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证监会官网发布《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退市意见》)。哪些上市公司将退市?

《退市意见》着眼于提升存量上市公司整体质量,通过严格退市标准,加大对“僵尸空壳”和“害群之马”出清力度,削减“壳”资源价值;同时,拓宽多元退出渠道,加强退市公司投资者保护。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第一,严格强制退市标准。一是严格重大违法退市适用范围,调低2年财务造假触发重大违法退市的门槛,新增1年严重造假、多年连续造假退市情形。二是将资金占用长期不解决导致资产被“掏空”、多年连续内控非标意见、控制权无序争夺导致投资者无法获取上市公司有效信息等纳入规范类退市情形,增强规范运作强约束。三是提高亏损公司的营业收入退市指标,加大绩差公司退市力度。四是完善市值标准等交易类退市指标。

  • 第二,进一步畅通多元退市渠道。完善吸收合并等政策规定,鼓励引导头部公司立足主业加大对产业链整合力度。

  • 第三,削减“壳”资源价值。加强并购重组监管,强化主业相关性,加强对“借壳上市”监管力度。加强收购监管,压实中介机构责任,规范控制权交易。从严打击“炒壳”背后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出清不具有重整价值的上市公司。

  • 第四,强化退市监管。严格执行退市制度,严厉打击财务造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惩治导致重大违法退市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高管等“关键少数”。推动健全行政、刑事和民事赔偿立体化追责体系。

  • 第五,落实退市投资者赔偿救济。综合运用代表人诉讼、先行赔付、专业调解等各类工具,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 下一步,证监会将统筹推进各项措施尽快落地,严厉打击各类规避退市行为,更大力度保护投资者权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净化资本市场生态。

    更多公司或触及退市红线



    按照前述多份征求意见稿所述内容,当前A股众多原先尚在安全线以内的企业,可能直接暴露于退市风险之下。


    据记者统计,根据Wind数据,仅从财务指标来看,2022财年,触及“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孰低为负且营业收入不足1亿”退市红线的企业,仅有6家。


    而按新调整的退市规则后,触及“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非净利润三者孰低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不足3亿元退市红线,两市主板企业出现增加。


    若以2023年已经披露的财报来看,已经有9家主板企业满足新版征求意见稿中所述财务类退市情形,而原标准下仅有2家。


    另从市值指标来看,截至4月12日收盘,当前市值在3亿至5亿之间的主板公司,包括ST美讯(600898.SH)、退市博天(603603.SH)、新海退(002089.SZ)、*ST民控(000416.SZ)四家。


    “最严退市新规”细则呼之欲出,未来将会有更多上市公司触及退市红线。

    有可能被实施ST或直接退市的个股名单(提前避险):

    这批潜在受影响的个股下周可能提前跌一波,注意避险。

    附:

    胜利精密造假“后遗症”:赔偿47名投资者1557万,去年业绩亏损逾7亿元。


    03-11 19:59 和讯网,专注财经26年!


      “造假者”终须为当初的造假付出代价。

      3月9日,胜利精密(002426)发布公告称,前期部分投资者诉讼经法院调解或判决已结案,公司将按照协议约定和法院判决及时向共计47名原告支付赔偿款共1557.15万元左右。

      诉讼的原因是胜利精密曾“存在严重的虚假陈述行为”,导致部分投资者出现了损失,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南京中院”)曾在2022年受理了部分投资者诉胜利精密的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一案。

      “编故事造假坑蒙散户的后果,必将走向退市。”有投资者在胜利精密的股吧里留下了自己的抱怨。

    胜利精密造假“后遗症”:赔偿47名投资者1557万,去年业绩亏损逾7亿元

     

      收购标的曾连续三年虚假

      资料显示,胜利精密于2010年6月8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是高玉根。

      上市之初,胜利精密是平板电视结构模组龙头,产品主要包括电视Base、金属结构件、塑胶结构件等。

      此后,胜利精密通过多次并购拓展公司业务,正是2015年的一次收购引发了财务造假案,才有了此后被部分投资者起诉的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一案。

      2015年7月,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胜利精密与苏州市智诚光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诚光学”)达成收购协议,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向智诚光学原股东王汉仓等人购买了智诚光学73.31%的股权。8月份股权变更后,胜利精密持有智诚光学100%的股权。此后,胜利精密将智诚光学纳入2015年合并会计报表。

