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期造富的力量

在现实世界中,无论是顶级企业、成功人士还是财富迅速增长的普通人,他们往往都巧妙地利用了周期的力量来取得成功。周期,这个看似无形却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事业。

那么,什么是周期呢?周期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有规律的起伏变化。它可以是经济周期、政策周期、市场周期、技术周期等,每一个周期都有其独特的规律和特点。

企业如何利用周期呢?我们可以从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来理解。草莽企业抓住机会崭露头角,但它们往往缺乏对周期的认识,难以持久。腰部企业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但要进一步突破,就需要敏锐地洞察和利用周期。头部企业成功登顶后,更需要通过洞察周期来保持领先地位。而顶级企业,不仅要应对其他企业面临的挑战,还要应对周期带来的巨大冲击。

像阿里、腾讯、隆基绿能、比亚迪、华为等顶级企业,它们不仅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而且能够敏锐地洞察和应对各种周期变化,持续地进行创新和进化。它们在跨越多个周期后,已经从草莽企业逐渐成长为行业巨头。

除了企业,顶级成功人士背后也有周期的力量。例如,一些历史上的顶级富豪出生在特定的年代,正好赶上了特定的经济和市场周期,从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样地,现在的顶级富豪们也往往是在特定的技术和行业周期中抓住了机遇。这些成功人士能够敏锐地洞察和把握周期的机遇,从而在事业上取得了突破。

产业周期对企业和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随着产业的起伏和变迁,一些企业和个人能够抓住机遇迅速崛起,而另一些则可能因为错失机会或应对不当而陷入困境。例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和普及,一大批互联网企业迅速崛起,成为行业巨头。而那些未能及时把握这一机遇的企业则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那么,如何应对周期呢?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周期的存在和影响。其次,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周期。最后,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勇气,在面对周期的起伏时保持冷静和坚定。

总之,周期是现实世界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只有那些能够敏锐地洞察和应对周期的企业和个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成功。而那些忽视或未能有效应对周期的企业和个人,可能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损失。因此,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觉,不断学习和适应,以应对这个充满变化和机遇的世界。

(2)经济周期的背后

经济周期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扩张与收缩交替更迭的现象。当经济收缩过于剧烈时,可能会导致经济的“萧条”甚至“危机”。这一周期性现象通常伴随着经济增长的产生,特别是在工业革命后的近300年里,经济增长迅速,但在更早的历史时期,经济增长缓慢,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相差不大,需要不断与贫困、饥饿抗争。

尽管数百年来经济学家对经济周期的解释各异,但大致可以分为两派:内在缺陷派和外部干预派。内在缺陷派认为,经济周期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固有特征,源于市场的某种内在缺陷或“市场失灵”。这一派的代表人物包括马克思和凯恩斯。他们分别认为经济繁荣后出现危机的原因是“生产过剩”和“需求不足”。解决思路是计划经济或政府干预市场来“熨平”经济周期。然而,这些方法在实践中并未完全消除经济周期。

与内在缺陷派相对立的是外部干预派。他们认为自由市场经济本身并不会产生普遍性的“繁荣-衰退”经济周期,而是由于受到政府等外部干预的影响,如中央银行主导的信用扩张。这一派的代表人物包括古典经济学家休谟、李嘉图以及现代奥地利经济学派。他们主张不干预市场经济,遵行“自由放任”原则。然而,即使在被称为“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时期,其政策虽有着自由放任的趋势,但上述原则也并没有得以严格贯彻。

一个更广泛接受的理论是约瑟夫·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理论。熊彼特认为,经济周期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即创新。创新在短期内会带来经济的繁荣和增长,但随着技术的普及和竞争加剧,收益会逐渐减少,导致经济收缩。

总体来说,经济周期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其成因和解决方案都存在多种观点和争议。理解经济周期对于政策制定、投资决策和企业经营都至关重要。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适应和应对经济周期的变化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经济扩张时期,要抓住机遇扩大规模和市场份额;而在经济收缩时期,则要保持谨慎并寻求创新和变革。通过不断学习和调整策略,企业和个人可以更好地应对经济周期的影响,实现长期的成功和繁荣。

比如雅各布·范杜因《创新随时间的波动》中描述的各次重大创新,从繁荣开启到完成一个周期基本就是50~60年,符合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每一个长周期中有6个中周期和18个短周期,而现代经济增长正是在经济周期的循环往复中实现的。

在这种由企业家群体创新所推动的商业周期循环往复的过程中,现代经济增长是沿着“创造性地破坏”这一路径演进,毁灭过去的工业和消费模式,转向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3)逃不出的经济周期

既然如上,经济周期有规律可循,为什么绝大多数企业还是死于周期切换,那么多个人因周期下行遭受惨重损失?换言之,我们为什么不能从周期中得到教训?

原因在于,经济周期本质上还是人性的反映。换个角度来看,繁荣的高峰到萧条的低谷,其实也是贪婪到恐惧、乐观到悲观、风险忍受到风险规避、信任到怀疑、相信未来价值到只要现在的价值、急于购买到恐慌卖出。

一旦加入了人的心理因素,清晰明了的框架下就会有一股潜藏的力量,即便框架都相似,但每次波动的细节却大为不同,“历史不会重演细节,过程却会重复相似”。

一方面,人们虽然总是犯同样的错误,但每次都是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部门犯下不同程度的错误。

另一方面,每一代人都只能从自身的经验中获益。人们会从他自身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在随后的经济周期中也不会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然而,不是每一个经历过上次经济周期的人都会等到下一次经济周期的到来。

美国管理学家詹姆斯·柯林斯曾在上世纪90年代写了大名鼎鼎的管理类著作《基业长青》,书中列举了18家作者认为是高瞻远瞩的基业长青企业。但30年后我们再来看,里面其实很多企业已经不长青了,比如摩托罗拉、美国运通、惠普、IBM等。

企业其实很脆弱,曾有一份数据说,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3.7年,美国与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分别为10年、12.5年,虽然不知道确切程度有几分,但经验来看,似乎差不了太多。

3.7年的寿命也就是一个短短的基钦周期,十来年寿命也就是一个朱格拉周期,累积到的关于经济周期的切肤记忆随着企业的衰亡而湮灭,进入不到下一轮,何谈从中得到教训后再改进。

对于人来说,投资和选择中的一次张狂或者判断失误也足以元气大伤,知道其他人曾经经历磨难和痛苦会有一些帮助,但是没有任何比亲身体验的金融所带来的苦难经历更能使投资者信奉保守的投资信条。

所以很多出名的投资人,比如巴菲特、芒格、瑞·达利欧、卡尔·伊坎年龄都很大,他们亲身经历过各种经济周期,对其理解远不是刚从业的投资人能比的。

可以说,投资人、企业管理者、市场活动参与者记不住过去的事,会就无法识别周期模式一再发生的特征,从而让无法让历史一再上演。$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混合C(OTCFUND|008970)$$睿远稳进配置两年持有混合A(OTCFUND|014362)$$睿远稳进配置两年持有混合C(OTCFUND|014363)$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