始人,多年来与媒体教育行业打交道,让他在教育行业拥有独到锐利的眼光。石雷鹏是一名优秀的老师,讲课风格诙谐幽默深受学生们的喜欢。李尚龙除了是一名老师外,更是一名作者,出版过许多畅销书。

考虫倒闭消息传出后,两位前创始人也纷纷发表表示惋惜。

据悉,2015年5月,考虫获得北极光创投数百万美元A轮投资;2016年9月,考虫获得经纬领投的800万美元B轮融资;2018年3月,考虫宣布完成2000万美元C轮融资,由腾讯公司领投。2018年9月,考虫宣布完成 5500 万美元 D 轮融资,由高瓴资本领投,腾讯、经纬中国跟投。

曾经作为最大的大学生在线教育品牌之一的考虫,经历了些什么?

2015年,考虫创始人李好宇发现了第一个结构性的行业机会——直播大班课。彼时的李好宇,曾经先后就职于老牌IT媒体《电脑报》、网易门户科技频道,并于2013年创办首个教育媒体多知网,敏锐地捕捉到了大学生职业教育的机会缺口。

他曾经对36氪表示,「当时职业教育万元左右的面授是主流形态。用户如果想选择相对轻度的学习方案,主流的供给只有图书和录播课。买书自学,每个人理解能力不一样,解析能不能看的懂?看了解析能不能举一反三?很难。录播课缺乏交互,也很难坚持。所以需求挺旺盛,没有真正好的解决方案。」

顺时代而为,考虫的「直播大班课+图书(系统班)」的产品模式很好的解决了海量用户需求与互动性体验之间的矛盾,通过成体系的图书讲解、高互动感的直播模式,以及优质的课程和亲民的价位,考虫迅速吸引了一批忠实的大学生用户,品牌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

2018年,李好宇组建神奇河马启蒙英语团队,入局启蒙英语赛道。此后神奇河马在内部孵化了半年多的时间,在宝宝玩英语的模式上进行了更好的教研和更精美物料的优化。然而在神奇河马为正式开出的半年孵化时间里积累了近万名种子用户,然而2018年6月13日正驾系统班正式开售时,种子用户的转化,惨不忍睹。仅仅过了一周,也就是6月20日李好宇就宣布砍掉少儿启蒙英语项目,正式关停。

李好宇在过往采访中总结道,河马启蒙的失败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高估了考虫用户群的扩展性,产品冷启动,考虫的优势是有海量大学生用户基础,但是启蒙英语的用户是妈妈群和原有用户没有重叠。第二没有以结果为导向,对于启蒙教育而言,其本质是一个轻需求,家长可以抽出10分钟给孩子读诗歌儿歌做个游戏。但是神奇河马在行业已有的模式上盲目做优化,做更好的教研,更精美的教辅。总结而言就是神奇河马实际上是用一个重度产品去解决轻度需求,这在根源上就是错误的。

这让李好宇团队定下决心,「未来三年内考虫不会再碰18~25岁以外的用户需求。」

在凭借四六级课程迅速积累大量用户后,考虫随后增设了考研、托福、雅思、公考的模块,考虫APP优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考虫即成为了最大的大学生在线教育品牌之一。对于业务品类拓展的战略规划,李好宇曾把四六级比作「土壤」,土壤中会长出其他产品。在以上众多品类中,考研无疑成为了考虫的战略重心。

李好宇将整个考研市场业务划分为在线培训、图书、面授培训,其各自贡献营收比例约为20%、20%、60%。「线下考研是个更大的市场,如果只看大学生部分,不算在职研究生的市场,体量大概是线上的5-10倍。」他曾表示,「过去,我们在占比20%的在线市场里面拿到的正价课订单量第一,我们希望,重塑体量更大的线下考研市场。」

