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朝朝宝、月月宝还能买吗?”近日一个朋友发问。

当问她为什么觉得不能买时,她的回答是“身边有人说招行会爆雷”......

怎么说呢?理财告别刚兑,投资收益或许会缩水,甚至亏损,但是“爆雷”这件事,应该还远远轮不到招行。当然,代销的产品“爆雷”是有可能的。

招行之所以会被如此质疑,或许与其近年来所出现的相关负面事件脱不开关系。比如,代理的五矿信托产品“爆雷”,以及去年出现的上市公司近6000万元存款“不翼而飞”事件等。

这是招行所须面对的信任危机,也是银行业整体所要面对的现实。

但这只是一方面。存款成本的大幅增加,以及缩水的中间收入等,更是亟待破解的困局。


01

或许曾经在许多人的眼中,只要是“银行”就是安全的。但当一些村镇银行接连倒闭、爆雷,这一切就已被打破。

很多人对于银行的信任度及投资预期早已远不如从前。但遗憾的是,放眼整个金融市场,当下似乎也很难找到比银行更为稳妥的投资领地了。

如果说从前用户进行金融投资的纠结点在于“哪家收益高、投资风险小”,现在则已经变为“哪家更安全,哪家产品更保底”,颇有种“瘸子之中选将军”的体会。

银行存款,也许就是这个“将军”。

即便三年期、五年期大额存单相继停发,存款利率一再调降,依然阻挡不住大家追捧的步伐。详细内容可见“科技金融说”之前的报道《“杀疯”的定期存款,“地主”家余粮也不多了》。

若论从前,“存款立行”,不失为一件喜事;但今时不同往日,相对于存款,银行更追求的是中收。

02

中收是什么?

借用知乎上网友的总结,“通俗来讲,银行就相当于是一个大型的中介机构,除了办理存贷款业务,同时也会代理很多产品,包括理财、保险、基金等,从中赚取的利润就是中收。”

在存贷利差逐步收窄、净息差持续下行等背景下,作为一项轻资本业务,中收 成为银行的“第二增长曲线”。

但理想与现实总有差距。存款规模大幅增长的同时,银行财富中收却在持续缩水。最新年报数据显示,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2023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分别同比下降2.0%、14.2%、14%和13.5%。

以将财富管理业务视为核心战略的招行为例,2023年年报显示,招行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841.08亿元,同比降幅为10.78%;2022年该行的这一数据同比降幅则为0.18%,降幅进一步扩大。

“去年招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面临比较大的压力主要是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包括业务量增长放缓使得收入下降,代销基金、理财、信托等业务均有大幅下降。同时,结构的变化也对收入造成影响,如资本市场波动让权益类等费率相对较高的基金代销规模下降。”对此,招行副行长彭家文在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事实上,对应开头的问题,业务量增长放缓,根源也在于很多投资者不愿或者不敢买银行理财及其代销的其他产品。原因除了上述提及的“信任、安全顾虑”,也包括收益问题。

净值化管理后,很多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回报率逐步下滑、甚至需要承担本金损失风险,这也就造成对投资者的吸引力逐步降低。

数据说明一切。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3年)》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有258家银行机构和31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共存续产品3.98万只,较年初增加14.86%;存续规模26.80万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3.07%。

值得关注的是,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已连续两年减少。截至2021年末、2022年末,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分别为29万亿元、27.65万亿元。而银行存款却在大幅上涨。2023年,21家A股上市银行的存款总额增加16.94万亿元。

诸多不确定性面前,银行理财等终究难做投资者心目中的“将军”。


03

于投资者而言,直观地感受就是银行理财不保本了, 甚至可能亏损;而银行存款,尤其定期存款,显得更为稳妥一些,即便收益低也勉强可以接受;

于银行而言,面临的则不仅是“理财不香”的现状,以及持续加大的存款付息压力,还包括公募基金费改与银保渠道佣金费率压降“双政”落地后,本就持续下行的财富管理手续费和佣金的挑战。

一边是作为“第二曲线”的财富中收缩水,一边却是日益增加的存款成本压力。

对此,去年来各大银行也在不断想方设法扭转这一困局。

比如,负债端,持续压降三年期、五年期等高成本存款;

应对费率下降,很多银行提出“以量补价”,以抵补手续费下降所带来的影响。但,需要关注的是,价格战并非长久之计。抛开利润空间来说,从上述投资者的一些顾虑也能够看到,投资者选择任意一种理财产品,产品创新力、服务力以及稳定且持续的收益才是关键。

因此,也能够看到,对于财富管理板块,也正呈现出一些趋势,即资产配置化、内部协同化等。

资产配置化方面,近年来,已有多家银行相继推出资产配置服务体系,核心在于以客户为中心,提升财富管理业务的定制化与适配度。比如,招行近年来推广的“招商银行TREE资产配置服务体系”;邮储银行推进的客户链式经营,为不同资产阶段的客户匹配差异化的产品、活动、权益等。

内部协同化,即集团业务协同发力。比如,平安银行的平安私人财富专家(PWA)队伍建设;中信银行上线的“财富产品协同管理平台”,以协同运营模式驱动下的财富产品管理新方案,通过同业领先的“开放式货架”模式,为投资客户和投资管理机构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只是,结合2023年相关银行财富中收表现,似乎也未达预期。

有时就是“欲得之,而愈不得之”。毕竟,资本市场形势不好时,资金从理财端流向储蓄端,也是亘古之规律。

所以,在如今市场境况下,银行理财等,敌不过存款。


结语


政策、市场变幻之下,总有“马失前蹄”。

而不论是飙存款,还是飙中收,也不过都是时势之下不得为之的策略调整、转变。

就像近年来行业时常提及的一句话,“坚守长期价值,在不确定性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增长”。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期待一切向好的时刻。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