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政,拥有7年证券从业经验,2022年12月起开始管理基金,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工学专业,硕士毕业于复旦大学金融学专业;2015年获新华社上海分社最佳新锐记者;2016到2021年曾任中信建投证券、国盛证券、信达证券的研究分析师。2022年3月加盟鹏华基金,任职于稳定收益投资部,从事投资研究相关工作。本期,罗政将为我们带来“中国制造业如何走向全球”的深度分享。


1、和很多相对收益的产品不太样,我们的产品更追求稳定性和确定性。稳定性用估值来衡量,因为估值是稳定性的保持器,确定性用增长来夯实,所以我们是一个追求绝对收益的投资框架。

2、国内在新能源产业领域已经实现了全球领先的生产能力,产业内部竞争更加激烈,所以我们的投资逻辑在于产业前端的技术变革以及产业内部的“剩者为王”,就是看谁能笑到最后。

3、制造业是中国参与全球竞争最主要的优势之一,如今全球地缘政治的较量频繁发生,我认为地缘政治较量的根本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4、制造业创新升级的背后是诸多企业家带领企业兢兢业业、攻坚克难的结果。这里面既有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家,也有很多国有企业的掌门人,在我看来这个创新升级的过程就是企业家精神的真实体现。

5、实践反复在告诉我们,扭曲的定价一定会被修复。无论是高估还是低估,我们要相信定价的修复就是时间长短而已,所以作为专业投资者不要太纠结于这类事情本身,我们应该专注于做决策。

6、把时间拉长来看,专注基本面、和优秀的企业共成长是可以给投资者创造丰厚的回报的。虽然市场在不同阶段可能会表现出不同风格,但是企业价值终究会回归到盈利和增长上,只是在不同阶段价值的定位有所不同。

Q1:您毕业后先是担任记者,然后进入到证券行业成为研究员,可否请您分享一下您是如何在制造业持续深耕,从一名记者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基金经理?

罗政:我在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方向就是产业经济,后来在新华社基层工作两年,这两年的工作经历对我个人阅历非常重要,因为新华社是国务院直属机构,这份工作使得我能够快速且比较直接地了解中国政府、企业的运作方式,并帮助我在后来的从业过程中更准确地理解各类政策文件。后来到证券行业也一直从事制造业为主的相关行业和公司研究。

    对于我而言,制造业研究的入门门槛并不高,无论是半导体还是机械,其产品的基本原理基本上都不会超过我本科所学,更重要的是理解资产价格运动的内在机制,但这个机制不是显性的,也不能够在纸面上形成固定模式,它是隐形的、动态的,所以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正自己的研究框架和认知模式,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所以,我入行以来7、8年的时间主要都在做制造业的研究积累,本质就是不断理解这种资产价格的内在运行机制,我认为做投资就是把这种认知显性化的过程。


Q2:可否请您具体分享一下您的投资理念?

罗政:我用两个方面来阐述,一个是投资目标,另一个是投资框架。投资目标正如我们部门的名称所示——稳定收益。我也是基民,曾经我也买其他基金经理的产品,现在我买自己的产品,我希望所有持有人都能通过我的产品获得一定收益,这就需要我们的产品力争能够获得持续收益,持续为大家创出新的净值高点。

    就投资框架而言,和很多相对收益的产品不太一样,我们的产品更追求稳定性和确定性。稳定性用估值来衡量,因为估值是稳定性的保持器,确定性用增长来夯实,所以我们是一个追求绝对收益的投资框架。当然,我们无法保证没有回撤,但我们会力争让回撤控制在一个投资者心理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这样当我们经历市场剧烈波动之后,投资者才可能获得后续的收益。


Q3:制造业是A股市场非常重要的投资主题和方向,可否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制造业的细分行业构成?

罗政:制造业包含的领域非常广泛,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划分来看,除了农业、资源开采和服务业之外基本上都可以纳入制造业范畴。但是在二级市场上我们往往会把下游直接面向消费市场的定义为消费,比如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等,把通信、计算机、电子等定义为科技,但实际上其中也有部分属于制造。通常意义上,二级市场行业中的制造业包括机械设备、新能源、汽车、军工以及一些半导体的制造环节。另外,我们往往把化工产业定义为周期行业,但实际上在我看来,很多基础化工和新材料公司也可以归入制造业范畴。


Q4:近年来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光伏等热门投资主线,也是资本市场高度关注的新兴黄金赛道,您是如何看待这些先进制造业的投资逻辑?

罗政:从全球来看,半导体也是周期性产业,但是从国内来看,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正在推进从0到1的过程,有的公司走得比较快,已经进入到1到10的产业进程。所以,现在国内进口替代是半导体行业的核心投资逻辑。另外,国内在新能源产业领域已经实现了全球领先的生产能力,产业内部竞争更加激烈,所以我们主要的投资逻辑在于产业前端的技术变革以及产业内部的“剩者为王”,就是看谁能笑到最后。


Q5:您如何看待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格局以及前景?您认为有哪些优势领域?