2019 年,考虫考研推出双师班产品,在提供大班课服务的基础上,增加助教老师帮助每个用户做择校规划和学习规划,并进行督学等。

2020年,共有120万名考生使用考虫考研相关课程,据官方数据显示同期有377万人报名研究生考试。近5年,考虫考研品类的产品累计播放超过1亿次,累计播放时长6000万小时,付费学员完课率达到80%。

2021年的媒体交流会上,李好宇透露,考虫考研线上正价课总订单量已位居行业第一;去年有120万考研人注册考虫并使用考研课程。而此时的考虫也下了一个更大的决心:进军线下业务

李好宇曾在内部提出「深度场景+重连接」的方向,深度场景指产品更加多元化,能够解决更多复杂的需求,提供更深层次的用户价值,比如在线产品,探索期的双师班,今年增长200%;再比如学习规划、择校、定向专业课等场景;重连接是指能够有更多方式,积极主动地影响用户,产生更好的备考效果。

考虫的进校思路是,「传统考研机构进高校、开分校的情况是派一个团队过去租个店面,去招学生代理去做渗透,再去找到考研意向用户,过程中能不能找到代理,能不能建立信任关系都有很大挑战。」「如果是浅层覆盖,有线上学员就算,考虫4年前基本就完成了。所谓的深度覆盖是渗透率要达到70%以上,以校区为单位,线下有独立的获客和服务网络。」

同时在产品设计方面,依然会继续延续考虫的「用户本位+高性价比」。「考虫在整体产品上可以接受比行业更低的毛利,别人产品毛利率是70%-80%,我们实现50%的毛利率就可以。」「线下考研行业过去是流量思维,俗称‘割韭菜’。我们希望重新从用户需求出发,设计一款用户真正需要也喜爱的产品,重塑线下考研行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育与开放经济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曲一帆曾对《中国教育报》表示,「职业教育与校外学科类培训不同,成人花钱提升职业技能是非常理性的,如果没有效果、收费太高,成人就不会去。」

考虫是这么做的。据新经济100人报道,考虫团队在对当年的爆款诞生进行复盘时,总结过四点原因:第一,考虫前身选课网自带流量,积累下一定的精准用户;第二,运营长周期预热+悬念话题设计,铺垫了悬念;第三,定价具有冲击力。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教学内容的质量足够硬。

在李好宇心里一直有一个执念——考虫的所有课程产品毛利不超过 60%。他曾解释说,20 块钱的成本交付卖到 100 块钱,毛利是 80%,40 块钱的成本交付卖到 100 块钱,毛利是 60%。然而,多付一倍成本的结果是用户体验也好了一倍。但是卖二十块钱的公司一定赚得更多吗?其实不然。为了将不太好的产品卖出去,可能需要付出更高的营销费用。然而营销费用的定价权不在供给端手里,握在渠道手里,不如控制可以把握的产品质量,进而沉淀口碑。而现在的年轻消费者乐于表达,对于使用体验好的产品通常乐于向周围人推荐。

然而面对大学生群体这一基数大叠加高参培率的市场,必然要求了团队在客单价以及产品质量上下足量的功夫,同时必须投入流量和获客高消耗的成本厮杀中,面临多重压力。同时,客单价低、复购率低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相对较短,也是硬伤。

据IT之家此前报道,2023 年 1 月 10 日,北京市通信管理局通报存在侵害用户权益和安全隐患等问题的 App,考虫涉及未明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以及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问题。

2024年2月22日,考虫「倒闭」的传闻今天一度冲上热搜。搜索考虫相关微信公众显示,2月20日仍在保持发文。考虫创始人李好宇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我们在走清算流程了,学员会退费,员工有 N+1 倍薪水的遣散费,合作商也不会有拖欠。」

目前,考虫方面并为透露倒闭原因。但令人深思的是,在教育资本热情趋冷的当下,让企业回归商业运营本质,保证公司的健康运营,做到现金流 100%的健康,在企业健康的基础上稳健发展,逐年实现营收规模适度增长,才能上好最踏实的课。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