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屋顶”的创维,“难挣钱”的美的,“下农村”的海尔,“不服输”的格力。


撰文 | 临渊

出品 | 光伏Time

在近些年闯开新能源行业大门的跨界玩家当中,美的、创维、格力、海尔、TCL、康佳等家电巨头无疑构成了其中最为强势的一支新兴力量。


最为深度参与光伏行业的TCL中环已数度向行业顶尖对手发起挑战,甚至是实打实地直接“炮轰”。


继去年连续靠着子公司Maxeon就叠瓦专利起诉通威、以BC电池专利起诉爱旭后,近来又以TOPCon专利侵权将矛头直指阿特斯。


而在最为行业侧目的TCL之外,美的、创维、格力、海尔等家电龙头,过去一年也在光储两大赛道“各显神通”。


美的

两员新能源悍将双获亏损

去年10月宣布将赴港股上市的四千亿市值“白电一哥”美的集团,几乎是近些年在新能源领域布局最为全面、体系最为完整的家电行业龙头,也可以算得上是2023年将光储的步伐迈得最大的跨界玩家。


自去年年中正式入主科陆电子,抛开新能源汽车业务不谈,美的集团也已坐拥在光伏发电领域发展近十年之久的合康新能、国内较早一批进入储能系统集成赛道的行业老兵科陆电子两大新能源平台。


集团还在储能热管理、能源数字化赛道布局有美的楼宇科技,于去年发布其首个储能液冷解决方案,进入大型储能电池热管理领域。


伴随美的集团在光储赛道“羽翼渐丰”,其下两员虎将却在去年双双收获巨额亏损。


尽管早自2015年便开始从事光伏发电业务,却一直相对不温不火的合康新能,几乎是从2020年美的入主以后才作为集团绿色战略的落地主体,开启了在光伏、储能业务的“第二春”。


合康新能、科陆电子在美的接手前都深陷亏损


2022年,合康新能突破性增长的光伏EPC及户储业务,也曾为公司贡献2.82亿的营收。


但到2023年,公司非主营业务关停并转、光储核心主业投入扩大叠加海外户储市场需求骤减等多重因素,其全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20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2.06亿元,毛利率亦是创下上市十余年以来新低,新能源业务毛利率破十跌至8.62%。


这对于在2020年度归母净利润巨亏5.15亿元,并在其后两年盈利加起来不足亿元的合康新能而言,仅从数额来看就已相当严重。


而作为美的集团储能新军的科陆电子,则凭借其储能系统、电池PACK以及BMS、PCS、EMS等核心技术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帮助美的实现在大储领域开疆拓土。


2023年,公司实现约1.3GWh的储能系统交付,目前储能年产能约8GWh。


然则于盈利状况来看,其2023年归母净利润亏损5.286亿元,同比变动-422.03%,是近三年以来亏损最严重的一次;扣非净利润亦亏损3.623亿元,已连续七年亏损,美的集团的入住也难掩亏损阴霾。

创维

年赚百亿席卷农村屋顶

作为昔日彩电大王的创维集团,曾在披露2021年财报时提出过“新三年发展目标”。

其中的一项,便是计划到2024年营收达到1000亿元。


事实上,这并不是创维第一次提出千亿营收计划。早在2012年,掌门人黄宏生就曾立下2020年实现实现千亿营收的宏愿;2018年,有将这一目标制定到2022年实现。然则显而易见的是,这一计划仍未顺利实现。


入局造车的黄宏生曾言,新能源车是“带轮子的家电”


不过,近年来突飞猛进的光伏业务似乎为这一夙愿的实现增添不少可能,户用光伏正作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扛起公司数百亿营收增幅。


自2019年下半年涉足户用光伏市场,创维集团光伏业务在2020年便创下约1亿元营收,此后两年连续实现约40亿元及120亿元的收入连跳。


到2023年,创维集团新能源业务全年营收已达到233.96亿元,较上年度增长114.52亿元,同比增幅达95.9%,占据集团总体营收的三分之一。


能够如此迅速凭借户用光伏杀出重围,从家电巨头跻身分布式光伏赛道第一梯队,创维集团走的是“群众路线”。


从“装光伏送家电”的设备安装,在席卷农村屋顶的同时反哺传统家电业务,三年赠送出了上百款家电70万件,累计金额13.8亿元;到开发光伏融资租赁模式,推广“0元装电站”。


创维光伏得以迅速将覆盖全国农村地区的大量“屋顶资源”收入囊中,在户用光伏市场站到前三的位置。


创维已在分布式光伏领域颇具声望


创始人之子、董事会主席林劲也曾在采访中表示,创维光伏业务是嫁接在集团过去35年的营销网络体系上面,营销体系的积累有助于光伏快速切入市场,与代理商、上下游建立起牢固的信任关系。


