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互联网科技行业,有三个人饱受争议,有华为的余大嘴,小米的雷布斯,还有360的周宏伟,都比较会营销,这三个人您更喜欢谁的营销?如果排个段位的话,您会怎么排?

方丈:都不喜欢。

问:我想在一个人口不大的小县城,开一个小店。你觉得做什么大概率不赔钱?

方丈:有些生意,是客户想要差异化,商家很难做出差异化,这种生意不好赚钱。

有些生意,是客户对差异化要求不高,而商家有可能做出一定差异化,比如别人起不了早,你能起。这种生意要好赚钱一些。

早餐店,亏钱概率较低。

问:不止一次见你说早餐店是个好生意,方丈有木有考虑过开个连锁店,全国省会先整个几十家

方丈: 这种事情,股东没有任何价值。

问:马云经营阿里巴巴的时候,把武侠文化带入到公司,让员工给自己起花名,你觉得这样是否有利于企业的经营?

方丈:无关紧要。


问:假设资源充足情况下自给自足,供需曲线决定过剩的产能带来了极低的物价,8亿年收入6000元的人幸福指数应该会上升吧?相当于十个人耕种100亩沃土,吃喝不愁?

方丈: 少用脑子,多用脚趾头思考。

啥叫用脚趾头呢,就是把自己恢复成一个正常的人。

比如,你不能用iPhone因为它不是“自给自足”的;你不能吃智利车厘子,因为它不是“自给自足”的;甚至你不能吃面包,因为小麦也不是“自给自足”的;你想度个假,也不能出国门一步,因为那样不“自给自足”;你也不能开车,因为石油是从外国进口的,不“自给自足”。你如果开个工厂,产品只能卖国内不能卖国外,因为那样不“自给自足”;你也不能用澳大利亚矿石炼的铁,因为那样不“自给自足”。

估计你会觉得很幸福?

问:假设有一个国家,他国内的产业链齐全,建设好的产能可供养60亿人,现在它国内人口只有14亿,他决定将产能全部用于供给国内人消费,这个国家的14亿人都勤劳肯干,那么通过自产自销,这么大的产能能否保证国内每个人的物质生活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方丈:看来你是永远学不会用脚趾头思考。你把自己的脑子初始化为一个具体的人。如果你是一个掌握“产能”的人,你开厂能赚钱就开,赚不了钱就关,大家都这样干,产能就会自己动态调整在合适的位置。当然,没人保证开厂一定赚钱。如果你是一个消费者,想花就花,不想花就不花。大家都这样干,消费就会起起伏伏永远存在。除此之外不用操心这些虚头巴脑的事情,也不要指望别人操心这些事情。一个个具体的人把一件件具体的事办好就行了。当然你爱自寻烦恼别人也没办法,没人保证你一定活得开心。

问:从一开始这个问题也是为8亿年入6000的人问的,这些人很难啊,大家挣扎着生存却无力消费,所以白领们也工作不保、街边小店关门歇业或者艰难度日、创新创业的人也熬在寒冬,大家看起来都很难啊,《国富论》里说发钱虽然有很多弊病,但是不是能能让飞轮重新转动起来?

方丈:难道“自给自足”他们生活会更好吗?

问:物质层面的进出口只是一部分,还有大量无形东西的进出口更重要,新产品、新科技、新思维、新模式等等

方丈:理是这么个理。


问:假设资源充足情况下自给自足,供需曲线决定过剩的产能带来了极低的物价,8亿年收入6000元的人幸福指数应该会上升吧?相当于十个人耕种100亩沃土,吃喝不愁?

方丈:“自给自足”的日子不是没有过过啊,是过得太久了,那时候幸福吗?

问:长期完全依靠内需会导致自我封闭、短期可能幸福指数上升,最终落后于更善于大规模协作的区域。

方丈:为什么“短期幸福指数上升”?搞不懂。比如说现在不让你买别的国家生产的东西,不让你出国,你的幸福指数是如何上升的?

问:从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角度,身在其中难逃其外的当时也许很“幸福“”;从现在的角度后视镜来看,呃。。。就看看韩国北面

方丈:你确定那时候“均”吗。。。

问:相比美国的银行业比如摩根大通,为什么招行的证券交易和投资业务明显会少很多呢? 是业务能力还不足还是牌照原因呢?

方丈:中国银行不能混业经营啊。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