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诊断是全球传统指血血糖仪(BGM)主要参与者之一,40年前就开始生产家用血糖仪。糖尿病业务是罗氏诊断五大核心业务之一,2023年贡献了13.67亿瑞士法郎的营收,占到诊断业务总营收的10%左右。但在CGM(持续血糖监测系统)发展数年来,罗氏一直坚持发展BGM,认为BGM更具成本优势,更多人能够负担BGM产品。随着CGM市场每年保持着25%的增长,2023年雅培凭借FreeStyleLibre系列营收57亿美元,德康营收36.2亿美元。罗氏终于开始布局CGM罗氏诊断进入CGM市场将正面迎战雅培和德康。

数据显示,2011至2021年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由9000万增加至1.4亿,增幅达56%,其中约7283万名患者尚未被确诊,比例高达51.7%;全球范围内,2021年成年糖尿病患者数量达到5.37亿,同比增长16%,涉及约1/10的成年人。预计到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将进一步上升至12.2%,患病人数将增加到7.83亿例。而血糖监测是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这是一个涉及近10亿人口的产品品类。有行业人士称“CGM将是医疗器械中最大的细分领域单品,没有之一。”

罗氏加入CGM战团,其实也属无奈。血糖监测市场正从BGM转向CGM。2015-2020年,CGM占全球血糖监测市场比重从9.8%增至21.3%,逐年扩大市场份额。根据灼识咨询预计,2030年CGM占全球血糖监测市场比重将达到49.5%,市场逐渐进入CGM时代。目前全球BGM的整体市场增速已经放缓至5%左右。

参考CGM在美国等成熟市场的推广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机构预计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CGM渗透率将从目前的5%提升至2030年的30%,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CGM渗透率将从目前的0.5%提升至2030年的15%,非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CGM渗透率将从目前的0.05%提升至2030年的1%。虽然目前CGM尚未被纳入国家医保报销范围,患者通过零售端购买CGM的所有费用均需自行承担。鉴于CGM的临床优势,预计CGM产品未来存在被纳入中国保险体系的可能。2020年9月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在糖尿病防治行动部分明确要求,支持符合条件医疗器械按程序进入医保目录,提升成果转化效率。从国家医保支出的角度,提升糖尿病监测水平,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概率,从而减少总体糖尿病相关医疗支出。

鱼跃医疗等国产医疗器械厂商也看到了这一趋势,鱼跃医疗在2021年通过收购浙江凯立特介入CGM领域,并在2023年推出第三代CGM产品,其在临床试验中获得的MARD值(衡量CGM监测准确性的最重要指标)已经进入到国际上最好的CGM系统所能产生MARD值的范围内,连续14天的佩戴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精准性,并拥有报告解读与分享、高低血糖提示、无需校准、14天动态监测等亮点,在临床效果、舒适性、便携性、安全性方面具有较强优势。鱼跃布局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打造从BGM到CGM,提供从院内治疗到家庭健康管理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凭借公司在技术、品牌、渠道、生产和供应链的巨大优势,打破我国外资品牌主导CGM的市场格局。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