      谁曾想,2016年,智诚光学就开始造假。

      2020年4月29日,胜利精密披露换季调整公告,更正了前几年错误的财务数据,但产生的问题已经无法挽回。

      2020年8月,中国证监会认为胜利精密涉嫌违法违规信息披露,对胜利精密展开了调查。经过9个月的调查,2021年5月19日,证监会披露调查结果。

      根据胜利精密2021年5月19日披露的公告显示,2016年-2018年,智诚光学通过虚开主营产品销售发票、虚假销售原材料、未及时入账原材料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虚减营业成本、虚增利润总额。

      由于智诚光学已被纳入胜利精密的会计报表,致使胜利精密财务数据连续三年存在虚假记录。2016-2018年三年间,胜利精密年报共虚增营业收入4.37亿元、虚减营业成本2.23亿元,虚增利润总额共计6.54亿元。

      2022年9月21日,胜利精密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国证监会认为,胜利精密2016-2018年的年报存在虚假记载,最终决定对“胜利精密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对王汉仓和郭文杰分别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0万元罚款;对高玉根、乔奕、许永红和王成分别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10万元罚款。”

      2023年3月,证监会发布的《2022年证监稽查20起典型违法案例》,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件依旧是“重灾区”。其中,胜利精密成为上市公司重组标的财务造假的典型案例。

      造假“后遗症”尚未结束

      在智诚光学造假被披露之后,部分投资者以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为由,向南京中院提起诉讼,要求胜利精密就前述信息披露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3月9日的公告显示,截至目前,胜利精密已累计收到534名投资者以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为由对公司提起的民事诉讼案件材料,累计诉讼金额为6477.32万元人民币,前期已有474名投资者与公司达成调解。

      近日,经南京中院调解和判决,胜利精密与蔡某斌等47名原告达成调解,“公司赔偿蔡某斌等47名原告损失共计1557.15万元左右;各方当事人就本案所涉纠纷一次性处理完毕,再无其他纠葛。”

      本次公告前,胜利精密(包括控股公司在内)尚未披露的小额诉讼、仲裁事项共9起,涉及总金额约8152万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90%。

      由于造假案的影响,导致胜利精密的业绩与股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在2015年6月25日,胜利精密的股价最高一度涨至27.87元,公司市值最高达到270亿元以上。

      而2024年3月11日收盘,胜利精密的股价仅为1.84元,公司市值约为63亿元,较最高峰蒸发了约200亿市值。

    胜利精密造假“后遗症”:赔偿47名投资者1557万,去年业绩亏损逾7亿元

     

      业绩方面,Wind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2年期间,胜利精密在2018年、2019年和2022年分别亏损8.03亿元、30.70亿元和2.49亿元。

    胜利精密造假“后遗症”:赔偿47名投资者1557万,去年业绩亏损逾7亿元

     

      2024年1月31日,胜利精密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预计公司亏损7.5亿元-9.5亿元,亏损原因是“公司消费电子业务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约25%;存货、固定资产等相关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全资子公司中晟精密营业收入大幅下降被计提商誉减值准备;与南京德乐事项的交易对手方正在就最后一期股权转让款及债权款进行沟通,交易对手方拟用非货币资产进行抵偿,公司已聘请评估机构对本次拟抵偿资产进行评估。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对前述款项计提了坏账准备。”

      同时,经初步计算,胜利精密认为,“报告期内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1.5亿元到-2亿元,主要是由于资产处置损失、投资性房地产和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所致。”

      股价下跌、业绩下降、投资者索赔,对于胜利精密来说,何时能走出造假“后遗症”,尚是疑问。

    责任编辑:高文珣

    #中国资本市场迎来第三个“国九条”# $上证指数(SH000001)$  #工业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持续推进# #【有奖】上市公司2023年报解读,谁的成绩亮眼?# $胜利精密(SZ002426)$  $贤丰控股(SZ002141)$  

