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国足球,永远都在生死战

作者:jkhate

编辑:一帆

在3月31日打响的中超第3轮的对决中,山东泰山队主场0比3不敌上海申花队,遗憾落败。

图源:微博

比赛结果固然让很多泰山球迷感到遗憾,不过在赛前,被视为本届比赛夺冠热门的山东泰山,却早早传出不好的迹象。

据凤凰网知名体育记者丰臻( 微博@一九八四丰臻)在微博中提道,山东泰山俱乐部内部出现了资金问题,文旅的承诺资金目前尚未到位,“股改”陷入僵局,目前俱乐部管理层正为下个月球员和工作人员的工资发放感到担忧。

这种事情并非首次出现,在过去两年中,山东泰山队多次面临资金困境。

尤其是在2023年底,在即将迎来亚冠比赛之时,山东泰山员工们在10月份的工资却未能按时发放,尽管得到多方资金协调,让工资能在后来得以补发,但这一事件已经敲响了警钟。

山东泰山股份穿透图,图源:爱企查

分析俱乐部的资金来源,在山东泰山三大股东中,济南文旅发展集团作为第一大股东,实际上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来支持俱乐部,这导致了股权改革的进程受阻。

作为中超联赛中的一支老牌劲旅,在之前被许多人认为“绝对不会出现经济问题”的山东泰山,这一困境无疑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局面的出现呢?

要了解山东泰山当前的困境,我们不得不回顾中国足球近年来的股份化改革历程。

早在2015年,中国体总印发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下简称“足改方案”)就提出,尝试推进俱乐部股权多元化改革。

随后,在21年《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指导意见)中,也提出优化俱乐部股权结构。

按照“政府监管、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构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多种投资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投资模式。

可是,这些改革方法似乎因为现实中的种种问题而从未落到实际。

自21世纪初以来,中国足球一直在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从职业联赛的成立,到各俱乐部的市场化运作,再到近年来的股权改革,每一步都旨在推动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提升。

然而,改革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特别是在俱乐部的经营和财务方面。

而所谓的股份改革,根据中国青年报在2021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

按照指导意见中的多元化投资模式,如今联赛政策决策层要求各俱乐部按照“433”的比例和当地行政管理部门及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签订持股协议。

所谓“443”,即政府指定的省(市)直属企业和所在地体育局要各占俱乐部30%的股份,投资方则仅有40%的股份。

此外,还要求各个球队抛弃以前的赞助商+队名的起名方式,转为不那么商业化的中性地名。

在中国足球改革的大潮中,不少俱乐部都遭遇了财政困难。而在这番改革后,原本的赞助商也纷纷因为商业原因撤资。两项叠加,股权改革的推进使得一些原本依赖单一投资方的俱乐部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例如,广东华南虎、四川隆发、辽足、上海申鑫、银川贺兰山、大连千兆、福建天信、延边北国、吉林百嘉、南京沙叶和保定英利易通等11家足球俱乐部因未能妥善解决球员和工作人员的薪资问题而被取消注册资格。

此外,部分俱乐部由于投资者的资金链断裂或投资意愿减弱,导致无法继续支持俱乐部的运营。在2月28日中国足协所规定的各级职业联赛俱乐部提交新赛季准入材料最后时刻的前几个小时内,曾经的卫冕冠军江苏足球俱乐部发布了停止运营的公告。

在新的股权结构下,俱乐部需要寻找更多的投资来源,以维持运营。然而,由于足球产业的盈利模式尚不成熟,这一转变并非易事。

其次,随着球员工资和转会费的水涨船高,俱乐部的运营成本也在不断攀升。在收入增长有限的情况下,高额的支出无疑加剧了俱乐部的财务压力。此外,由于疫情的影响,赛事的停摆和观众的缺席也使得俱乐部失去了重要的收入来源。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仅是山东泰山,其他一些中超俱乐部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一些俱乐部甚至出现了拖欠工资、减少投入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球队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面对当前的困难,我们应当认识到,这是中国足球改革过程中的一次阵痛。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经历一个由混乱到有序的过程。

对于中超俱乐部而言,当前的财政困难正是对过去依赖单一投资模式的一种调整。

在未来,随着足球产业的逐步成熟,俱乐部的经营模式也将更加多元化。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不断地努力和探索,中国足球一定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中超的未来也必将越来越美好。

参考文章:

《中青报:股份改革难倒中超俱乐部,中国足球不止一场生死战》|中国青年报

作者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