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泰汽车(SZ000980)$  $力帆科技(SH601777)$  

力帆科技也是汽车股。在追踪研究众泰的三年多里,我曾经一度深入对比分析过它。它与众泰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也经历了破产重整,其重整实施周期刚好比众泰早了一年。不同点则是,力帆完成重整后,不到半年就全面复工复产,首批新车迅速下线,每月产销快报也恢复了正常发布,而众泰完成重整后却至今不死不活。

正因为力帆重整后的初始势头很好,当时我对它的股价未来颇有信心,在前期众泰疯狂炒作、股价高出力帆一元以上的时候,我就发帖断言,未来力帆股价将反超众泰不止一倍。

遗憾的是,我的上述判断迄今并未成真,你说我预测失败也行。我说对的地方是力帆股价确实反超众泰了,但反超幅度远未达到一倍以上。而我始料未及的是,这种反超居然是在两股都下跌的情况下才实现的,这让我尴尬不已。

从尴尬中回过神来,我不禁时常反躬自问,是我水平不行,还是力帆仍需蓄势?我很难得出个明确的结论。

但这次小米新车的横空出世算是给了我一个相对确切的答案。我认为,众泰的一路下跌,和力帆的难以走强,其实都反映了我国汽车业尤其是电车行业追随世界汽车强国发展历程的某种共性规律,那就是,在经过了激烈乃至残酷的多年行业竞争之后,市场占有份额将趋于集中,少数强者通吃、多数弱者出局会是很快出现的情形。众泰也好力帆也罢,它们目前都在这个大趋势下苦苦挣扎,说出局为时尚早,但其各自困境却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在看到力帆与众泰都处于困境的同时,我们又不能不承认,力帆的基本面状况却远比众泰好,同样是挣扎,众泰深陷的是生死局,力帆面临的则是上市公司常见的一般性经营困难,它要脱困,显然比众泰要容易得多。

归纳起来,力帆基本面强于众泰,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

1.如前所述,力帆重整完成后,整车产销迅速恢复,业绩也早已扭亏为盈,虽说增长缓慢,步履蹒跚,但毕竟走上了企业经营的正轨。

2.借重整之机,公司成功实现从民企到国资控股的股权结构转换,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通过成立满江红股权投资基金,一举入主力帆,满江红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控人。国资的入主赋予了公司强大的政府背景,重庆市打造全国换电新能源车示范城市的诸多政策举措其实是为力帆的量身定制。

3.同样是在重整中,地方引入了著名车企吉利系。李书福个人间接持有绝大多数股份并亲任董事长的吉利科技集团通过江河汇公司大举进入力帆,不仅拥有了力帆二股东的位置,还取得了重庆地方的全面信任,吉利系人士出任了公司董事长、总裁、联席总裁、副总裁兼财务负责人等一系列要职,重庆当地仅安排了一名副董事长和一名并列副总裁,公司经营大权事实上掌握在吉利系的手上。这不是鸠占鹊巢,而是体现了地方政府对造车名企的信赖和依仗,一个朴素的逻辑就是,只要吉利不倒,力帆必有前程。

4.应该说,吉利系或李书福也并未辜负重庆地方的信任,重整以来,已向力帆注入了有形无形的诸多资源,从车型到技术,从专利到设备,从管理模式到销售授权,另外还成立合资企业共同生产新车,等等。虽说目前股价不振,但公司经营已正常展开,现在需要的就是时间。毕竟整车板块中的不少公司,目前都面临了经营困难,与它们相比,力帆表现实属正常。

以上4个方面就是目前力帆基本面远远强于众泰的地方。各位扪心自问,如果不讲股价表现,这样的基本面状况是不是足以让众泰持股者钦羡不已啊?铁泰们至今YY不止,不就是希望有李书福这样的实力大佬进来吗?何况人家还有国资控股加持呢!

但是,我这里要强调指出的是,力帆的国资入主、实力大佬进场,绝对是个极其少见的特例,铁泰的YY是白费力气注定落空的;而即便是有这么好的条件和这么强的优势,力帆的经营还是步履维艰,产销数据难以扩大,电车占比也上不去,业绩则在微利或亏损边缘徘徊,将出的2023年报居然预减业绩85%,凡此种种,使得力帆股价长期低迷。人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这又说明了什么?

我深深感到,在小米入市的强烈信号背景下,本已竞争激烈的造车行业的洗牌必将加速,多数车企品牌走向消亡已经是不可避免,如果说力帆背靠行业大树并凭借政府扶持尚可一拼的话,众泰凭啥硬撑在造车业不肯转向退出?怒我眼拙,我实在看不出,也看不懂。力帆的状况已经清楚地告诉了众泰,造车有多么的难。力帆是一面镜子,众泰应该从中看清自己,不仅看清眼下的困境,更应该及早看清未来行业大洗牌时自家将处的险境,如此方能及时做出正确的抉择。要知道,主动转向可以赢得先机,被动出局必将一地鸡毛。希望众泰不要走到一地鸡毛的最后境地。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