    2024-04-14 05:02:13 作者更新了以下内容

    一图看懂上市、退市、减持、重组、分红新规 主板和创业板上市标准提高

    证券时报网21小时前

    4月12日,为推动资本市场“1 N”政策体系形成和落地实施,证监会制定并陆续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文件和制度规则,涉及发行监管、上市公司监管、证券公司监管、交易监管等方面的6项规则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司司长严伯进表示,证监会拟适度提高主板和创业板企业的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指标,对最近一年净利润,主板准备提高到1亿元、创业板准备提高到6000万元。同时对申报科创板企业的研发投入金额、发明专利数量以及营业收入增长率设置更高标准,强化衡量科研投入、科研成果和成长性等指标要求,进一步引导中介机构提高申报企业质量,凸显科创板“硬科技”特色。

    科创属性设置更高标准

    总体来看,上述6项规则草案中,发行监管方面,包括2项规则修订。

    一是修订《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对申报科创板企业的研发投入金额、发明专利数量以及营业收入增长率设置更高标准,强化衡量科研投入、科研成果和成长性等指标要求,进一步引导中介机构提高申报企业质量,凸显科创板“硬科技”特色。

    二是修订《中国证监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将首发企业随机抽取检查的比例由5%大幅提升至20%,并相应提高问题导向现场检查和交易所现场督导的比例,调整后,现场检查和督导整体比例将不低于三分之一。

    上市公司监管方面,包括1项规则制定、1项规则修订。

    一是制定《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办法》。将原有的《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上升为《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办法》,以证监会规章的形式发布。内容上,保持原减持规定基本框架不变,同时结合各方面关注重点,在严格规范大股东减持、有效防范绕道减持、细化违规责任条款、强化关键主体义务等方面做了针对性完善。

    二是修订《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吸收整合原减持规定中有关规范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要求,进一步明确规定离婚分割股票后各方共同遵守原有减持限制。

    证券公司监管方面,主要是修订《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重点包括督促公司端正经营理念,把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和居民财富管理等主责主业;发挥现代企业治理的有效性,强化内部制衡,完善人员管理,优化激励约束,加强对境内外子公司的管控;落实全面风险管理和全员合规要求,强化风控指标信息披露;合理审慎开展融资,提高资金运用效率,提升投资者回报。

    交易监管方面,制定《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明确程序化交易的定义和总体要求和报告要求,同时,明确交易监测和风险防控要求,加强信息系统管理,加强高频交易监管,明确监督管理安排,明确北向程序化交易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纳入报告管理,执行交易监控标准。

    提高主板和创业板上市标准

    提高主板和创业板上市财务指标,是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更好保护投资者利益和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严伯进介绍,充分参考近年来新上市企业、在审企业以及辅导阶段企业的情况,证监会经过认真分析、审慎论证,拟适度提高主板和创业板企业的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指标,对最近一年净利润,主板准备提高到1亿元、创业板准备提高到6000万元。对科创板和北交所企业的财务条件维持不变,但对科创板企业的科创属性拟提出更高要求。

    “这样安排,各板块间可以拉开梯次,板块层次更鲜明、特色更突出,更好适应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行业属性、不同经营规模企业和不同投资目的、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要。”严伯进表示,目前,沪深交易所已经做好了修改上市规则的准备,对在审企业规则适用的衔接过渡也有考虑,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引导各类中长期资金提高权益投资规模

    谈及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持续壮大长期投资力量。证监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司司长申兵表示,证监会正在会同相关主管部门,研究制定具体工作举措,加快形成合力,引导各类中长期资金提高权益投资规模,增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影响力,形成中长期投资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

    首先是做好自己的事。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完善中长期资金交易管理要求,支持其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上市公司定增;鼓励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更加关注长期投资价值,减少短期交易行为。同时,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优化产品注册机制,建立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快速审批通道,丰富公募基金可投资产类别。完善基金管理人分类评价制度,引导基金公司全面提高投资、研究和综合服务能力。规范基金公司高管和基金经理薪酬制度,更加突出稳定投资者回报的政策取向。

    其次是完善制度机制。创造支持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环境。主要举措包括,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优化长周期考核机制,更好地实现“长钱长投”。落实并完善国有保险公司绩效考核办法,积极推进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提高保险资金股票投资的稳定性和投资规模。进一步完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股票投资政策。提升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投资灵活度等。

    申兵介绍,去年年底,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共持有A股流通市值16万亿元,五年增长1倍多,持股占比从17%提高到23%。其中,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5.1万亿元,持股占比从4%提高到7.3%,已成为A股市场最大的专业机构投资者。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2024-04-14 06:37:32 作者更新了以下内容

    超1000只A股将被ST?真相来了!

