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安基金的一番操作令人大跌眼镜。
1、年报复制粘贴
3月27日华安精致生活混合(011128)披露了2023年报,值得注意的是,年报中关于“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部分,复制粘贴的2022年的股指数据:“2022 年,市场波动较大,上证指数下跌15.13%,沪深300指数下跌21.63%,创业板综下跌26.77%”。如下图对比2022和2023年的年报完全一模一样。
有投资者表示,初看以为是年报撰写者“笔误”,把“2023”写成了“2022”,但翻看2022年年报后发现,此部分内容竟与2022年年报的表述“一字不差”。
该投资者认为,年报,是向投资者所做的一个年度汇报和总结,这一行为,不能用“不严谨”一笔带过,这完全是对投资者权益的一种极度敷衍和漠视,对于华安基金的内审制度也存疑问。
“更可笑的是,基金经理竟然在年报中这对‘红利策略’发表了一番‘宏论’,但我们这只产品不是‘红利’产品啊。”上述投资者提出进一步的质疑。
2、内审有失察之过
“年报,是基金经理向投资者所做的一个年度汇报和总结,如果又说是‘实习生’个别笔误尚可解释为不够严谨,但是原封不动地对上一年内容进行搬运,不仅谈不上尽职履责,更谈不上基金经理能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回报而尽心竭力。”上述投资者认为,这完全是对投资者权益的一种极度敷衍和漠视,不知这样的年报华安基金的内审是怎么通过的。
有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基金经理在撰写该部分内容时可能是直接复制粘贴了2022年年报内容。而作为管理人,华安基金对旗下基金产品年报应该有必要的审核流程,但上述问题说明,内审亦有失察之过。
也是坑了董事长了,因为年报是大事,基金年报由基金管理人编制,并且是披露义务人。为了保证信息质量,法规规定基金年度报告需要经过2/3以上独立董事签字同意,最后由董事长签发。
3、公告变来变去,如儿戏
现在公告又变回去了,公募基金作为非常透明的行业,信息披露更应该严格执行,如此变来变去没有说明岂不儿戏。
如果不是央广网的报道,怕是会被说成是“诽谤”。
公告出现复制粘贴的低级错误已经是一件很严重的错误了,事后竟像没事人一样,重新换了一个新公告,信息披露竟如此儿戏,怎能让人相信实力挺你呢?
4、违反了专业精神
公募基金多少年了,没有出现这样的错误了,这次竟然是“老十家”基金公司之一的华安基金。
上一次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还是长盛基金,长盛也是老十家之一,在2017年11月还惊动了北京证监局,后来作为典型的反面案例了,违反了“专业”精神,如下是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
信息披露文件前后雷同,复核把关不到位
在违反“专业”精神案例中,则是出现了“抄作业”的情况。
通报指出,长盛基金旗下某基金2017年季度报告部分内容与之前年度的季度报告内容相同。经查,该基金管理人在信息披露文件的制作环节出现差错,复核把关不到位,公司相关制度未得到有效执行。
2017年11月,北京证监局对责任人员乔林建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
华安基金这次的错误与长盛很雷同,所以华安基金此次违反了专业精神。
但是华安精致生活基金经理王斌的管理规模达121.22亿元,估计公司内部处理不会太严格。
坐等上海证监局的后续······
公募主要是信息披露,如此不当回事,还如何期待以“投资者为中心”呢。
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过,一年就这么一次出年报的机会,还是老十家之一的华安基金,实在不应该。
参考资料:
1、央广网:直接照抄可算尽职履责?华安基金一产品 2023年报部分关键数据一字不差从“2022年”搬来
https://www.sohu.com/a/767501181_362042
2、每日经济新闻:抄季报、违规转账、上班时间吵架……监管通报18起违规典型案例!东方基金、长盛基金等公司在列
https://www.nbd.com.cn/rss/toutiao/articles/1432074.html
@华安基金 @股吧 #重磅利好催化,飞行汽车掀起涨停潮#$华安鑫创(SZ300928)$$华安智增LOF(SZ160421)$
本文为个人观点,观点具有时效性,不作为投资建议,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