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嗔痴”是佛教中的重要概念,也称“三毒”。佛教认为,众生不明白一切法缘生缘灭、无常无我的道理,而在无常的法上贪爱追求,在无我的法上执着为“我”,就会产生“惑”,进而有了“三毒”等烦恼。

其实,在基金投资中同样会有“贪嗔痴”,让我们在投资之路上时而迷惘,时而疑惑。

贪:“贪”即贪欲,对喜欢的东西过于贪爱,不知满足。

基金投资中有个“不可能三角”,即收益、风险、流动性,三者不可能全部满足。

 

有的投资者既想要高收益,又想要低风险、低回撤,同时还希望满足较高的流动性需求,其实是不太现实的。

有句话说,投资的本质是用风险交换收益,风险和收益总是相伴而生。因此,认清各类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选择符合自身投资需求的产品种类,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嗔:“嗔”即嗔恨,面对不如意的事物产生愤恨、恼怒,情绪无常,患得患失。

面对市场持续的震荡,投资者或多或少难免会有此类心态。上涨时兴高采烈,下跌时怨天尤人,甚至对基金投资的长期理念也会产生怀疑,“不是说长期致胜吗?为何我的产品还在挣扎?”

其实,长期并没有错,只是我们有了误解——以为只要瞄准长期,今后的道路就会一帆风顺。因此在途中但凡遇到坎坷,便会动摇信心,对“长期”产生怀疑。

事实上,真正的长期主义并非一马平川,而是能够坦然面对坎坷、从容趟过波折,在饱经风霜之后依然能坚持正确的道路,终会迎来雨过天晴的那天。

痴:“痴”,即“无常无我之理”,也称“无明”。

没有深入理解本质,没有认清事物的客观规律,而是希望事情按照主观意愿去发展,便是愚痴,也成为导致其他烦恼的根源之一。

在基金投资中,“追涨杀跌”便是“痴”的一种表现。

市场持续上涨时,许多投资者总觉得未来还会维持涨势,纷纷追高入场;开始下跌调整后,恐慌的情绪又会占上风,导致争先恐高踩踏离场。

但深入思考就会发现,这种“追涨杀跌”的策略是不科学的。

常言道“买在无人问津处,卖在人声鼎沸时”,投资往往需要做出“逆人性”的决策,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摈弃自身的主观臆想,才能获得更好的结果。

投资是一场修行,既要调整好心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也要深入了解各类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掌握科学的投资方法,方能事半功倍,“修成正果”。

$睿远成长价值混合A(OTCFUND|007119)$$睿远成长价值混合C(OTCFUND|007120)$$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混合A(OTCFUND|008969)$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