    原创孙翔峰券商中国2024-04-13 22:27广东610人

    本周五,沪深交易所就新的《股票上市规则》等向市场征求意见,其中分红不达标公司将被ST引起市场广泛关注。一些市场不实传言甚至称“A股将有1000多家公司将因分红金额低而被ST”。


    一些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的市场人士分析,该制度本质上是对有能力分红但分红不达标的公司采取强约束措施,推动提升上市公司整体分红水平,增强投资者“获得感”,从而实现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


    市场人士分析,相关指标出台前必然经历过严格的测算。从目前市场的整体数据来看,不符合相关标准的公司很少,未来这些公司加大分红力度,也能稳稳跨过“雷区”。


    分红直接挂钩ST


    从征求意见稿的内容上看,沪深交易所对分红不达标采取强制约束措施的相关规则很清晰,主板方面,对符合分红基本条件,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现金分红总额低于年均净利润的30%,且累计分红金额低于5000万元的公司,实施ST。


    创业板和科创板方面,考虑到不同板块特点和公司差异情况,沪深交易所将分红金额绝对值标准调整为3000万元。同时,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研发投入占累计营业收入比例15%以上或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研发投入金额累计在3亿元以上的创业板和科创板公司,可豁免实施ST。


    此外,上市公司以现金为对价,采用要约方式、集中竞价方式回购股份并注销的,纳入现金分红总额计算。


    从这些规则来看,上市公司直接踩雷的概率并不高。所谓符合分红基本条件的公司,覆盖的是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和母公司报表未分配利润均为正的公司,一些亏损公司或者存在未弥补亏损之类的公司并不在覆盖范围之内。


    在涉及具体认定时,是以三年为一个周期计算,三年分红累计低于30%,相当于年均低于10%,且三年累计金额还低于5000万元,才会触发强制规则被ST。也就是三年中,只要三年净利润总和中的30%被分配了,或者总额超过5000万元,都不会被ST。


    有市场人士测算,目前会触发指标的公司仅有80余家。此外,政策2025年才正式实施,部分公司可以通过分红规避ST风险,整体上看影响有限。


    “新的政策是给市场画了一个底线,但也会考虑上市公司的实际承受能力。”该市场人士表示。


    A股分红水平持续提升


    数据上看,整体分红率不高确实一直是A股的一个痛点。截至2022年,A股连续10年分红上市公司占比为31%,低于美国市场的44%,更低于日本市场的76%。这些数据虽然和中国资本市场仍然处于相对早期有关,但是通过政策引导上市公司提高分红意愿已经有一定的必要性。


    从数据上来看,A股整体分红率近年一直在持续提高,并且已经常年维持在30%以上,2022年该数据已经达到了36.06%。

    图片

    图片

    (数据来源:wind)


    以蓝筹公司更多的上海市场为例。据统计,2022年沪市公司合计现金分红1.72万亿元,同比增加超12%。有1528家公司进行派现,其中七成以上的分红比例超过30%,占盈利公司家数的84%。764家公司已经连续3年的分红比例超30%,117家公司连续3年的分红比例超50%;107家公司连续3年派现金额达到10亿元以上。其中,六大行、中石油、中石化、长江电力、贵州茅台、中国平安等17家公司连续3年分红超百亿元。


    期中分红方面,2023年已有118家沪市公司开展季度分红,金额合计达2274亿元,其中“三桶油”中期分红816亿元、三大电信运营商中期分红631亿元。上市公司通过一年多次分红,充分传递出公司盈利能力稳定、财务状况良好的信号,提升市场形象。


    最新数据也比较乐观。2024年以来,已有630家沪市公司披露2023年年度分红方案,预计金额合计达1.14万亿元,其中七成以上的分红比例超过30%。分红金额上,111家公司派现10亿元以上,20家公司派现100亿元以上。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现金分红总额分别为1092亿元、1000亿元和808亿元。


