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受益于政府点名立意、一系列医药政策推动,国家持续推出相关支持药物创新的政策,医药行业迎来了回暖,尤其是创新药迎来了快速明显的反弹,反弹过后开始震荡回落,很多朋友问医药的行情是结束了吗?小金采访了金鹰医疗健康产业(A:004040、C:004041)的基金经理,清华生物学博士欧阳娟,以下是对话原稿:

Q1、春节回来,医药迎来了反弹行情,分析一下行情背后的原因。

医药最近的上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

1、一方面,一系列医药政策推动,国家持续推出相关支持药物创新的政策,1)、2024年2月初,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关于建立新上市化学药品首发价格形成机制鼓励高质量创新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文件中明确提到,鼓励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研发创新,支持高质量创新药品地多元供给和公平可及,在国家医保局统一制定首发价格分类办理的企业自评量表得分高的品种,在定价端自由度更高、商业化端挂网加速推进。2)、2月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点名提到“创新药”;新质生产力也包括生物技术和生物智造等;3)、医疗设备端政策《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加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催化医疗机构对设备的新一波购置。

总体看,从政府点名立意、全链条支持配套政策、医疗机构推动设备更新换代等政策的共振迎来对医药板块,尤其是创新药方面的重大利好。

2、另一方面,从草根调研来看,医院端的诊疗活动、以及药企的商业活动都在持续稳步恢复,且2023年反腐导致医药行业大部分企业在3季度-4季度业绩低基数,所以,2024年全年,医药板块业绩逐季度恢复的趋势比较确定。

 

Q2、急涨后回落,今年医药的行情能持续多久?

尽管医药行业急涨后回落,我们仍然中长期看好的医药板块未来,因为从2015年开始的医药领域政策变革,在方向上国家希望能够实现“三医联动”,包括医保、医药和医改。医保相当于医保局把权力收拢后去做精细化地支出管理,造成了后面出现的医改。 这体现为存量的市场,比如说仿制药、耗材、器械都是去做带量采购,把不合理的利润挤压掉。同时,通过医保谈判把具有更突出临床价值的产品纳入到医保支付体系里头来,从而让老百姓获得更好的就医诊疗,并让医保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同时也能为下一步的医改做准备。

回过头看,不管是带量采购也好,还是国家医保谈判也好,经过5、6 年的积极探索和优化,这些政策已相对稳定,并已充分反映到股价上。对企业而言,在战略规划和报表核算中,其实已充分地把这些东西假设到规划里来,所以相当于这一部分存量的政策对股价的影响或已基本出清,未来可能是企业各自去探索新的成长模式的过程。

整体而言,医药产业未来可能还是要看结构性升级的机会,创新药和创新器械可能就是最能代表产业化升级的方向。

Q3:如何看待国内创新药产业未来的发展?

中长期来看,中国的创新药产业发展才刚开始,我们的产业发展周期还比较长,机会还比较多。一方面,现阶段中国创新药逐步做出差异化疗效,甚至部分产品是全球最好,所以开始走向主流的国际化市场;另一方面,看国内,1)、国内持续政策催化,预期未来在从审批端、准入端、支付端、投融资端等相应配套政策逐步完善与发布,会有持续性较强的、可持续性期待的行情;2)、反腐过后,实际临床终端的商业环境也更有利于具备临床价值的产品的销售,后续的放量也是会体现在报表中。

投融资额方面,国内一级投融资额度仍在筑底过程,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低迷,国内生物医药产业一级投融资额在2020-2021年达峰后,目前在筑底震荡过程中。但可喜的是,海外投融资在2021年开始下滑,2023年4季度有明确环比回升趋势,目前美联储预计下半年开启降息周期,预计2024年全球投融资额恢复更强劲,中国的恢复也随之而来。

Q4:除了创新药外,聊聊CXO领域的投资机会?

