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研报指出,2024年3月5日,总理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就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做重点部署。中信证券认为,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符合预期;以3.0%赤字率 + 1万亿特别国债 + 3.9万亿地方政府专项债为主的财政组合拳力度不弱,广义财政扩张明显,报告直接点明“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极大提振了发展信心;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加强总量结构双调节,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产业政策方面,报告首要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先进制造、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工程等领域备受重视;以消费品以旧换新、养老育幼服务提质为代表的消费支持政策将助力国内需求扩大;以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绿色低碳转型等为代表的有效投资也会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方面,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将激活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稳外资、稳外贸部署和支持“一带一路”等走出去政策同步强调,国内国际双循环将更为通畅,期待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描绘更清晰的改革路线图。

稳中求进,推动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回顾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指出了我国在多重困难交织叠加环境下,“顺利完成全年预期发展目标,许多方面还出现积极向好变化”这一成绩的来之不易,也提出了下一步发展面临的诸多困难和挑战。在此背景下,报告提出“5%左右”的GDP增速目标,这一目标的设置既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与“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也考虑了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在去年已经实现经济较好增长的背景下,实现今年的预期目标并非易事,需要政策聚焦发力、工作加倍努力、各方面齐心协力。具体而言:

1)集中精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会议指出,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继续固本培元;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2)增强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会议指出,要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各地区各部门制定政策要认真听取和吸纳各方面意见,涉企政策要注重与市场沟通、回应市场关切;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评估,以企业和群众满意度为重要标尺,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精准做好政策宣传解读,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财政政策释放持续发力信号,有助于应对房地产周期调整,并为稳预期注入强心剂。

报告指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释放出持续发力信号。从海外应对房地产周期的经验看,财政政策均体现出持续发力特征,政策持续发力有助于平抑房地产周期波动的外溢效应,为稳定社会预期注入强心剂。赤字率拟按3%安排,中央赤字占比进一步提升,有助于优化债务结构。专项债规模为3.9万亿,较上年提升1000亿元,近年来持续保持在GDP规模的3%左右,结构上向投资效率较高的地区倾斜,有助于更好地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

货币政策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调,我们预计政策利率将继续下行,信贷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增加,将有更多举措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1)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一致。我们预计年内MLF利率、LPR利率和存款利率还将继续下行,考虑到稳定汇率的需要,年中美联储降息前后可能是下一个调整窗口期。

2)报告强调,“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盘活存量、提升效能”,“避免资金沉淀空转”。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传统领域贷款占比可能降低,而科技、绿色、普惠等“五篇大文章”领域的贷款占比将增加。

3)报告要求,“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这句话曾在1月22日的国常会上被提及,未来或在健全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投融资动态平衡,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等方面推进。

以新质生产力为抓手,激活先进制造、数字经济,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全方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首要任务。

报告提出,要“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去年三季度以来政策层对于新质生产力频频发声,此次更是将其作为报告的第一项任务,预计2024年将是科技制造产业政策大年。我们认为,新质生产力内涵丰富,是创新且高质量的先进生产力,涵盖了绝大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报告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指出了明确方向,针对先进制造,未来将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并加快发展生产业。针对新兴产业,未来将巩固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优势,并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布局,例如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生物制造、商业航天、生命科学等。针对数字经济,未来将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对于实体经济的赋能,其中报告提到“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预计算力底座和数据底座或将是今年投资重点。

通过推动消费品和设备以旧换新等形式,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报告指出,“有效需求不足”依然是我国经济面临的严峻挑战,政策仍需发力,今年将开展“消费促进年”活动。

1)报告指出“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和“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考虑到 2020 年启动的不少再贷款政策到期,新一轮信贷结构工具有望推出,作为配套政策提供资金支持。

2)培育养老育幼等服务消费新动能。报告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支持“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如数字消费、绿色消费、老年消费等。我们认为以“供给创新”促“消费增长”将成为扩内需的长期政策思路。