    责编:林根

    校对:姚远


    $ST宁科(SH600165)$$*ST中期(SZ000996)$$*ST左江(SZ300799)$

    2024-04-14 06:43:41 作者更新了以下内容

    突发!预警退市 4.5万股民吃跌停

    东方财富研究中心04-09 06:53
    约9分钟

    K图 002141_0


    从个股来讲,股价跌停的贤丰控股获得了市场的较多关注,而原因就在于其大概率要披星戴帽了。

    周一,贤丰控股以3.47%明显低开,开盘后直线跳水,9点30分21秒左右便在千手卖单推动下封死跌停板。收盘时仍有32.8万手封单封死跌停,按最新价1.82元计算,约合6000万元资金。

    往前看,贤丰控股股价近来犹如过山车,先在1月31日至2月7日录得6连板跌停,而后又从1.28元阶段低点一路反弹至2.38元阶段高点,反弹幅度超80%。最近,又从2.38元震荡回调至最新的1.82元,回调幅度超20%。


    02

    发布退市风险警示公告

    之所以周一贤丰控股猝然跌停,市场普遍认为和前一晚公司发布的有关于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告有关。

    4月7日晚,贤丰控股发布公告称,公司预计202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值且扣除后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根据现行《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在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披露后,公司股票交易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前冠以“*ST”字样)。

    此前贤丰控股发布的2023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2023年预计亏损1.08亿元至1.28亿元,而2022年为盈利2.32亿元。扣非净利润预计亏损1.28亿元至1.48亿元,而2022年为亏损0.88亿元。扣除后营业收入为6800万元至8300万元,而2022年为8.71亿元。

    03

    股吧里不淡定了

    对于周一的读秒跌停,贤丰控股的4.51万户股民显然不淡定了。有的表示涨停板能封的这么瓷实就好了,有的表示这恐怕是奔着1元以下去了,有的则是绝望的问到下一个跌停价是多少。此外,还有人在提示风险,认为贤丰控股杀跌停很凶,不要想着抄跌停。也有的表示,这个票不能碰,长期下降趋势。

    04

    两大业务均“栽倒”

    而对于业绩的突然“变脸”,贤丰控股方面给出的解释是,公司的两大业务兽用疫苗业务与新能源业务均未达预期,同时2022年公司发生了转让控股子公司股权等大额非经常性损益,而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金额较少。

    2021年3月,贤丰控股通过收购成都天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70%股权和南京史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70%股权切入兽用疫苗领域。但因为上游生猪养殖行业行情持续低迷的影响,贤丰控股现主营业务兽用疫苗业务2023年度业绩未达预期,产品销量较上年同期未能实现突破,由此导致公司预计计提相关商誉减值准备。

    至于新能源业务,公开资料显示,贤丰控股从2017年便着手进军新能源,从事锂相关产品生产和技术服务。然而,虽然涉足多年,但贤丰控股的新能源业务进展非常缓慢。2022年,新能源业务收入尚且为0元。此前贤丰控股表示,公司控股子公司中贤锂业3万吨/年工业级碳酸锂建设项目的推进进度整体比较缓慢,而控股孙公司贤丰新材料科技(宜昌)有限公司相关项目也进展不顺。

    05

    控股股东被申请破产

    除了内忧,贤丰控股还面临着外患。根据贤丰控股此前公告,公司控股股东贤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贤丰集团”)已被债权人申请破产清算。贤丰集团的一致行动人广东贤丰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贤丰”)也已经申请破产清算。

    截至2023年9月末,贤丰集团直接持有贤丰控股1.59亿股,累计被冻结和轮候冻结的股份1.59亿股,占其持有公司股份的100%。广东贤丰累计被冻结和轮候冻结2.95亿股,占其持有贤丰控股股份的100%。

    2023年12月,广东贤丰所持的2.83亿股贤丰控股股票曾被法院公开拍卖,第一次拍卖流拍,第二次拍卖活动目前已撤回。

    06

    23股发退市预警

    事实上,近来发布退市预警公告的公司不在少数,除了前述贤丰控股外,ST美讯也在月内发布了退市预警公告。再往前,景峰医药、美吉姆、ST信通、傲农生物等也纷纷发布过退市预警公告。整体而言,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3月以来至少有23只个股发布过退市预警公告。

    从原因来看,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不足1亿元、期末净资产为负成了这些公司的主要导火索。从下图来看,有9股是因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不足1亿元而发布了退市预警公告,11股是因期末净资产为负。另外的ST信通和ST通脉是年报可能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美吉姆则同时面临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不足1亿元和期末净资产为负。

