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合的是,钒钛股份的三大主承销商之一又是中信证券,近期中信证券、海通证券以及中核钛白实控人王泽龙三方因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中核钛白(002145.SZ)2023年非公开发行股票过程中涉嫌违法违规,于同一日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据风云君了解到的情况和风云君的斗胆猜测,本案可能又将成为中国证券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案件:它第一次正式地向我们揭示了持牌大型券商、马甲私募(券商的伪装)、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实控人联合利用转融通规则,毫无底线地做空牟取暴利的整条产业链!

立案公告揭开做空内幕

4月12日晚间,中信证券发布公告称,因公司和全资孙公司中信中证资本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中核钛白(002145.SZ)2023年非公开发行股票过程中涉嫌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同一天,海通证券也公告称,因公司在相关主体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中核钛白2023年非公开发行股票过程中涉嫌违法违规,被证监会对立案调查。海通证券的公告还披露立案调查的时间是2024年3月13日。

此外,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还有中核钛白的实控人王泽龙,时间也是3月13日,被立案调查的原因也是涉嫌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中核钛白2023年非公开发行股票、信息披露违法等违法违规行为。

公开信息显示,中信证券为中核钛白2023年定增的保荐机构。16名投资者包括中央企业乡村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海通证券等,以5.92元/股的价格认购了中核钛白非公开发行的8.932亿股。

该定增的锁定期为6个月,即2023年3月9日至2023年9月8日。

从证监会立案调查的情况以及市场公开信息看,中信证券、海通证券等机构提前跑了,即所认购的非公开发行股票在锁定期内就通过特定方式(转融通)减持跑路!

而中核钛白的股价则是自此次定增后开启长达1年的阴跌,区间最大跌幅接近60%,令中核钛白的12万多(2023年一季度末股东户数)投资者损失惨重!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中信证券与海通证券是如何在中核钛白的定增上做空套利、最终把自己摆到了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对立面的。

转融通黑幕!

(一)自导自演,马甲出没,定增造假!

2023年3月9日,中核钛白非公开发行发行的8.93亿股上市,发行价格5.92元/股,中金公司、海通证券等16家机构(投资者)认购了该公司的非公开发行股票。

海通证券也正是此次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机构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证监会对中信证券和中信资本立案调查的案由,也是“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中核钛白2023年非公开发行股票过程中涉嫌违法违规”。

但是,从公开信息上看,中信证券作为保荐机构并没有认购中核钛白的股票呀,为什么也会被认定“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中核钛白股票”呢?

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即中信证券或中信资本使用了马甲,买了中核钛白股票,拿到股票后随即通过转融通方式卖出套利!

那么,如果显名的定增对象里有中信证券或中信资本马甲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一个角度重新看待这个问题,就是:中核钛白的本次定增,可能本就是券商在某个程度上的自导自演?

——也就是说,以中核钛白的质地,其实很难成功完成定增,券商就用自己的资金,通过伪装成私募的马甲,既出钱、又出力,协助上市公司“完成”定增?

只有这样,才能合理解释为什么涉事券商会有大量的做空筹码(除实控人出借外),也能解释上市公司层面不惜违法违规,也要非常积极地配合做空势力去做空自己(除了“人情”,还欠着人家钱)。也解释了监管部门为什么会如此勃然大怒,噼头盖脸的把业内非常头部的两家券商一起立案!

据说,只是据说啊,还有某家券商因为偷跑得不够快,卖出比例比较小,不像中信和海通那样完全无所顾忌、跑得屁溜干净,才幸免于被立案。

这是风云君与“业内人士”聊天时听到的“小道消息”。因为无法通过公开信息查证,所以风云君持保留意见,大家也就姑妄听之。

当然,市值风云作为负责任的大…型独立第三方研究机构,各位也不必急于否认,事情的真相,监管部门在调查核实之后自会公之于众,到时候再回来看看风云君会不会被打脸也不迟。

此次非公开发行,中核钛白支付的承销及保荐费3579万元,中信证券是中核钛白的保荐券商和联席主承销商。

至于中核钛白到底是什么质地,请看市值风云的历史研报。

(二)突兀的做空行动!

果真如此的话,就很好解释中核钛白在定增股票上市的前两周,融券规模暴增,股价被精准做空了。

2023年2月14日到2月20日的5个交易日里,中核钛白股票被融券卖出8738万股,期间卖出的股票市值约6.6亿元,卖出成交均价7.6元/股。

需要指出的是,在此次之前的很长时间里,中核钛白的融券卖出股票量很少,2022年8月至2023年1月融券卖出量均值11万股左右。

所以,中核钛白遭遇此次做空,就显得非常突兀。

遭遇大比例做空后,中核钛白股价随即开启一路下跌,2023年2月17日至9月8日区间跌幅达33%。

毫无疑问,这次做空极其精准,堪称教科书级别!

那么,谁从中获利呢?

从证监会的立案调查不难知晓,中信证券、海通证券是这次精准做空中核钛白的幕后大玩家。

中核钛白定增价格明显低于二级市场的股价,一旦定增股票上市,必然冲击二级市场股价,引发下跌。做空机构正是利用这个定增市场与二级市场的价差进行套利。

2023年定增的股票上市时间是2023年3月9日,而做空机构则是提前两周于2023年2月14日至20日大量融券卖出股票。

证监会的立案调查信息已经表明,参与定增的海通证券参与了此次做空,而中信证券作为中核钛白的保荐券商也参与了此次做空。

(三)夜幕下的转融通

其实,通过高折价定增、再借助转融通套利,从2020年开始,就已经是资本市场“公开的秘密”了。

定增市场的套利模式,通常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其一,定增价格大幅低于二级市场股价,这是套利空间的前提条件;

其二,上市公司大股东愿意借出股票。

具备这两个条件后,投资机构操作定增套利就非常容易了:

第一步,投资机构拿到定增的股票后,在锁定期内无法直接卖出,需要“借入”大股东的股票,即大股东通过转融通的方式“借出”股票,然后特定机构“融券”后随即卖出(融券激增),进而引发股价下跌。

第二步,特定机构既可以再买回股票还券,也可以等定增的股份到期解禁后还给大股东,即完成整个闭环。

券商从事这个套利模式,有着天然优势——毕竟券源都是委托给券商的。

(四)里应外合,联合绞杀!

有了上面的知识点复习,让我们来一起回看中核钛白的整个做局过程。

2023年2月14日前的较长一段时间里,中核钛白股价都在7块钱以上;即便是2月20日,中核钛白的股价仍在7.3元/股。这也就意味着,二级市场的股价是定增价的1.23倍,参与定增的机构有20%多的溢价,妥妥的薅羊毛。

对于认购中核钛白的机构而言,能够马上“卖掉”手里的股票套现,那么,浮盈才能转化为真金白银。

所有成功的做空,最终都得回到业绩上,中核钛白当然也不例外,公司层面开始手脚并用,在业绩上不断给做空力量提供火力支持。

4月28日,公司2022年度、2023年一季度报告同时发布:2022年扣非净利润、净利润分别下降46.9%、47.1%;2023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净利润分别下降88.9%、65.2%。

一出手就是双击!Double Kill!主打一个雷得你外焦里嫩。

2023年8月30日,半年报再次天雷滚滚:扣非净利润、净利润分别下降70%、60%!

股价再遭重创!

先快速大比例做空,然后,新增30%的股票(大幅折价)上市,严重冲击二级市场股价,接着,业绩精准爆雷。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