目前,中国的CXO订单增速还处于底部震荡阶段,需要等待中国投融资额回暖。目前可喜的是,全球投融资额2023年逐步环比回升,2024年1-2月数据也较好;但中国的投融资额度还是在从底部开始逐步企稳的过程中,后续伴随着宏观经济向好、海外降息预期加强,全球以及中国的投融资都能稳步提升,CXO订单预计也会随之变好。

Q5:除了创新药外,医疗设备也出了利好,2024年3月13日,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谈谈医疗设备创新医疗器械的投资机会

从医疗设备角度来看,政策上市比较支持以旧换新的,3月两会的经济主题记者会上,国内各类设备更新规模初步估算大约5万亿以上,其中也包括医疗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领域。这一两周,湖北、山东等多个省市也出台医学装备和信息化设施的更新需求相关政策,并积极组织申报,所以今年有望能落实到医院端和企业端。与此同时,部分优质设备已经具备全球竞争力,例如,我们的大型医疗设备PET-CT、75cm超大孔径3.0T磁共振等也逐步出海美国。

谈到医疗器械,草根调研来看,年初至今,医院手术量在稳步恢复,相关的高值耗材业绩增速趋势相对清晰,正在兑现创新医疗在进入医保后,市场扩容以及国产替代的双重逻辑,所以还是持续看好的。举例来看,高值耗材领域里的电生理手术就在持续提升,我们看到相应的公司的手术量和收入在快速增长。

Q6:金鹰医疗健康股票基金在今年的投资思路,比较关注哪些细分行业的投资机会?

整体而言,本基金秉承布局产业景气度持续向上赛道的理念,持续寻找医药板块内部最强赛道。近几年,医保政策主导“腾笼换鸟“,医药产业预计继续结构化升级,全年继续看好创新药、创新器械及其创业链。

展望2024年全年,预计延续这个思路。经历这几年的集采政策冲击,医药板块已经进入估值合理、个别细分领域估值偏低的阶段。现阶段,医药板块内部持续发生积极变化,一方面,集采常态化推进,创新药国谈持续回暖,国家明确表示给予新药创新回报,围绕药品生命周期探索完善价格政策链、支持中国创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2023年经历疫后复苏、以及医疗行业生态整治后,院端诊疗也在稳步有序恢复,且具备临床价值的创新产品迎来更好的商业化前景。综上,战略性,我们继续看好医药板块新一轮成长下的结构升级性机会,方向配置上,我们秉承寻找医药板块内部最强赛道,重点是创新药、创新器械及其创业链,以及优质中药资产:

1)、创新药及其产业链。2016年开始,中国积极支持本土创新,经过多年积累,本土创新开始持续兑现管线、且对接医保后持续快速放量;更重要的是,2021年开始,中国大量优质创新药品种扬帆出海,2023年尤为突出,中国出海的创新药产品在国际上占比迅速提升,因此,中国创新药产业群正形成全球竞争力,预计2024年开始,这类出海品种有望开始享受全球广阔用药市场带来的巨大增量和业绩弹性,且随着2024年全球进入新一轮的降息周期,金融周期也将带动全球创新药周期景气度上行。因此,看好中国创新药在2024年政策周期、金融周期、技术周期形成的共振效应。与此同时,配套的产业链群,包括CXO、生命科学服务商都有望迎来新的成长机会。

2)创新器械产业链:整体而言,中国创新器械成长周期比中国创新药更早,但创新产品持续定点突破,未来成长空间巨大。一方面,中国医疗器械和设备本土替代空间较大,且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国内优质创新器械产品在海外不断突破,产品力和品牌力持续提升,也有望开始抢占全球各区域的巨大市场。



$金鹰医疗健康产业C(OTCFUND|004041)$

$金鹰医疗健康产业A(OTCFUND|004040)$



风险提示:数据来自wind,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表现,不作为投资建议,本资料所使用的数据仅供参考,引用的观点、分析预测仅代表投研人员在目前特定市场情况下并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下的分析和判断,并不意味着适合今后所有的市场状况,也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过去持仓不代表现在持仓,也不代表未来持仓预测,不作为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您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者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本基金没有风险。基金管理人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您自行负担。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