    从股价来看,这些发布退市预警公告的公司,多数表现不佳,除了贤丰控股周一跌停外,ST美讯、美吉姆、ST信通等也在周一跌停收盘。


    可以说,近来监管层对上市公司的退市力度正在加强,“问题股”避免退市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而从数据来看,这两年退市股也确实越来越多,比如2022年有42股被强制退市,2023年则再创新高,有43股被强制退市。

    申万宏源桂浩明就表示过,未来退市数量可能还会进一步增加,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应该是“有进有出”,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原标题:突发!预警退市,4.5万股民吃跌停$贤丰控股(SZ002141)$


    2024-04-15 12:17:36 作者更新了以下内容

    创业板指涨逾2%, 中字头概念爆发。绩差股、财务造假股爆跌,60只ST股跌停板; 微盘股、贵金属逆势重挫。

    K图 000001_0

    K图 399001_0

    K图 399006_0

    2024-04-16 15:25:19 作者更新了以下内容

    小盘股遭误伤 求证:退市新规意在精准出清劣迹、绩差公司 并非针对小盘股

    财联社1小时前
    约3分钟

    K图 BK1158_0


    4月12日,新“国九条”和证监会退市意见出台,交易所相应修改股票上市规则,其中退市是本次的改革重点。记者分析新规发现,本次退市规则修改着眼于提升存量上市公司整体质量,通过严格退市标准,加大对“僵尸空壳”和“害群之马”出清力度,精准出清劣迹、绩差的风险公司,而非针对小盘股。

    本次退市规则修改,重点是打击财务造假、资金占用,并结合实际情况,适度提高了主板亏损公司的营业收入退市指标和主板公司的市值退市指标。

    从实际影响来看,一方面,目前触及财务类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数量基本确定,接近市值退市指标的公司更是个位数,且都不同程度存在经营风险、合规风险等风险事项,前期已向市场充分提示;另一方面,退市新规的制度安排也重点考虑了平稳过渡,短期内不会对市场造成实质冲击。相关指标都设置了相应过渡期,其中财务类退市指标从2024年年报披露才开始适用,市值类指标也设置了6个月的过渡期。另外关注到,上述指标仅对主板公司适用,科创板、创业板公司仍然适用原来标准。

    市场也关注,本次发布的新规还强调削减“壳”资源价值。此举旨在让真正有潜力的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支持下成长壮大,从严打击“炒壳”背后违法违规行为,也并非针对“小盘股”。

    中国证监会强调,退市监管的原则是“应退尽退”,没有也不应该预设数量。退市新规对各退市情形设置了具体的指标,出清的范围清晰、明确,误认为所有“小盘股”都将受到影响,实为误读。

    文章来源:财联社

    文章作者:周晓雅

    $星源卓镁(SZ301398)$

    2024-04-18 15:19:54 作者更新了以下内容

    退市红线!新增1年造假、3年及以上连续造假的情形!117家退市企业分析


    加大上市公司退市监管力度,是此次新“国九条”出台后,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新“国九条”发布同日,证监会制定《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提出严格强制退市标准,要求科学设置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适用范围、严格规范类退市情形、加大绩差公司退市力度。沪深北交易所均对相关细则作出调整。

    4月16日,证监会表示本次退市指标调整旨在加大力度出清“僵尸空壳”、“害群之马”,并非针对“小盘股”。

    有进有出,市场才更有活力,合理退市也是提高存量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的重要途径。据统计,2024年截至4月16日,A股有6家企业退市;2023年度,有45家公司退市。


    退市新规


    4月12日,按照中央深改委《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确定的原则和方向,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严格强制退市标准,畅通多元退出渠道,削减“壳”资源价值,强化退市监管。

    证监会深入贯彻落实上述要求,坚持“两强两严”的基调,结合当前资本市场实际,制定发布了《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证券交易所修订完善相关退市规则。

    本次退市标准的修订在2020年退市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对财务造假、内控失效等乱象的打击力度,在2年连续造假强制退市指标基础上,新增1年造假、3年及以上连续造假的情形,并新增资金占用、内控非标审计意见、控制权无序争夺等三类规范类强制退市标准,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具体来看,一方面,凡是行政处罚认定财务造假的,无论金额大小,均需被实施ST;另一方面,造假金额比例年限达到一定程度的,将被强制退市。

