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赚25亿的乔锋智能,或许仅只能持续三年。

过会一年后提交注册,勇气可嘉。

净利润两连降 盈利表现恐堪忧

在A股市场,IPO审核过程变得愈发严格,监管态度更加坚定,以杜绝申报企业的“带病闯关”现象。截至今年4月9日,已有42家企业选择主动撤回申报材料,而成功通过审核的企业数量仅为43家。这一态势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中企IPO数量下降了五成,VC/PE机构IPO成绩单也创下了近5年新低。IPO持续收紧的原因主要是监管机构加强了市场监管,以确保市场稳定和投资者保护,提高市场质量、防范金融风险、优化资本结构、降低投机风险等。

在今年3月1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监管司司长严伯进透露,上市门槛将有更严格的要求,包括要求上市前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募投项目资金规模要合理且要做好短中长期规划,从严监管未盈利企业上市,并对未盈利企业的科技成色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查。

面对A股IPO政策的持续收紧,市场人士纷纷表示,企业需要更加注重内部管理和合规性,通过加强核心竞争力来提升自身的市场地位和投资吸引力。同时,也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融资途径,如绕道港交所、境外上市等。

在这一背景下,乔锋智能的财务动向成为了市场的焦点。

其财务状况将受到更为严格的审查,以符合监管部门对上市企业的高质量要求。这也将促使更多企业重视财务透明度和业绩稳定性,以期更好地应对日益严峻的上市审核挑战。

一年多的等待,乔锋智能的IPO资料终于有了更新,其中包括了审核中心意见的回复函以及第二轮问询的回复,而新添加的数据却并未带来业绩上的惊喜,反而呈现出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双双下滑的趋势,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疑虑和焦虑。

根据深交所披露的数据,2023年,乔锋智能的营收下滑了6.10%,仅录得14.54亿元,而前一年同期却实现了18.20%的增长。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乔锋智能的表现可谓是最差的,其他同行公司的营收增速均为正增长,唯独乔锋智能出现了负增速。对此,乔锋智能解释称,同行业中纽威数控在海外市场布局较早,海外收入大幅增长,而创世纪则受到3C行业景气度下行的影响,导致收入下降幅度较大。

然而,更令人担忧的是,乔锋智能的净利润也连续两年下滑,2023年度净利润仅为约1.70亿元,同比下滑13.53%。从2019年到2023年,净利润的变化更是跌宕起伏,虽然在2020年和2021年出现了显著增长,但在接下来的两年却连续下滑。

这种不稳定的业绩表现引发了市场的担忧,特别是在A股严监管政策逐步推出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备受关注。对于乔锋智能来说,如何在不稳定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稳定的业绩表现,成为了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如果未来业绩持续下滑,不仅会影响公司的上市计划,还会对分红政策产生影响,甚至可能面临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的风险。

回顾近几年上市的企业,不乏一上市业绩即变脸,甚至在上市后继续维持下滑业绩的情况,这给了投资者一定的警示。在当前严监管的环境下,上市公司必须更加谨慎对待,不仅要关注短期业绩,更要注重长期发展,确保公司能够持续稳健地成长。

经销模式风险问题不容忽视

2019年和2020年,在没有发明专利支持的情况下,乔锋智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究竟凭借着何种力量,使得公司的毛利率能够超越同行业至少7个百分点?

或许其经销模式会给我们一个答案。

在乔锋智能的招股书中,毛利率下滑的风险成为了一大关注焦点。尽管公司已经坦承了未来毛利率存在下滑风险,但其中涉及到公司经销模式的风险因素引起了广泛关注。

根据申报材料显示,乔锋智能采用了直销和经销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逐步完善直销体系并加大对经销商销售制度和体系的建设,公司逐渐扩大了经销商的覆盖区域。

经销收入在报告期内逐年增长,占主营业收入的比例也呈现上升趋势。

然而,这一系列良好的经营成果背后,乔锋智能的经销模式却引发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一些成立不久的经销商便与公司合作,引发了销售真实性存疑的疑虑。例如,乔锋智能的前五大客户中的部分公司在成立后不久就与公司开展业务,并且这些经销商的营业收入几乎全是依赖于倒卖乔锋智能产品。这种情况引发了人们对乔锋智能是否通过扶持傀儡公司来营造业绩的怀疑。

其次,经销模式的销售单价高于直销,但毛利率却低于直销,这也成为了一大疑点。通常情况下,经销商靠中间差价赚取利润,因此品牌方给经销商的价格通常会低于直销价格。

然而,乔锋智能却选择让经销商承担更高的价格,这种反其道而行的方式令人费解。尽管经销模式的销售单价较高,但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显示,经销模式的毛利率却低于直销。这一情况使得人们难以理解。

