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从空中俯瞰,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的交界线在太浦河上汇于一点,这一点就是“长三角原点”。原点之上,由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总承包建设的全国首个横跨三域的标志性建设项目——方厅水院,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值得一提的是,方厅水院将综合利用建筑外围护、水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高效机房、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智能微电网系统、数字能源智控平台等技术,打造国内领先的近零碳大型公共建筑

全文共1271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  郁伊雯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总承包建设的方厅水院,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核心中的核心——水乡客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中展示一体化发展成就和江南水乡文化的标志性场所。

方厅水院位置图

建设现场

方厅水院总共由5栋主体建筑、3座跨河步行桥组成,建筑采用四合院形制,四角分别设置沪、苏、浙、皖4座主题展示场馆,在太浦河南岸以长三角原点为中心沿中轴线设置会议中心(主会馆),并与4座主题展示场馆通过3座步行桥相连。

方厅水院效果图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0.4万平方米,3座步行桥长度分别为277.2米、270.7米、175.2米,主跨最大长度为135米。

方厅水院布局

目前,四合院中的江苏馆钢结构施工已经到顶层,上海馆已经进入钢结构吊装阶段。跨越沪苏浙三地的3座步行桥陆上桥墩已全部完成,北步行桥也已于3月6日完成了钢结构首吊。主会馆、安徽馆、浙江馆预计今年4月初开建。

江苏馆钢结构吊装到四层

聚焦工艺优化

自2023年5月开工以来,一建集团坚持施工工艺优化。项目团队优化了步行桥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改用旋挖钻施工工艺,施工效率提高了200%,更有效避免了泥浆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优化了步行桥水中墩围护支撑水下焊接工艺,采用无水焊接施工,使工效提高了20%、能源消耗减少了10%,也规避了水下施工的安全风险。

此外,在场馆基坑开挖过程中,土方场地内自平衡技术的采用,既能够减少土方外运,也能够保留耕植土、最大限度实现了环境“原生态”。

聚焦精益“智”造

一建项目团队积极推动智能建造手段的引入与应用,项目采用了扬尘监控系统、塔吊监测系统、升降机监测系统、用电监测系统、AI视频监控系统等,结合智慧管理平台强化现场智能化监测管理手段。采用智能地磅、无人机、智能语音风险提示设备以及泥浆干化设备等来加强现场施工智能化管控及对周边环境的保护。

此外,BIM技术也得到积极应用,通过BIM模型进行工况模拟,提高了施工效率;对钢结构构件节点进行深化,降低了施工中钢材的损耗率。

工况模拟

聚焦绿色低碳

根据方厅水院“国内领先的近零碳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定位,一建项目团队发挥施工行业首家“碳管理体系示范单位”的行业引领特长,聚焦生态绿色,积极推动绿色建造概念与设计的落地。

方厅水院将综合利用建筑外围护、水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高效机房、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智能微电网系统、数字能源智控平台等技术,在运行期间实现年度二氧化碳近零排放,致力于打造“近零碳水乡客厅”。

水源热泵机房

现阶段,围绕“超耗建筑本体”的建设,一建项目团队积极选用环保材料、绿色施工工艺,提升工程绿色化建造程度,满足建筑超耗的要求。

转载请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上海建工”

(上海建工)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