3)以补短板的思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一是向投资效率较高的地区倾斜,东部经济大省将勇挑重担;二是让民间投资进得来、能发展、有作为,开拓政府资金和民间资本合作新机制;三是考虑到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关键一年,将加快相关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统一大市场等改革部署密集,期待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提供清晰的蓝图指引。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约束条件增多,政策的腾挪空间相对变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尚待根本化解。报告指出,“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预计党的三中全会将扮演新一轮改革冲锋号的角色,新时代的改革蓝图或将徐徐展开。我们认为以下改革方向可以重点关注:

1)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预计将更好平衡央地关系,提高直接税比重,同时今年将进一步落实地方金融体制改革部署;

2)围绕物流网络、数据要素等方面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3)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实下来。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明确回应外资的现实诉求,并强调拓展经贸关系,有利于中企的海外布局。

关于外资“引进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对华直接投资额下降11.4%,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额下降4.9%。对此,报告直面问题,指出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解决数据跨境流动等问题、提升外籍人员来华便利度,这均是当前外资的核心关切。关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报告着眼未来,继续依托“一带一路”稳定对外经贸关系,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商签高标准自贸协定和投资协定。客观来看,美欧对华“去风险”思路短期难改,在全球“超级大选年”的背景下,我们认为,两类中企出海的逻辑或有更高确定性,一是以“一带一路”当地为产品消费地,二是以墨西哥和东欧等区域作为“跳板”。

标本兼治化解地产、地方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报告内容延续了去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政策定调,即“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一方面,当前重点领域改革化险进入深水区,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房地产方面需求端限购放松等政策仍然会“应出尽出”,同时供给端优质房企融资环境或有所改善;化债方面继续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当前2024年特殊再融资债券已开始发行,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化债也在落地过程中;中小金融机构方面则是要压实属地监管责任。另一方面,除了短期流动性缓释工具,中长期风险防控重在构建长效机制。房地产方面,新一轮保障性住房建设或将启动,这也是构建地产新发展模式的应有之义。化债方面,或将加快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包括地方债务检测、债务信息共享、地方融资平台转型等。

报告指出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报告关于新型城镇化的表述有以下三大亮点:

1)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报告指出,“要完善‘人地钱’挂钩政策,推动未落户常住人口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2)发展县域经济。报告指出,“培育发展县域经济,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使县城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

3)实施城市更新。报告指出,“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乡村振兴方面,报告提出要大力改善农村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强充电桩、冷链物流、寄递配送设施建设。预计后续新型城镇化建设将不断加快,从而持续带动消费和投资,释放内需潜力,同时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也有利于推动农村消费提质扩容。

绿色低碳经济发展仍是重点,持续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报告提出的2024年发展预期目标中,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2021-2023年完成的降幅分别为2.7%、0.1%和0.5%,“十四五”13.5%降幅目标的完成仍有较大压力。一方面,报告提出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我国将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此前《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已经在国常会审议通过,预计碳市场覆盖行业将迎来扩容,钢铁、电解铝与水泥行业有望于2024年纳入全国碳交易,同时2023年底CCER重启后新项目将陆续完成申报。另一方面,报告要求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火电,全年新增装机超全球一半。预计碳中和政策将以保障能源安全为根本,发挥火电兜底作用的同时,加强大型风光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推动形成“有源”双向交互配电网,提升电力系统调度能力。

报告释放积极信号,股票方面红利加科创主题的杠铃式行情结构或延续,债券方面长期看仍有上涨空间。

股票市场整体流动性已摆脱困局,预计长线资金在资产荒背景下仍然会逢低布局红利资产,成长板块可关注新质生产力相关主题,重点包括报告中强调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氢能、创新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债券市场短期内受到超长期特别国债供给预期的扰动,或将呈现震荡格局,长期来看政策利率、信贷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仍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在经济预期、贸易、资本流动保持平稳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波动空间不大,有望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保持基本稳定。

$天弘中证红利低波动100联接C(OTCFUND|008115)$$中国神华(SH601088)$$陕西煤业(SH601225)$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