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兼具医疗与消费双重属性的医美行业一直受到市场青睐,其中,光电医美又被认为是医美领域中市场空间广、商业模式较好的优质细分赛道,不少头部企业纷纷下场押注光电医美设备厂商。

2021年,“互联网医美第一股”,纳斯达克上市的北京新氧科技有限公司以7.91亿元收购武汉奇致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84.49%的股份,一时引发市场瞩目。如今,被收购后的奇致激光正计划冲击北交所IPO上市,而公司与新氧之间的关联关系也再次成为了关注焦点。

被收购后独立性存疑

奇致激光成立于2001年9月,主要从事激光及其他光电类医疗设备的研发、生产、代理及销售,产品包括光治疗设备、激光手术设备等。2015年7月10日,奇致激光正式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此后多次进行定增,引入机构投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021年7月,公司被“互联网医美第一股”新氧以7.91亿元收购84.49%的股份,市场普遍认为新氧借此迈出从医美社交平台向产业端布局的第一步。

不过对于奇致激光来说,被新氧收购其实并没有令营收得到明显提升。2022年,公司全年营业收入为2.45亿元,对比2021年仅有1.94%增长,但净利润增长较为明显,2022年净利润为4022万元,同比增长达到19.83%。

值得注意的是,新氧自从在美股上市后,股价从巅峰时期的22.8美元一路下跌,目前长期在1美元左右波动,并于2022年5月起被美国证监会列入“预摘牌名单”,濒临退市边缘。业绩方面也是不尽人意,2022年全年总营收为12.58亿元,同比下跌25.7%;净亏损6555万元,亏损额相比2021年翻了近7倍。新氧CEO金星曾于2021年11月发起私有化退市要约,但由于股价过低未能实施,不得不于2022年10月底撤回提案。

根据奇致激光招股书披露,目前公司董事会九人中五位董事均在新氧兼任职位,三位监事中的两位也同样来自新氧。按照此前收购时的约定,新氧承诺收购完成后,在其持有奇致激光控股权期间,将持续与奇致激光保持相互独立,不干预公司经营决策,但事实上新氧却占据了公司董事会大部分席位,奇致激光或许难以保证自身经营的独立性。也有观点认为,新氧收购奇致激光后推动其上市,可能也是出于“留后路”的考虑,这样即使未来美股退市,也可以将业务转移至公司、甚至通过反向并购来实现自身的境内上市。

另一方面,奇致激光在并不缺钱的情况下仍大额募资,而募投项目不仅没有订单支持,甚至还没有取得许可证。

此次IPO,奇致激光计划募资总额3.12亿元,而截至2023年9月底,公司资产总额仅为3.96亿元,募集金额接近公司现有资产总额。

从资金流状况来看,2020年至2022年,公司货币资金余额分别为1.51亿元、1.78亿元、1.82亿元,占流动资产比例分别为60.30%、61.41%、55.56%,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9.79%、28.53%、24.92%,显然公司流动资金是较为充裕的。不仅如此,报告期内公司还进行三次现金分红,分红金额合计达7800万元。

根据披露,奇致激光募投项目中的医疗器械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一期)拟生产的医疗设备与公司现有设备存在区别,设备取证时间预计为2024年至2027年之间,故目前尚无在手订单。

这样的募投计划恐怕难以令投资者信服,也不免令人质疑奇致激光是否只是新氧在境内资本市场画饼圈钱的工具。

抛弃“医美”转型“医疗器械”

尽管近年来医美行业一直是市场风口,不过有意思的是,奇致激光却选择反其道而行之,试图抛弃一直以来的“医美”属性,转而投向“医疗器械”概念。

2023年9月5日,奇致激光发布了2020年至2023年1季度财报的更正版,将产品收入的分类统计口径从此前的“美容设备、泌尿设备、备品备件和维修技术服务”更改为“光治疗、激光手术设备及配件”。不过医美领域的收入仍然在公司营收中占据重要地位,报告期内,公司来自医疗美容领域的收入分别为4,248.44万元、6,768.91万元、6,437.86万元,占公司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3.64%、28.15%、26.26%,名称含“医美”“美容”“整形”等终端客户数量占比分别为33.24%、39.35%、40.16%。

奇致激光并没有明确给出对于医美业务和医疗器械业务各自的发展定位,只是表示未来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增加产品种类、拓宽产品应用领域以此保证公司收入的稳定性及可持续增长性。公司称,在保持现有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基础上,将持续加强研发,提升现有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自产产品收入占比,实现对进口替代,并持续专注于激光和其他光电类医疗设备,进一步延伸公司产品线,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虽然奇致激光表示自己拥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及创新能力,然而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2年,公司的原材料采购成本中进口整机占比较高,分别为34.86%,40.55%,47.91%。同时,公司前五大供应商主要为境外公司,公司部分产品的重要零部件原材料,如部分激光器、光学元器件及激光芯片、集成块等电子元器件主要依赖国外进口。

与此同时,奇致激光的研发费用占比也较低,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分别为1141.85万元、2002.06万元、1533.62万元及444.68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35%、8.33%、6.26%及7.11%。同行业可比公司的研发费用率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3.13%、11.84、14.15%及14.97%,公司研发投入仅为同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

相比于研发投入,奇致激光在销售费用方面却是毫不吝啬,2020年-2022年,公司的销售费用分别为4488.78万元、6352.52万元、5818.6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4.98%、26.00%、23.74%。最近三年,公司销售人员占比分别为45.42%、44.64%及43.25%,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公司研发投入力度较低,重营销轻研发,长期来看或将面临核心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内控薄弱屡遭处罚

此外,奇致激光还曾因无证经营、产品质量等问题多次被处罚:

2018年1月,公司有向未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资质的企业销售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的情况,主动报告后受到行政处罚,被处罚款15,000元;2018年3月,公司因生产的半导体激光脱毛仪不符质量要求受到行政处罚,并被处罚款20,000元。报告期内,奇致激光产品在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系统网站涉及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共有301项,其中国产产品的部件故障问题最多,达到101项。

不仅如此,公司在新三板挂牌期间也曾因内控不规范遭到处罚。

2016年9月,公司因《公开转让说明书》关联交易不完整,2015年半年报关联交易披露不完整等事项,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2017年3月,公司因前期与关联方发生的资本性支出金额重大,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造成关联交易信息披露遗漏,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自律监管措施,公司董事长彭国红、董事会秘书谈艳被约见谈话并要求提交书面承诺。

由此可见,奇致激光无论是在产品质量和内控制度方面都仍有待加强,公司的上市之路,或许并没有想象中好走。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