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均线背后的奥秘。


在《均线的六大隐含要素》(上)我们说均线的背后是反身性,均线本身并不会创造任何收益,它仅仅是一种特定的观察角度。均线的意义在于辅助交易者在市场周期性波动中寻找价格大幅偏离价值的投资机会。换句话说,假如这个市场都是聪明人,吃一堑长一智,且从不踏入同一条河流,那么均线就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依我看均线并不存在什么所谓的独门秘笈必胜战法或者说完美参数,它古老且常见,是极其容易被误读误用的一种技术分析方法。结我将继续用三篇系列文章的方式,把均线隐含的六大要素说清楚。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个上个世纪被发明出来的指标,时至今日只要你理解背后的逻辑以及找到只有少数人知道的角度,均线依然是一组十分有用的指标。


双均线系统隐含要素一:趋势源于择股


我曾经提过这样一个观点:普通人应对不确定性的思考方式大致有两种:少数强者有资源信息优势,擅于观察并且有极强的心理素质,作为市场的先知先觉者,他们利用信息差形成竞争优势。


强者思维的门槛极高,此时先发优势带来的丰厚回报已经大大降低了择时的重要性。


就好比霍华德马克思提到的:最成功的交易不需要择时。如果一只股票,你选对了时机,又能激进买入,即便没有太多操作技巧,也注定会成功。



为了讲清楚这个观点,按惯例看一组统计回测。


图表里我选取的是2006年到2023年3月1号,A股中涨幅最大的前20只标的。中间一栏表达的是从2006年持有至今累计回报,最右边一列表达基于EMA5和EMA50双均线系统择时后的投资表现。



综合比较不难发现,在绝大部分涨幅惊人的大牛股、明星公司身上,择时实际上只会帮倒忙


比如古井贡酒,买入持有可以做到214倍收益,双均线折腾来折腾去仅仅只有86倍。恒瑞医药同样用双均线交易,17年接近8倍,大幅不及买入持有的92倍。


在历史前20大牛股身上用均线择时,仅仅只有北方稀土这一家公司可以拿到相对更优的投资表现,由此可得双均线交易系统存在一条非常重要的隐含要素:在单边做多市场环境当中,任何一种趋势跟踪系统,真正给你带来百倍回报的并不是高抛低吸,而是源自标的本身的市值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换个角度理解,即你使用均线系统前,务必牢记的一句话:趋势交易,首重选股。


双均线系统隐含要素二:防御属性


既然我们说趋势交易,首重选股,有人会质疑谈均线系统岂不是毫无意义?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其一,我认为强者思维的门槛极高,在四千多只标的中选出前面提到的20家明星公司概率并不高,更何况要做到十年如一日的持有不动,太难了。其二,还是那句老话,交易的本质是概率,强者也有运气不好出错的时候,此时双均线系统重防御的特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依旧以2006年1月到2023年3月的A股市场举例,假如我们将部分刚刚上市的次新股剔除掉,在余下的4860只标的当中做统计,可以得到两组非常有意思的数据结果,我们一起来看:



追溯过去17年的A股历史,4860只标的涨幅中位数可以达到69.4%,也就是说过去十来年,A股的重心是持续往上的,然而即使处在一个整体向上的市场当中,仍有1494只标的跌破发行价,占比超过30%。


有人会说我的运气没那么糟糕,30%仍然是一个小概率事件,那么ok,假如你仅仅只是买到那些平庸的股票,他们的涨幅在中位数以下,那么用双均线做择时操作,跑赢长期持有的概率,与前面一组我们统计出来的二十分之一相比,已经大幅提升至58.43%。当然运气再差一点,如果你买入的股票最终走势是下跌的,那么双均线策略的胜率又可以进一步拔高到73.76%。


总而言之,假如你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有极度优秀的选股能力,那么均线显然并不适合你,买定离手既是最优方案;反过来,普通人做投资你就会遇到两个无法规避的问题:会看错,看错不是问题,缺乏纪律不做止损是大问题;其次没有人能完全预测市场的尾部风险。


基于上述客观事实,我们可以推导出双均线系统的第二条隐含要素:面对无法预知的“意外”时,均线系统可以很好帮助降低风险。我常说投资你要做正确的事情,就好比均线系统亏损有限,收益无限的固有属性可以极大的帮助我们纠正那些错误的.决策,这是双均线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特性。


双均线系统隐含要素三:熨平波动


市场中存在这样一些人,他们频繁交易的目的只有一个:在一个熟悉的标的品种上面用低买高卖的手法去做低成本。然而就像我在开篇曾经提到过的,任何一套广为人知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定会有它的门槛,市场绝大多数参与者并不清楚做低成本的收益究竟来自哪里,事实上交易当中仅仅只有在符合特定市况下的趋势才适合做低成本,接下去我们利用几组案例来阐述我的观点。



图表当中我们选择的是上证指数从2016年初到年末的一段行情走势,黑色收盘线把每一天的收盘价串联起来,蓝色线段则代表MA20,20天移动平均线。


根据双均线系统的交易逻辑,收盘线朝上突破MA20,即可买入持有,反向跌破则离场。


思考一下,我们择时的收益来自哪里?显而易见,前面两笔进出是亏钱的,直到第三笔开始才赚钱,之后有赚有亏,本质上择时的收益是源自卖点与下一次进场点之间的高低差。当然盈亏同源,择时不成功也是由于两者之间的高低差为负值所造成。


用一组公式去表达做低成本的底层逻辑:择时收益等于由起点到终点的长期收益。



所以,择时的效果是跌出来的,下跌的时间越长,趋势越强,效果就越好。


可以知道,关于 N次做低成本的累计效果存在两种可能性。


第一:做低了, 因此累计乘数大于1


第二:没做低,反正更高了, 累计乘数小于1


学术界,由于本质上这是一种利用波动做价差的逻辑


因此,这就存在两种理解:


第一种, 波动难以预测, 是一种布朗运动, 如果波动过于剧烈以至于经常出现破线卖出的情况, 对整体收益来讲是有影响的。


原因也很简单:



做个假设, 如果两次做低成本, 第一次,做成功了, 多10%的收益, 第二次, 做失败了, 少了10%的收益


那么按照刚才的公式,带入很容易得到



因此,如果在假定波动时布朗运动的前提下,从正态分布角度看


剧烈波动并不是趋势择时的好朋友,频繁的破线交叉带来的是更多的无效操作。所以按照要素1的逻辑,尽可能找好的标的,均线负责过滤无关紧要的自然波动,也就是滤波器的作用。


从这个角度看,均线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长持。


第二种,找到更多的北方稀土,也就是进一步研究择时的超额收益,通过避免较大的趋势性大跌来产生阿尔法。


实际上,认为波动大有可为的传统或是现代经济学家非常多,比方说前文举例提到的北方稀土就是可以依靠择时放大收益,那么至于如何寻找波动的规律,在哪些地方可以择时,哪些地方容易踩坑,这里留个悬念,以后有机会我会花更多时间解答这些问题。




这句话的意思是拥有截然相反的观点却仍然可以正常行事的人,其智慧无出其右。这个市场从来没有标准答案,博弈的背后是理念和信仰的碰撞,所以这里存在各种各样的金融假说和悖论,也是我认为投资和交易最有意思的地方。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