在这种背景下,乔锋智能有必要进一步澄清经销模式的运作方式,以及这种模式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

乔锋智能采用的经销模式在创业板标准下并非禁止,但其实际运作情况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审视和评估。

经销模式本身并不违反创业板标准。创业板对企业的盈利模式并没有明确规定,只要企业的盈利方式合法、合规,且经过审慎考虑并在招股书中充分披露,一般是可以通过审核的。

然而,乔锋智能经销模式背后的运作情况引发了一些关注。如果乔锋智能的经销商大量成立即与公司合作,且这些经销商的销售真实性存疑,存在通过傀儡公司来营造业绩的情况,那么这就可能违反了相关的证券法规,包括虚假陈述和造假等方面。

乔锋智能的经销模式带来的风险需要谨慎评估。

例如,成立不久即与公司合作的经销商数量庞大,且其销售真实性存疑,这可能导致未来业绩不稳定,公司在上市后可能面临大量的坏账计提和盈利能力下滑的风险。

另外,经销模式的销售单价高于直销但毛利率却低于直销的情况也需要引起重视,这可能意味着公司为了扩大销售规模而降低了毛利率,从而影响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如果乔锋智能的经销模式存在通过傀儡公司来虚构业绩的情况,那么这就涉及到了财务造假的问题。

财务造假不仅会导致公司上市后面临诉讼风险和行政处罚,还会严重损害公司的声誉,影响投资者信心,甚至可能导致公司被强制退市。

因此,乔锋智能的经销模式在上市前需要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评估,确保其合法性、合规性和可持续性。

家族式管理恐引内控不规范

在乔锋智能即将走向IPO的道路上,其创始人蒋修华也成为了焦点之一。

蒋修华的过往经历显得丰富而令人瞩目。他曾在厦门大金机械担任董事长助理、销售经理以及新创机械销售部经理等职务,而厦门大金机械所属的大金集团则是一家美资的数控机床公司,这为蒋修华在机械行业的积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内部高层人员的构成也显得颇具特色。除了蒋修华外,公司的其他两名执行董事分别是营销总监杨自稳和财务总监罗克锋。

杨自稳从公司成立之初便加入,经历了从业务员到营销总监的晋升过程,而他与蒋修华的关系更是紧密,因为他正是蒋修华的姐姐蒋旭的配偶。

这两位销售出身的核心人物在公司的角色举足轻重,也暗示着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销售方面的能力。

然而,乔锋并非只有销售层面的亲属关系,其家族式的管理结构也贯穿了公司的各个层级。蒋修华的姐姐蒋修玲担任行政专员,另一位姐姐蒋旭则是供应链总监,而蒋旭的配偶江世干则在子公司担任监事、管理部经理。更引人关注的是,蒋旭的配偶竟然是公司的营销总监杨自稳,这种亲属关系的网状结构使得公司内部的权力分配和决策链条显得错综复杂。

此外,王海燕夫妇作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拥有了公司89.9%的股份。他们的亲属和旁系姻亲也多在公司内担任要职,构成了一个家族化的管理格局,这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公司的控制稳定性,但也引发了一些潜在的治理风险。

尽管如此,乔锋在即将进行的IPO中仍旧备受瞩目。

公司计划募集资金13.55亿元,主要用于建设新的产能,但在这一募资计划中,研发中心建设的比例仅占14%,这也引发了市场对公司创新意识的质疑。

同时,财务数据显示公司的现金流相对稳健,但存货压力较大,而公司资产负债率较低,货币资金足以覆盖有息负债,这些都为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多的疑问。

随着公司即将进入资本市场,其家族化的治理结构、亲属关系的交织和财务数据的表现都将成为市场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乔锋智能的家族式管理结构以及亲属关系的交织,似乎与创业板的定位有些不符。

创业板通常更倾向于支持具有创新性、高成长性以及良好治理结构的企业,而家族式管理往往会引发一些潜在的治理风险。此外,公司在募资计划中对研发中心建设的较低比例也引发了市场对其创新能力的质疑,这与创业板对于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定位有所偏离。

家族式管理结构可能会导致决策过程的不透明性和效率低下,影响公司的经营和发展。其次,亲属关系的交织可能会影响公司内部的竞争公平性和人才选拔机制,进而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

再者,公司在募资计划中较低比例的研发投入可能会影响其未来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面临行业变革和技术更新的挑战时,公司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