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AI对于能源消耗的讨论比较多,3月15日,我们邀请基金经理王路遥做客直播间,详解他对于新能源和光伏领域的竞争格局理解。以下是对部分直播内容的整理:

Q1

近期关于光伏储能的讨论比较多,主要是觉得AI未来的发展可能会受到能源的限制。从这个角度理解,是不是新能源和光伏会有机会?

王路遥:首先聊一下这个问题的背景。中美两国在AI领域,无论是体量上、上游的训练还是下游应用的成熟度等方面都有区别。另外,中国的互联网、偏科技企业入局AI领域的坚决性跟美国那些科技巨头相比,也不一样。

定性来说,美国的科技巨头亲自下场干的占比更多一些,中国这边的企业可以认为更理性,觉得现阶段技术还不那么成熟,更希望在能看清的时候、或者是偏成熟的时候再在应用端去发掘商业模式的各种场景。

所以回到耗电量问题,双方遇到的能源问题也不一样。

美国AI的发展无论规模、体量比中国更大。更重要的一点是两国的电力市场也不一样。美国电力市场的投资无论新旧程度,还是在发电端以及电网端的投资和配套方面,跟中国相比是有明显的差距的(美国更为落后)。

比如,电网作为基建类,美国的电力系统更为老旧一些,另外经营中更加逐利,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美国限电以及电价飙升的情况。

抛开AI问题不谈,国内光伏组件有一定程度的过剩,除了短暂时间会出现电力跟不上的情况,很少听到像美国制造业遇到的限电、停电问题。所以从刚需的角度理解,在美国电力供需很紧张的背景下,需求爆发会带来明显约束。

ChatGPT每天的用电量大概是50万度电,乘以365天,一年近2亿度电。我们这样理解,以新疆为例,一年发电量2000多亿度。谷歌这样一家巨头生成式AI的用电量与新疆的发电量相比,占比很低。

事实上,整个ChatGPT用的电,也没有比10万吨的多晶硅厂耗电高,它是正常的耗能企业。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工业硅企业的用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压力。

所以AI对电力到底有多大冲击,取决于你觉得这个指数性的增长是翻十倍、百倍、千倍还是万倍?百倍之前可能对电力影响不会太大。

Q2

ChatGPT用那么多电,在干什么?

王路遥:简单粗暴的理解就是显卡耗电。显卡运算本身耗电比较大,还需要拿水之类的进行冷却,所以过程中水耗和电耗也都比较高。

Q3

我国现在的发电,有多少是光伏或者说是清洁能源的?

王路遥:看清洁能源怎么定义。如果单独聊清洁但没那么稳定的,主要是光伏和风电。光伏有两种电站形式,集中式电站和分布式电站。分布式电站不容易统计。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统计,如果利用率波动不大,一个偏保守的估计是1200小时。

1200小时就是一年正常能发多少电,除的是一个电站的装机容量。这个装机容量是指功率概念。用总发电量除以功率,最后得到的一定是一个以时间为单位的数。这个以时间为单位的数要以小时来定,等效于这个机组在这一年满发,发了多少小时。

我们用这个数简单乘以存量装机数,最少应该是5千亿度电。5千亿度电对应全国不到9万亿度电的占比在6%左右。

但是不稳定的电源不仅仅光伏,中国更大体量的是风电。风电起量的时间比光伏早。这两个加一起,我们从消纳的角度计算,非水可再生能源(包括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在2023年总发电量的占比大概是18%左右。

Q4

这个比例还能提高吗?

王路遥:一些投资界人士比较看好光伏便宜的属性,这个便宜不仅仅是现在看到它便宜,而是从原理上来讲它可以做得很便宜。

我们可以从源头核算出极限成本。光伏原料是玻璃、电池片,这些原料再往前推就是沙子。所以生产成本在理论上压缩的极限可以非常低。

光伏继续降本和提高效率的路径应该是比较清晰的,这个过程中具备挑战性的点主要还在电网的消纳。跟火电、水电相比,光伏最大的问题是不稳定,会给电网的稳定输出形成压力。而解决这个问题会带来了成本,这方面的成本电网、用户怎么分摊?

Q5

现在是怎么处理的?

王路遥:现在的大方向是通过市场化的形式推进。但电力市场比较复杂,它没有库存,也不能引起电价的来回波动,所以在逐步推进过程中。

Q6

价格战之后,光伏行业有出清的现象,什么时候会结束?终局会是什么样子?

