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4月22日至26日)A股与港股都争气,尤其港股,久违地连涨五个交易日,恒生指数及恒生科技指数一周累计涨幅分别达到8.80%和13.43%,大幅跑赢同期日经225指数(累计涨幅2.24%)。

  若将时间拉长至一个月(自3月27日以来),则恒生指数涨幅分别为6.22%,日经225(成分股多为传统产业,比如朝日啤酒、住友化学等)涨幅为-6.10%。

  此前一年,日经225涨幅为32.55%,恒生指数为-10.03%。

  这是不是意味着,国际资本开始回流港股?毕竟,从估值水平来看,截至4月26日,日经225为17.3倍,恒生指数为8.94倍。

  从历史经验看,估值从来不是影响国际资本决策的必然理由,不过,当其他因素发生变化时,估值会成为重要的参照。

  3月19日日本央行的首次加息,以及其后日元汇率的表现(由3月18日的149.15降至4月26日的158.33),以及日本央行的应对(或者无应对),以及这些现象反映出来的某种脆弱性,可能是导致国际资本转向的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美联储官员的鹰派表态甚至美联储的加息预期对港股的边际影响似乎在衰减。

  4月25日(美国时间),美国商务部发布的初步数据显示,一季度美国实际GDP(计及季节和通胀因素)年化增速为1.6%,大幅低于市场预期(2.2%至2.5%),道琼斯指数及纳斯达克指数当日分别下跌0.98%和0.64%,次日恒生指数及恒生科技指却分别上涨了2.12%和4.61%。

  香港交易所发布的《2023年度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内地企业已经占到港股市值(含主板及GEM)的76%,占到上市公司总数的55%。

  而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一季度我国GDP增速为5.3%,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4.3%,PPI为-2.7%,环比提高0.1个百分点。

  香港证监会给比特币现货ETF发牌一事显示出来的开放姿态可能也是加分项之一。

  另外,南下资金对港股的增持及参与力度在继续扩大。

  数据显示,截至4月26日,南下资金4月份已经净买入688.79亿元人民币,且自去年7月以来,连续10个月净买入,累计买入3723亿元人民币。

  截至4月26日,南下资金所持港股市值为2.56万亿港元,占到港股主板市值的8.41%,较一季末提高0.33个百分点,较年初提高0.94个百分点。

  成交量方面,过去一周(4月22日至26日),沪港通日均成交金额238.37亿港元,深港通为170.81亿港元,整个南下资金日均成交金额为409.18亿港元,与3月份(日均367.38亿港元)相比,提高了11.38%,与一季度(日均310.32亿港元)相比,提高了31.86%。

  在港交所一级行业分类中,4月初以来南下资金增持力度较大的行业主要是资讯科技、金融、公用事业、电讯及能源业。

  截至4月26日,南下资金对上述五个行业的持股比例分别为7.92%、8.53%、8.31%、12.66%及20.88%,较一季度末分别提高0.32个百分点、0.38个百分点、0.73个百分点、0.49个百分点和0.72个百分点。

  截至4月26日,上述五个行业在南下资金所持港股市值中的权重分别为22.55%、22.80%、3.73%、9.13%、12.08%,较一季度末分别提高0.68个百分点、0.17个百分点、0.17个百分点、0.10个百分点和0.09个百分点。

  个股方面,截至4月26日,南下资金持仓市值与一季度末相比增长超过100亿港元的有6只,分别是腾讯控股(0700.HK)、中国海洋石油(0883.HK)、中国移动(0941.HK)、美团-W(3690.HK)、中国银行(3988.HK)、小米集团-W(1810.HK)。

  另据中金公司统计,一季度公募基金(除QDII)所持港股市值环比下降4.8%,同期恒指跌幅为2.97%,“表明公募基金或存在小幅主动减持的行为”。

  不过,公募基金并非南下资金的主力,仅占到南下资金所持港股市值的13.6%,这意味着其持仓数据参考价值有限。$腾讯控股(HK|00700)$$美团-W(HK|03690)$$小米集团-W(HK|01810)$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