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制药巨头都在积极布局AI+医药。$创新药ETF沪港深(SZ159622)$目前,排名前20的跨国制药企业,如辉瑞、强生、赛诺菲及诺华等,均已与AI公司建立了深度的合作关系。自2016年迄今,此类合作的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要知道,能引发如此广泛布局的领域并不多见。即便是当前备受瞩目的ADC药物,也未能吸引所有巨头的参与(例如,诺华就未涉足此领域)。

AI制药的热度还体现在了交易金额上。据华创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从2023年至2024年2月,跨国制药企业与AI药物研发或IT科技企业的合作项目,潜在总额已激增至120亿美元,单个项目的平均值也高达8.4亿美元。在2020至2021年间,共有12家海外AI制药公司成功上市,其中就包括了英伟达投资的Recursion。该公司于2021年4月登陆纳斯达克,当月股价涨幅惊人,达到了约86%,市值也一度成为AI制药领域的佼佼者。全球范围内,AI制药的投融资活动也异常活跃。据统计,2021至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AI制药的融资总额达到了惊人的135亿美元。这些融资活动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英国、欧盟和以色列等地区,其中美国和中国的融资活动尤为频繁,占据了总笔数的95%。

在国内,AI制药市场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根据艾瑞咨询,2020年中国AI制药市场规模为8163万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7.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6.8%。这一快速增长的市场吸引了众多企业纷纷进军AI制药领域。

AI+新药研发的模式,是将AI技术深度融入药物研发过程中,从而实现了靶点确定、化合物筛选等关键步骤的快速精准完成。这一模式不仅显著缩短了研发周期,还降低了新药研发的风险和成本,有望打破传统的“双十定律”限制。此外,AI技术还能识别出以往被认为无法成药的靶点,甚至发掘出全新的疾病治疗靶点,生成具有独特优化特性的全新药物分子,这无疑是对传统药物研发模式的一次重大突破。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AI+新药研发涉及上游的AI技术硬件和软件支持企业、中游的AI药物研发企业以及下游的药品销售和医药外包企业(CXO)。在这个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和布局AI制药领域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处于中游环节的AI药物研发企业可以采取多种商业模式进行运营如AI+SaaS、AI+CRO以及AI+Biotech等。这些企业通过提供AI辅助药物开发软件服务平台、技术服务外包或与下游共同推进管线等方式获得收入。在国内AI药物研发企业中已经有一些企业拥有进入临床阶段的管线如英矽智能和埃格林医药等。

下游环节的药企和CXO也在通过与中游企业合作的方式进军AI制药赛道。例如云南白药与华为合作将AI技术应用于药物研发领域;复星医药则与英矽智能合作共同开发小分子创新药。石药集团也与英矽智能和晶泰科技达成了战略合作利用AI技术提高新药筛选效率和成功率。此外,包括药明康德、美迪西、成都先导、药石科技、皓元医药、泓博医药等CXO,均已在创新药物开发领域进行AI布局。

综上,AI+医药已成为医药行业的新趋势。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市场潜力,AI+医药被看作是医药行业即将迎来的下一个增长点。

截至2024/4/12,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指数估值(PE-TTM)为19.5倍,处于指数发布以来4%的历史低估位置,比历史上96%的时间都更具性价比(数据来源:中证指数有限公司,Choice金融终端,东财基金整理,2020/02/20-2024/4/12)。

目前创新药企重磅新药收入高速放量,研发和销售费用指标改善,盈利能力提升,商业化进入加速收获期,创新药估值与筹码结构均具备走出大行情的前提条件,考虑当下基本面政策面的拐点位置,叠加老龄化背景下医药行业长期的成长趋势,后续有望迎来持续催化,创新药中长期布局的重要窗口期或已来临。

(以上信息来源:公司公告,东财基金整理)

 

创新药新周期开启,一键布局50家沪港深头部创新药企业

Pick创新药ETF沪港深(基金代码:159622

注:基金管理人对文中提及的板块和个股仅供参考,不代表基金管理人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基金持仓信息或交易方向,个股涨幅不代表本基金未来业绩表现,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推介。

$药明康德(SH603259)$$复星医药(SH600196)$#“退市新规”非针对小盘股,如何理解?##3000点支撑有力,市场底部筑牢?##“AI+医药”或成英伟达GTC重头戏##医药板块大跌,抄底时机到了吗?##医药新一轮行情启动?#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仅代表撰文时市场表现,基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所涉观点后续可能发生调整或变化。本文引用数据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和收益承诺。基金投资人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及其更新等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请提前进行风险承受能力测评,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产品进行投资。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