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SH601166)$  强拉银行股是在饮鸩止渴。即使今年只是维持23年的营收,四大行利息收入就已经五万亿,而全部42家上市银行利息收入近十万亿。再算上大量没上市的城商、农商行,实体经济需要每年二十万亿的利息支出才能让这个游戏继续下去。名义gdp年增幅才多少?六、七万亿而已。这是整体。再看个体,依据已披露23年年报,按利息收入除以贷款总额(信用卡费绝大部分为手续费等中间业务收入),市值千亿以上大行整体贷款利率最低的工商银行也有5.2%以上,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则接近7%,而利息支出除以存款总额,年化利率为两个点出头。先且不论在国内降息趋势大环境下能不能维持这个利差收入(贷款利率不断下调而存款利息支出最低极限为零),仅就兴业这近7%的年化利率,106%的存贷比,这五万亿贷款不良率仅为1.07%?要知道,在lpr一降再降的今天,近7%的贷款年化利率意味着大约有一半的贷款债务人实际年化利率为近10%,已经超过小额网贷等机构的融资利率。如果是经营贷,需要多高的毛利支撑如此高的财务费用?而能接受如此高年化利率贷款的借款人,其资质是1.07%的不良能覆盖的?哪怕拨备率200%。即使有固定资产作为抵押,评估值是否符合真实价值也是个问号。所以说,不是不爆,时候未到。利润前置风险后置,展期再展期、永续债、债转股……直到再也无法掩耳盗铃的那一天

2024-04-17 04:36:12 作者更新了以下内容

谢谢大家的回复。从回复中看来,我不说独立思考,有些人根本就没认真读过财报,可能也读不懂。上市银行利息总收入就是看报表做加法而已。其他复杂的不说,就是拿利息收入除以贷款总额,算出整体实际平均利率这么简单直观的事,还能质疑。算出来百分之六点多,但是考虑到贷款总额全年递增中,所以加权接近平均7%的利率。还有,我并没有什么所谓微盘股,我都空仓一年多了,20年4月抄底过神华,但是考虑到是周期股且固定资产过多,不符合产业发展大方向,收益也有时限性,和高速公路股类似,所以相对高位出清空仓了。然后主做北交所一级半市场打新和50/300etf期权。无论股票还是衍生品,都一直是赚的。之所以会担心银行股的问题,是因为作为期权近中远期卖方,容易被金融股裹挟,要是早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比如用5年时间作利润对冲)提前慢慢出清还好,一旦风险累积到不得不被动爆的时候就麻烦了。大龄之所以剩是有原因的,有几次满街跳的青蛙被跟风散户捡了便宜?即使捡便宜,也应该是低位(比如我在05年08年及16年低位各买了两套房,包括一套海南岛的,去年初抄底了一套公寓一套商铺,都租得不错)。我也希望我是杞人忧天,可惜我内心真实地告诉我,并不是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