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碳元(SH603133)$  

非投资建议,仅信息收集描述,研究一下,谨以记之,以备自己日后“复习”之用。欢迎股友留言指正和补充遗漏信息,以便大家一起参考,再次更新时也可以加入相关内容(可以保留署名权,嘿嘿)。

一、前世-(创始人6次创业终成正果)

2010年8月,有过5次创业失败经历的徐世中再次出发,成立碳元科技,专注于高导热散热材料的研发,徐世中在一次聚会听说苹果打算用石墨做手机的散热产品,其敏感的觉得未来手机散热会是一个大市场,所以就带着好奇心尝试去做研发,历经多次试验失败,甚至两个合伙人都放弃了,最后还是被徐世中搞成了。并很快就成功给小米供货,借着小米的成功,散热市场一下子就对碳元打开了大门。很多手机厂家主动找上门来,碳元也借此发展了起来,并最终成为国内第一家可以驾驭复杂的高导热石墨膜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散热产品也开始供应三星、华为、VIVO、OPPO等品牌。

2012年,君联资本投资了碳元,并在多个层面对碳元进行了帮助,在资本的助力(催促)下,徐世中带领的碳元除了主业方面的布局和探索以外,也开始了资本市场方面的布局和探索。

2017年3月,经过6年多的布局、探索和发展,碳元科技成功IPO,在沪板上市。成为国内“石墨膜第一股”,每股发行价7.87元。凭借彼时5G概念股的东风,其股价在6个月的时间里从发行价飙升至44.96元,涨了约6倍,徐世中也赚的盆满钵满。

2018年4月,上市后,有钱了的碳元科技开始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在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布局。先是耗资10亿元创办了全资子公司海程光电,用于生产3D玻璃和陶瓷背板。一个月后,碳元科技又花6000万增资控股了宏通新材,继续延伸陶瓷领域的产业链布局。

随着产业链的增加,其运营和管理费用陆续增加,散热材料主业增长乏力,新业务布局还无法产生利润,碳元科技一度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境地。2020年4月,碳元科技发布2019年年报,在上市后连续两年盈利5千多万元后,碳元科技出现了首次亏损(营业收入5.48亿元,净利润-4091万元),并由此拉开了碳元未来几年持续亏损的序幕。

2020年7月,碳元科技被美国商务部列入新增实体清单,这无疑给碳元科技带来了致命打击,公司散热业务开始萎缩,而一直被视为碳元科技未来重要收入和利润增长点的海程光电不但迟迟未实现盈利,还成为吞金黑洞,2020年海程光电全年营收2468.19万元,亏损达7758.75万元。徐世中希望通过定增5亿来缓解公司的危机,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定增迟迟未得以实施。无奈之下,2021年7月,海程光电实施停产,并拟以2.42亿元甩卖其相关厂房设施。

自感回天乏力的徐世中萌生退意,开始谋划控制权变更,2021年10月12日,徐世中及其一致行动人天津弈远计划以2亿元的价格向珠海金福源转让所持7.7%股份(合12.42元/股)。与此同时,碳元科技推出4.92亿元的定增方案,也由金福源包揽。交易如果完成,徐世中或将套现3.9亿元,控股股东将变更为金福源,实控人将变更为黄丽锋,然而,不久由于黄丽锋涉嫌内幕交易,非法买卖碳元科技,定增被终止,最终双方只完成了7.7%股份的转让,金福源通过定增取得上市公司的企图落空,碳元的还款计划也因此被打乱,2021年碳元最终巨亏4.6亿。

2022年5月,徐世中想继续减持手中股份并积极寻找接盘方,9月,自知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无望的金福源也开始撤退,准备减持手中股份。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11月,徐世中与湖南娄底涟源市德盛四季新能源签署协议,约定徐世中将所持公司5.74%(1200万股)股份以12.5元/股转让给德盛四季,同时将其余所持23.84%(4986万股)股份的表决权委托给德盛四季。受让标的股份的交易价款为1.5亿元。上述事项完成后,德盛四季将合计拥有公司29.57%的股票表决权,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德盛四季,实控人变更为涟源市人民政府。

