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的首项工作任务。另一方面,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能源”被提及12次,“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更是为推动能源转型指明了方向。

新质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动力。同时,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也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面对机遇期,能源领域企业如何加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面向工业和能源两大技术创新主战场的“国之重器”,上海电气给出了两“新”联动的电气方案。 将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作为重要场景,培育新质生产力 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9.2亿千瓦,同比增长13.9%。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6.1亿千瓦,同比增长55.2%;风电装机容量约4.4亿千瓦,同比增长20.7%。但从另一个维度看,我国火电累计装机容量在电源结构中占比48%,2023年火电发电量为6.1万亿千瓦时,贡献占比达66%;风电光伏的总装机去年年底达到36%,其发电量却不足15%;出现一定结构性矛盾。 在此背景下,要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体系,结构转换就势在必行。上海电气科技管理部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型能源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即为提高整个电网体系中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使整个电力支撑体系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在此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在设备、技术等领域的创新举措,使得能源体系有新的发展,就是新质生产力能起到的关键作用。 在上海电气看来,新质生产力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可归结为通过科技创新,广泛应用智能技术、绿色技术,创造出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产品,进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而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过程中,如何通过能源装备的创新使可再生能源成为主体支撑;传统能源体系如何通过提升灵活性、可靠性,同时实现增效降碳;新老能源之间如何衔接等皆是上海电气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方向。 上海电气新能源发展部负责人认为,从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角度来说,低碳清洁、安全充裕、供需平衡、灵活智能、经济高效等发展方向都需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做支撑。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以此为前提,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场景,即为两“新”联动的契合点。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能源变革是产业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新型电力系统的概念提出以来,上海电气一直致力于传统能源与新型能源的协调联动,培育以风光为主体的新型能源等重科技、促发展方向工作。此外,上海电气同时加大力度培育新兴产业,前瞻性地布局未来产业。集团在‘十四五’战略中明确新赛道布局方向,发挥多元装备集团的优势,促进传统与新兴能源的优化组合。”该负责人说。 “煤燃核”与“风光储氢”共同发力,提供绿色发展新动能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近年来,上海电气积极拥抱绿色发展大势,拥抱技术革命浪潮,拥抱新的发展生态,全力蹚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之路。一方面,持续巩固和扩大“煤燃核”等传统能源装备优势,进一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明确新能源发展战略,重点围绕“风、光、储、氢”等新兴能源领域展开布局。 在“煤燃核”传统优势领域,上海电气积极探索研究把火电打造成为支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调峰电源,按照现行国家政策,对火电机组进行“三改联动”改造,以达到高效、清洁利用以及深度调峰的目的。在台山电厂,上海电气完成的“三改联动”使煤耗从314.52克降到了288.58克 ,在不改变固定资产大规模更新的情况下,起到了大规模的降碳的作用。

国能粤电台山2号机组升参数提效改造项目

燃气领域,上海电气科技管理部负责人介绍,集团从设计、制造、运维三个方面实现自主化,可以说是国内国产化率最高的供应商。今年2月,上海电气助力中国重燃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功率、最高技术等级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首台样机下线。此举对我国燃气轮机基础学科进步、产业技术发展具有显著的带动辐射作用,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2月28日,我国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首台样机在上海临港总装下线

新能源领域,据了解,上海电气连续八年蝉联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榜首。近期,电气风电提供机组的全球首个风渔融合漂浮式项目“国能共享号”平台即将并网。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在生产清洁电力的同时还能养殖鱼类海产品,可实现风、光、渔融合。项目投产后,风力发电机组单日24小时满负荷运转可发电9.6万千瓦时,相当4.25万人一天的生活用电量。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和渔业养殖的创新融合,也将带来可观的绿色经济效益。 氢能领域,上海电气聚焦氢能产业“制、储、加、用、测”关键环节装备,努力通过技术研发快速掌握绿氢制备的核心技术开发能力、核心设备制造能力。以制氢端来说,上海电气拥有PEM和碱法两种主流的电解槽技术,2023年,上海电气下线了彼时国内最大的2000Nm³/h的碱性电解槽;同年年底,上海电气下线了300Nm³/h的PEM电解槽。 优势延展、短板补强,保障供应链及产业链安全发展 提升创新力,拓展产业链,是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及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的资源基础。上海电气作为产业基础雄厚的装备制造集团,在完善产业链布局,进一步强化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方面有独到的理解。上海电气新能源发展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期,集团进一步明确了以焕发新生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加速布局未来产业为支撑的高质量发展方向。这一战略不仅凸显了上海电气对产业链完善的重视,也展示了其在保障供应链安全方面的决心。 该负责人表示,上海电气集团拥有众多产业集团,在完善产业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产业集团涵盖了从螺钉螺帽到航空设备重要部件的广泛领域,充分体现了集团多元装备产业方面的优势。而在关键核心部件领域,集团进行积极的布局和规划,力求形成突破,从而形成从整机到部件,再到系统解决方案的协同发展格局。 具体来看,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是上海电气的规划方向。针对短板产业补链,上海电气深入梳理了关键进口部件和材料,对其中重点部件进行大力攻关。同时协同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协同攻关,力争逐步实现关键部件的国产化,降低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例如,在工业母机领域,上海电气成功攻克多款高精尖磨床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在核电领域,现已完成核电轴封型主泵(RSR)及湿绕组电机主泵(RUV)的国产化,预计在未来两年内将实现更多关键部件的自主制造。

2019年7月15日,“国和一号”(CAP1400)湿绕组电机主泵样机在上海电气凯士比核电泵阀有限公司顺利完成全部鉴定试验项目

优势产业延链方面,上海电气主要采用系统解决方案的模式,通过数字化赋能,把集团一系列优势产品集成起来,最终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例如风光储调一体化解决方案和绿色低碳园区解决方案等等。上海电气依托自身深耕在能源装备与工业装备领域的多项优势,聚焦能效提升、能源替代与资源循环,通过集成创新,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