    此次修订将现有“连续2年造假金额5亿元以上且超过50%(造假金额占相应年度营业收入或年度净利润、年度利润总额、期末净资产合计金额的比例,下同)”的指标,调整为1年造假2亿元以上且超过30%,连续2年造假3亿元以上且超过20%,连续3年及以上造假。

    本次股票上市规则修改,还引入了分红不达标实施ST的安排。需要指出的是,ST不是退市风险警示(*ST),主要是为了提示投资者关注公司的风险。公司如仅因此原因被ST,并不会导致退市;满足一定条件后,就可以申请撤销ST。

    3年超百家企业退市


    沪深交易所于2020年12月31日,同时发布了覆盖全市场的退市制度,并且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实施。该退市规则全面实施已经三年多。如今,相关退市规则进一步完善。

    据大象君统计,2021年以来A股合计退市企业达到117家。其中,2021年有20家企业退市;2022年A股退市数量创下新高,达到46家;2023年有45家企业退市;2024年截至目前有6家企业退市。点击小程序查看名单

    从这117家退市企业终止上市原因来看,23家因股价低于面值;7家连续三年亏损;5家因吸收合并;4家因转板上市;2家因连续四年亏损;2家因暂停上市后未披露定期报告;75家因其它不符合挂牌的情形。

    从各板块退市情况看,深主板退市最多,为49家,其次为沪主板45家,创业板18家,北交所3家(3家均为转板上市),科创板2家。


    结语

    既要“退得下”,还要“退得稳”。为保障退市制度有效执行,退市新规进一步明确了各类强制退市情形的过渡期安排,通过新老划断实现市场平稳过渡。

    在重大违法退市执行方面,按照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的发出时点作出新老划断。

    在规范类退市执行方面,新增的三种规范类强制退市指标,自新上市规则发布实施时开始适用。

    在财务类退市指标执行方面,新上市规则对于财务类强制退市的修改,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即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将成为首个适用的年度报告。

    而在交易类退市执行方面,本次修改的主板股票和存托凭证市值退市指标,自新上市规则发布实施之日起6个月后开始适用。

    证监会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更大力度落实投资者赔偿救济,发挥证券投资者保护机构作用,综合运用代表人诉讼、先行赔付、专业调解等各类方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随着退市新规的严格执行,常态化退市机制逐步健全,这对强化资本市场优胜劣汰良性循环机制至关重要。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力量,上市公司优胜劣汰机制的形成对提高其发展质量,助力整个中国经济进一步走向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2021年起117家A股上市公司退市名单


    ——大象IPO

    2024-04-20 13:48:47 作者更新了以下内容

    广州大学城岛内“打飞的”即将成为现实

    小鹏汇天官方2024-04-2011:089广东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星源卓镁(SZ301398)$$碳纤维(BK1171)$$宝武镁业(SZ002182)$


    $星源卓镁(SZ301398)$$碳纤维(BK1171)$$宝武镁业(SZ002182)$

    2024-04-20 15:40:47 作者更新了以下内容

    走进最“镁”基地:在千年古县感受未来超轻超韧超强汽车、飞行汽车镁合金材料的勃勃生机!

    宝武在非钢领域最大的投资项目之一,池州市历史上投资额最大的项目,达产后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业链最完整的镁合金产业基地……安徽宝镁年产30万吨高性能镁基轻合金及深加工项目,自2021年落户安徽池州青阳县、2022年正式启动工程建设以来,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截至目前,安徽宝镁轻合金有限公司主厂区合金及深加工车间厂房主体工程建设完成。根据“两年建成、三年投产”总目标,项目投产在即。


    • 开辟镁业新领域,打造新质生产力

      镁及镁合金作为一种轻金属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高,电磁屏蔽性、阻尼减震性好以及抗辐射能力强等诸多优异性能,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飞行汽车、汽车、节能、环保以及通讯、电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被誉为“21世纪最具开发和应用潜力的绿色工程材料”。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均将其作为战略性原材料。镁在我国具有绝对资源优势,是常用金属材料中唯一100%自给且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品种。镁合金是国家重点鼓励的绿色新材料,镁合金产业被纳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

    发表于:宝武镁业吧

    $宝武镁业(SZ002182)$$星源卓镁(SZ301398)$

    $星源卓镁(SZ301398)$$宝武镁业(SZ002182)$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