据行业媒体报道,2023年初,创维光伏在农村的下游从业人员就高达10万人。


2023年度,创维集团新增运营且并网发电的户用光伏电站超过23.3万户,累计建成并网运营的户用光伏电站超过44.2万座。


格力

从“光储空”到光伏制造

在“话题女王”董明珠不遗余力的摇旗呐喊下,格力近些年在新能源赛道的确声势很高。


事实上,就跨界企业的角度而言,格力几乎是最早一批迈入光伏领域的国民品牌。


2012年,格力便启动了“光伏空调”项目,开发基于清洁能源的零碳空调系统。并率先靠光伏与大型中央空调的无缝中和,实现中央空调“零能耗”。


此后,格力的光伏空调走遍包括北美、东南亚、南美、欧洲等全球数十个地区。


尤其在中东,服务于沙特Marsha工厂、达曼医科大学、利雅得Al-Asasyah总部大楼等许多项目。


格力-凤凰世贸中心签约仪式


2018年,格力中标全球最大光伏空调项目,占地面积60万平方米的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世贸中心,采用空调设备总量超过1200台,光伏板装机容量超过6.7兆瓦,项目总冷量超过4200冷吨。


其后数年间,格力积极提倡“光储空一体化”。


董明珠在演讲中自信表示,格力在研发一种新技术,可把光能、储能和空调结合起来,让空调成为一个发电站;不需要通过城市电网,不需要远程输送,在保证空调降温或制热的同时,把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晚上家里所有的照明,不用花一分钱电费。


“如果该技术得到全球全部应用,全球温度可降半度。”


不过,格力在光储领域的实际作为,也与其近年来不停受挫的多元化转型一样备受质疑。


一方面,格力倡导的光伏空调、“光储空一体化”被不少声音认为只是将空调“缝合”进光储的体系当中,公司自身并未深度参与光伏产业。


另一方面,为进军新能源电池,不仅自掏腰包入股26亿,还拉来王健林、刘强东共同出资30亿元收购的银隆新能源(后更名为“格力钛新能源”),自前老板魏银仓卷款跑路就给格力留下一个深不见底的大坑。


尽管近些年格力仍然坚持钛酸锂电池路线,但其高昂的成本、小众的处境都使产业链发展进程缓慢。随着磷酸铁锂和三元锂技术路线的不断革新,钛酸锂电池在充电速度、循环寿命上的优势也正在逐渐被抹平。


去年的股东大会上,董明珠对连年亏损的格力钛新能源表达了相当“不服输”的乐观态度:“格力钛的储能等技术没问题,否则格力的光储空调没法做。格力钛的平台,让格力产业链延长很多。”


“坑有个填平的过程,我觉得是非常有希望的。”


鸿钧异质结项目组件生产车间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4月,格力集团参与共同投资约63亿元的珠海鸿钧7.2GW异质结电池+5GW组件项目启动,定制化厂房便由格力集团出自14亿元打造。


到12月28日,该项目首个组件产品已然下线,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全面量产阶段,达成“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当年获得成品销售收入”的既定目标。


海尔

整村汇流走进下沉市场

早在2015年,海尔就发布了整套光伏家庭能源系统,向分布式光伏市场发起进军。并于次年推出光伏行业首个企业贷款“富民贷”,以余额0利息分期付款推动分布式光伏普及。


2022年,海尔注册成立日日顺新能源科技公司,并完成对纳晖能源科技的控股。前者也已在今年3月更名为纳晖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作为早年“家电下乡”的行业先锋之一,与创维光伏思路基本相同的是,海尔打的也是下沉市场的渠道牌。


就在入主纳晖当年年底,便有诸城市政府、华润电力、纳晖新能源三方携手共建的潍坊诸城市光伏整村汇流项目启动,从百尺河镇试点后逐步覆盖整个诸城农村。提供包括户用闲置屋顶、村集体闲置宅基地、养殖场、渔场或坑塘及农光互补等5大类场景解决方案。


据纳晖新能源官网信息显示,该项目共为全村80户安装光伏电站,装机总量达到2000KW。


潍坊诸城市光伏整村汇流项目


借助海尔在海内外的渠道布局及市场影响力,2022年全年,纳晖新能源就已然实现了全国15个省、500余县的网络覆盖。


而在储能领域,纳晖新能源在为海尔光伏事业开疆拓土的同时,作为用户侧储能集成方案服务商,近来也乘上工商业储能赛道崛起的东风。


去年年底,公司提供的深圳龙岗万达商业楼宇2MW/4MWh储能项目、合肥海尔冰箱工厂园区5MW/10MWh储能项目相继并网运行。


在海外,纳晖新能源于去年10月签约全球最大的低压电器经销商Rexel(英国),将为用户提供送装一体的光储充一体化、光储热一体化等新能源解决方案合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后者作为全球最大的低压电器经销商,在全球27个国家拥有销售网点,雇员25000名,60%以上直接服务于用户,这项合作有望为海尔在海外拓宽新能源业务渠道。


海尔智慧楼宇四大液冷机组新品发布


此外,海尔也有不少发挥温控及热管理优势的新布局。就在去年9月,海尔智慧楼宇还发布了四大液冷机组新品,提供储能控温解决方案,并发布行业首个储能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