罗政:制造业是中国参与全球竞争最主要的优势之一,如今全球地缘政治的较量频繁发生,我认为地缘政治较量的根本是综合国力的较量。不可否认美国在半导体、AI等顶尖的科技领域有着非常强的技术优势,但我们的优势是在整个基础制造业方面,无论是产业链的完整度、产能的充裕度、过去30年积累的制造加工技术还是过去30年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工程师,在这些方面我们都不必妄自菲薄。

    我们一定要持续夯实和提升制造业的优势,实际上我们的制造业也一直在持续升级。早期说到made in china都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比如穿的衣服、戴的帽子、穿的鞋子,都是一些轻工业产品,现在made in china渗透到一些家居制造、木工家居,包括金属家居等重工业产品。再后来,才慢慢地进化到一些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

    比如,过去韩国在面板产业占据了非常大的优势,拥有全球重要的产能,但是过去十几年中国通过企业端、政府端持续的资本投入,国内现在在面板行业也做到了产能的富足和技术的持续积累,这是面板产业在过去十几年发生的巨大变化。现在来看,我们从资本持续的投入也进化到了技术领先阶段,所以现在全球面板产业就看中国。

    另外,像动力电池领域,我们在过去十几年也有长足发展,我们的龙头企业占据了全球非常庞大的产能,现在已经在向海外输送技术和产能。这个优势是我们通过过去十几年不断的研发、人力投入、技术投入、资本投入形成的结果,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放在十几年前去看,这个事情可能非常小且不起眼,社会上也有很多争议。但是我们的企业、科研人员,包括国家意志在这个方面都在不断坚持,最后形成了现在激动人心的结果。

    再举个例子,像光伏产业,我印象非常深刻,早在2010年,当时我还在读书,学校就组织我们去中国当时最大的光伏基地参观。但是参观之后就迎来了整个光伏行业的产能过剩,从2011年到2014年几乎所有光伏企业都被银行停止了贷款,停止了输血。那个阶段全球光伏产业产能过剩,光伏甚至成为大家避而不及的产业。但是我们的企业家、科研人员在光伏行业不断迭代,不断发展,从过去的多晶硅到单晶硅,到后来的单晶perc,到现在的TopCon、异质结,再到后面更先进的技术。我们的光伏从10%的转化效率提升到现在22%到未来可能25%、26%的转化效率,我们的技术在全球都形成了领先优势。

    所以,这个事情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反思,因为它曾经也遇到过很多低谷,曾经也不被大家看好,正是我们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到企业,加上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坚持,才使得这些产业能在全球获得很强的竞争力,也构成了我们国家现在制造业核心优势所在。

    现在二级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争议很大,认为它产能过剩或者有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从近15年到20年前我们开始做新能源汽车到现在,这个行业已经在全球取得了非常强的领先地位。传统汽车强国是德国、日本,但现在老牌的德国汽车企业已经开始学习中国的新能源车、智能汽车的制造技术,而我们也把我们传统的燃油车以及新能源车出口海外,形成了全球产能布局。我们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更强势了,以前我们可能去配套合资企业,后来我们能够直接去配套海外进口品牌,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在全球拓展生产基地,形成全球的生产和加工能力。我们不得不承认新能源汽车的迭代和发展是值得欣慰的一件事情,也是我们中国现在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筹码。

    刚才说到了面板、动力电池、光伏、新能源车,其实还有很多行业也具备这样的特征。在机械行业里面,无论从挖掘机、各项零部件包括高空作业平台,以及很多以前被英国人、法国人、日本人所垄断的精密机械加工件,最近5到10年都开启了持续进口替代的过程。这个过程还在持续,我们跟踪的很多上市公司也在持续地从10%的国产化率往30%、50%的国产化率去提升。甚至在有些领域,我们的技术指标、整体的生产技术和加工能力已经超出了曾经对标的国外巨头。

    这些都需要企业实地去走、实地去看才能感受到,特别是近些年来很多人会质疑我们国家的竞争力,从我作为制造业行业研究员到现在成为专注于制造领域的基金经理的过程来看,我认为这么多年来我们国家的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持续在提升,我们没有任何必要去妄自菲薄。当然,我们也要承认在半导体领域和海外一些巨头的差异,但半导体这个行业我们也正在实现从0到1的突破,所以没有必要受市场上一些短期观点的影响,也没有必要因为市场波动影响我们内心坚定的信念,实际上在很多制造业领域我们已经具备了全球竞争优势。

    这几年很多企业的产能迁到东南亚,东南亚有些国家的出口份额在快速提升,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现在迁出去的这些产业大部分属于我们曾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也是在国内整个生产效率提升、劳动生产力提升、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的背景下的必然过程。这些轻工业转移出去后,他们依然要从中国进口化工原材料,因为化工是重技术、重资本的资本密集型行业,所以我们在这个领域的优势反而会持续加强。我们的制造业确实已经在过去30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且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夯实我们的优势。


Q6: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柱之一,制造业的创新和升级离不开企业家精神,也离不开各方生态力量的共同推动,可否请您谈一谈您是如何理解企业家精神的概念?

罗政:我关注研究制造业有10多年的时间了,近些年和很多上市公司、企业家去交流,越来越感受到制造业创新升级的背后是诸多的企业家带领企业兢兢业业、攻坚克难的结果。这里面既有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家,也有很多国有企业的掌门人,在我看来这个创新升级的过程就是企业家精神的真实体现。

    我认为企业家精神可以总结为三点:第一是进取的勇气,这些企业家能够居安思危,勇于突破很多先进技术壁垒,敢于和竞争对手哪怕是国外最强的竞争对手去掰一掰手腕;第二点是前瞻的眼光,敢于进军无人区,敢于从模仿到原创,也敢于引领产业趋势。第三就是百折不挠,这一点极其重要,几乎所有重大的技术升级和创新都要经历百转千回的磨难。比如,在很多机械零部件制造和半导体设备生产方面,十年磨一剑是家常便饭,如果没有这种坚忍不拔的企业家精神很难坚持下来。


以上观点仅代表基金经理个人观点,不代表基金管理人观点,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也不代表基金过去及未来持仓。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鹏华弘泽混合A(OTCFUND|001172)$$鹏华弘泽混合C(OTCFUND|001381)$$鹏华上华一年持有期混合A(OTCFUND|013353)$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