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我们写到我们比23年年底更为积极的立场(请戳这里天天:https://caifuhao.eastmoney.com/news/20240206151455232624230),并坦诚地表达了我们的想法和做法。核心目的是希望投资者在尽可能充分地了解管理人之后做出明智的取舍,而不是基于情绪做取舍。这一期我们想表达投资者不要基于成本做取舍。这是一篇计划外的文章。

这篇文章的缘起是读到了孟岩老师的《与回本的距离》,在我看来,这是一篇优秀的投教文章,文章告诉投资者不该做什么,投资决策不该考虑回不回本;至于应该怎么做,需要留待投资者自己的努力。

几乎所有教人不该做什么的人生智慧都是被低估的,因为大家更想要直接答案——该做什么。可惜教人该做什么的劝教通常不太靠谱,而教人不该做什么的诤言往往更具生命力。

看了看评论区,似乎较多读者的评论是“换了不一定行”。其实我的理解是,文章并没有让投资者换产品,而是建议他们在决定换不换的时候不要考虑回本,至于要不要换,需要自己努力去判断。

孟老师的文章立意甚高,我用我通俗的方式来给孟老师做个补充附注。

持有成本是投资决策中受到广泛关注而又不必要的信息。Ta就像阑尾,没有任何价值却容易带来困扰。

孟岩老师的文章写得非常好,但似乎依然有部分读者没有准确理解孟老师的意思。文章一层意思是投资决策跟持有成本无关,而不是叫你卖掉。既然跟持有成本无关,那也就无所谓回不回本。也就是在决策中,考虑回本从一开始就错了。事实上,你的决策可以考虑很多很多因素,甚至可以包含未来的天气,唯独不需要考虑的是过去的成本(如果不用照顾自己的情绪的话)。

持有成本是投资决策中受到广泛关注却并不必要的信息。

举两个例子:

高中期间(90年代),股市火爆,收听股评广播,经常听到有投资者打进“专家”热线“请问专家,xx股票我的持有成本是yy,请问后续该如何操作”,然后“专家”blabla,如果你9块钱买的......我很惊讶,竟然买入成本是关键决策依据。似乎不同的买入成本的两位投资者同一时刻咨询同一个股票应该对应不同的操作。

工作以后,路演中曾经举过一个例子“假设张三有两个账户A和B,买入同一只股票XYZ,因为买入时间关系成本不一样,A账户6元买入,B账户10元。目前股价8元。张三急用钱,必须卖股票,应该从哪个账户卖出?从不同账户卖出有区别吗?体会一下这个假想实验。

投资是面向未来的,就像开车你只需要目视前方,不用往后看。投资者说“不对,我开车要看后视镜”。是的,有时候要看后视镜。其实看后视镜也是为了往前看,假使其他的车永远不会从后面出现在你的前方(俗称超车),你不需要后视镜。而你自己的持有成本就是这样一辆呆在你后面原地不动的车,它不会出现在你前方。

也有人抬杆,说要看市场的成本结构,比如说什么筹码密集区之类的,这个确实超出了我的认知能力。但这类投资(如果可以称为投资的话)考虑的是市场的成本,本意是市场的成本会影响当事人的决策。注意,这里的成本指的是市场成本,依然不是你自己的成本。

既然说了不该做什么,那么能不能谈谈该做什么,很遗憾,这个问题确实没有可靠的答案。至于“该不该换”这个问题,但我想无非就是考察投资经理的投资理念以及是否言行一致,价值观,策略容量,彼此利益是否一致等等,此外还有不同人自己对未来的判断。这里没一条是容易的,而且因人而异。投资人自己也需做到言行一致。

切除阑尾,你不会失去什么。

下期还一下去年欠下的稿债,聊一聊我的禁止清单,拟定名《所有的不为都是为了更好的为》。

写这篇文章没有跟孟老师交流过,我们彼此也不认识,如有曲解,以孟老师的为准。

作者简介

徐志敏,中泰证券资管首席投资官。复旦大学理学硕士,五年累计收益在同期券商集合理财中名列前茅,金牛奖、英华奖得主。

$中泰星元灵活配置混合A(OTCFUND|006567)$

$中泰开阳价值优选混合A(OTCFUND|007549)$

$中泰兴诚价值一年持有混合A(OTCFUND|010728)$

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材料仅供具备相应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资者阅读,不得视为要约,不得向不特定对象进行复制、转发或其它扩散行为,管理人对未经许可的扩散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