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生物制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全球生物制品市场由2017年的2396亿美元增加至2021年的3384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9.0%。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疾病的不断增加以及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生物制品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2月,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报告说,2022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约2000万例,死亡病例约970万例。这两项数据中肺癌占比都是最高:新增肺癌病例250万例,死亡病例180万例。报告预测,2050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将超过3500万例,比2022年增加77%。

随着癌症患者医疗需求的增长、负担能力及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有利的政府政策及研发资金投入的增加,中国生物制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增速快于全球平均水平。

近年来,全球生物制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全球生物制品市场由2017年的2396亿美元增加至2021年的3384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9.0%。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生物制品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836亿元上涨至2021年的4248亿元,2016-2022年复合增长率为18.27%。

生物制品 是指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和液体等生物材料制备的,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生物制品不同于一般医用药品,它是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物质(如抗体)才发挥其功效,在人体内出现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或细胞介导免疫。

生物制品行业发展现状

目前,生物工程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已成为研究开发生物制品的主要手段,对传统药品行业带来挑战和机遇。生物工程技术已发展出新的独立学科和新兴产业,成为近几年来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生物制品研发需要覆盖预防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工程等专业背景的高水平研发团队。生物制品研发投入周期长、成本高,需要稳定的高水平队伍和充足的人才储备。不同动物传染病具有其本身特性,相关研发人员需要具有非常专业的知识结构。

中国已建立一套法规及政策,以支持其生物制品市场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中指出在改善生物制品行业的监管制度,鼓励新药技术创新及提高生物制品行业的竞争力。就生物类似药而言,药品审评中心(CDE)颁布《生物类似药相似性评价和适应症外推技术指导原则》,该原则对生物类似药产品开发及适应症推断提出明确的监管要求。

2021年中国生物制品开展临床试验数量前10位品种共登记104项试验。

2021年中国生物制品在儿童人群中开展的临床试验中,皮肤及五官科药物有4项,抗肿瘤药物、神经系统疾病药物、生殖系统疾病药物、血液系统疾病药物各有1项,预防性疫苗有33项项。

生物制品行业竞争

跨入90年代,不但国内的生物制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遍地而起,国外的生物制品生产企业也纷纷看好我国市场,合资建厂或申请进口注册。一方面,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促使生物制品研制的起步较高,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另一方面,生物制品企业数量的增多,造成十分严重的重复建设生产过剩。中国生物制品行业上市企业主要有复星医药、辽宁成大、智飞生物、长春高新、君实生物、南京新百、上海莱士、天坛生物、通化东宝、华熙生物等。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 《2024-2029年版生物制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分析:

生物制品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技术革命。新型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使得行业变得更加科学和安全。同时,政府也通过推出优惠政策,鼓励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以满足市场的不断增长的需求。此外,生物制品制备技术也在不断改进,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传统的大型企业与新兴的小型企业在市场上展开竞争,市场份额逐渐扩大。同时,生物制品行业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包括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多方面的壁垒,但随着行业的发展,潜在进入者也在不断增加。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生物制品企业需要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先进的生产技术、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优秀的市场营销能力等多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生物制品行业市场需求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疾病的不断增加以及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生物制品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全球生物制品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特别是在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生物制品市场之一,随着政府对生物技术产业的投入加大以及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生物制品市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by Wind

$恒生医疗ETF(SH513060)$$药明合联(HK|02268)$$君实生物(HK|01877)$

#美国药荒突袭!药明康德或迎转机#

#创新药迎政策利好,投资机会来了?#

#创新药板块大幅高开#

如何布局赛道

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513060)是全市场唯一跟踪恒生医疗保健指数的ETF,覆盖了创新药、CRO、互联网医疗等新经济医疗行业,具有稀缺性。场外布局的投资者也可以一键关注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联接基金(A:014424C:014425),更加高效便捷。

风险提示: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外,本文中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来表现,投资需谨慎。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