由于收购方德盛四季属于为收购上市公司而设立的,其成立于2022年11月2日,并未开展业务,目前总资产为5000万元,而本次协议受让股份及认购碳元科技定增股份所需资金约7.1亿元,此次收购被监管部门要求说明其相关资金的具体来源。德盛四季的股东城乡建设出具承诺函对德盛四季收购碳元科技事项提供资金支持。最终上述控制权转让终于得以成行。

二、今生-(国企谋转型新能源)

2022年11月,德盛四季从徐世中手中取得上市公司控股权之后就积极谋求转型,当月,碳元科技就出资300万元新设子公司以支持新增新型电池相关业务发展。并拟以8.93元/股价格向德盛四季非公开发行6275.56万股募资不超5.6亿元,用于娄底高新区5GWh方形铝壳锂离子电池储能项目(一期3GWh)建设。如果此次定增发行实施完毕,德盛四季将持有碳元科技约7475.5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7.49%。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德盛四季。

2023年4月,碳元科技2022年度扣除非净利润均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披星戴帽,公司简称由“碳元科技”变更为“*ST碳元”

2023年10月,*ST碳元子公司以240万元受让大商能源51%股权 推进公司新能源业务发展。19号完成股权变更,之后所有收入并入上市公司主体。

2023年11月,随着不同新手机的陆续发布,公司也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三季度营业收入较上半年实现较大提升。

2024年1月,公司预计 2023 年度营业收入为 1.48亿,扣非主营1.297亿左右。净利润-6667千万。且公司在常州和娄底建设了储能电池PACK产线、新能源配套高低压电气设备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项目,现已取得订单及意向订单,并开始生产。电池 PACK业务,目前已经生产,这块出量会比较快; 储能柜业务,目前订单已经产生,也在生产过程中。一切都在正常运转中。

三、未来展望-(国企保壳忙)

2023年是涟源取得上市公司后的第一个完整财政年度,虽然国企的慢和稳是一贯的。综合2023年一系列动作看下来,国企还是实打实的做了一些事的,尤其在新能源布局方面都在推进,老的散热业务部分可能会逐渐萎缩,如果最终对主营影响不大的情况下,可能会被剥离出体外(比如卖还给徐世中),当然保留也没有什么问题,看后续运作吧。

根据2024年1月份业绩预告,主营收入上亿没啥问题,虽然净利润亏损6千多万,每股收益-0.43元/股,净资产还有1.2元,所以,净资产仍然为正。财务上保壳指标没有什么问题。

唯一有风险的点在于监管机构的看法。虽然主营上亿,其今年主要推进的新能源建设能不能被认定是主营,且监管机构提出了一些关于营收确认的问题仍需要公司回复,一个不小心,可能又导致主营认定有差异从而导致营收不过亿,所以,也可以看出来公司在对待这份监管函的回复上十分小心,毕竟关系着保壳成功与否。主营可持续性也需要监管层面点头。

四、重点提示(供自己日后参考)

1. 愣说概念的话:市值最低、国资入驻、储能、新能源、锂电池、石墨烯概念、AI算力导热材料、保壳去星st股,不到10亿市值,净资产2个多亿。无立案,无违规担保,无违规占用,干干净净的壳。

2.主营过亿,主营可持续性都需要得到监管层确认,至于换会计机构问题,从民资换到国企,不同类型企业用不同的会计机构也说的过去,不能保证一定没问题,只能说大概率没问题。

3.国资入驻一年,人也派驻到位,已经扔进去1.5个亿现金(12块每股),2000万的借款,成立了多家新能源子公司,并且收购光伏公司,建设pack电池生产线,真金白银投入不少,明显朝着风电光储的新能源集成型公司方向发展。而且未来还有定增(增发价近9块),但可能会调整(2024年1月份,这波下跌是不是借势顺便为调整增发价做准备呢?),国企干起事来掣肘太多,慢点也可以理解。徐世中也在等国企拉起来给钱呢。

4.牛散F4(魏巍、李东璘、毛幼聪、魏娟意)中的魏巍、李东璘已经在2023年2季度进入碳元,成本至少也得7元左右,从历史数据来,魏巍喜欢慢牛股和潜伏重组股。对于价值股可以长时间作战,持股周期常以年为单位。偏好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科技等朝阳行业。

5.个人看法不做推荐,仅作为自己日后参考:保壳后市值20个亿轻松,30-40个亿估值也不算过份。大概1年左右的时间吧。留待验证!!!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