王路遥:从我们现在的观察看,部分环节有出清。

我个人认为,出清比较明显是胶膜。胶膜属于资产偏轻的行业,投产进、出相对比较自由,投入周期没那么长。去年下半年我感觉已经有比较明显的盈利分化,相当一部分企业已经出现亏损。

另一个出清明显的是光伏玻璃,但它还得取决于需求是不是匹配。龙头以及二线里面做的比较好企业仍有一定的扩产热情。

剩下的环节虽然每一年的盈利都在下台阶,但类似硅胶、硅片之前盈利都还不错,供给仍有热情。

Q7

是不是每个环节最后都只剩下一两家?

王路遥:这个事儿不太适合说死结论。产业的竞争、尤其是制造业的竞争格局,不同阶段能看清的程度不一样。我们觉得现在看不出有明显的技术代差,不代表之后没有明显的技术代差。技术迭代非常快,实验室的结论可以迅速导入到产业。迭代速度快到超过整个产业的认知。每年都有一个技术迭代的主旋律。

Q8

是不是每一次技术迭代都会形成有优势的公司?

王路遥:去年也冒出来一些。确实存在每个阶段的“当红明星”会有变化。

当然,原有的龙头公司或多或少还保留了一些,但也有新的公司崭露头角。只是目前形成稳固壁垒的时间都不够长。这可能是阶段问题,并不是说这些企业不优秀。光伏行业中诞生了很多优秀的公司,只不过现阶段大家只能先全力奔跑、抢份额,把自己的规模做大。我们会观察什么时候会形成技术代差。或者技术迭代有一定程度放缓的时候,可能我们所希望看到的阿尔法会比较显性。

当然我所评价的阿尔法不是零一问题,每个人能接受的阿尔法程度不一样。企业之间的差异肯定有,只不过差异稳不稳固、能保持多长时间、够不够大,这些方面每个人考虑的点就不一样。

Q9

我们在投资里面肯定还是希望它的差距越大越好,越稳越好?

王路遥:制造业达到你说的差距越拉越大是比较难的。一般而言看到一个我们能接受的差距、相对来讲看起来比较稳固,就已经算是比较凤毛麟角了。

Q10

差距持续一两年?

王路遥:一两年可能偏短了,三五年是我觉得可以接受的时间点。

Q11

下面的问题和储能相关。储能去年的盈利水平也下降了挺多?

王路遥:如果单看去年,储能的盈利能力还不如光伏。光伏通过技术迭代可以显著降本。锂电池原材料占总成本比例现在是80%以上,成本比较刚性。客户压降价格非常敏感,所以我们会听说各种各样的车企想自己干电池。单位价值太高的东西就会存在降本道路比较崎岖的问题。

Q12

盈利除了成本,其实还有收入。储能企业如果技术或者产品强,能不能提价?

王路遥:价格不好提,这就回到我们最感兴趣的竞争格局了。制造业里面的同一个产品讲提价太困难了,价格跌得比较慢就算不错了。

Q13

也就是储能这个细分领域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

王路遥:单论同质化,我个人认为储能的同质化还不如光伏。我会更倾向于认为储能是一个分层市场,还是有一部分人更关注质量、愿意接受价格偏高一些的情况,而且价差还不小。

Q14

刚才说的都是供给端,那需求端呢?如果一个客户,单电量比较大,清洁能源在白天可能够用、但是晚上用储能补上,是不是储能上市公司就有机会?

王路遥:可以这么理解,只不过这个驱动因素可能跟AI这个细分领域关系不大。我觉得储能真正的需求源于随着清洁能源占比超过15%以后,在未来逐渐提升比例的过程中都会对电网的消纳稳定有越来越多的要求。储能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有力解决方案之一。

AI带来的需求,我认为主要矛盾在供给端,只要风光能发电比例在迅速提升,储能就从原来的配而不用变成不得不用。

今天的直播就到这里,大家可以发现,我们关注企业竞争优势的基金经理会更多从供给关系去分析,真正影响公司竞争优势或者利润的,还是供给端的竞争格局和企业本身的能力。

作者简介

王路遥,中泰ESG主题6个月持有混合发起基金经理,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硕士。

7年行业研究经验,负责新能源、机械等先进制造领域的研究。历任上海泓湖投资新能源研究员、上投摩根绝对收益部基金经理助理。偏好从产业链上下游关系以及横向比较视角挖掘投资机会。

$中泰星元灵活配置混合A(OTCFUND|006567)$

$中泰开阳价值优选混合A(OTCFUND|007549)$

$中泰兴诚价值一年持有混合A(OTCFUND|010728)$

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有风险,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投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请投资者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