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稳定、安逸地“吃利息”,越来越难了。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各大银行都在相继公布定期存款利率下调的降息措施。尤其是进入今年4月后,广东、云南、山西等地区,更是出现了中小银行密集发布降息公告的情况。

不仅如此,到了4月10日,招商银行率先宣布,将取消3年期、5年期的大额存单产品,拉开了压降高息存款规模的序幕。几乎可以预见,未来的银行存款相关产品收益,大概率会越来越低。

也因此,越来越多有着规避投资风险意愿的投资者,出于对银行稳定性收益的信任,选择将存款拿去购买银行股票。

尤其是与各主要城市密切挂钩的,城商行中的优质银行股,更是得到许多股民的热捧。

不过冷静下来想想,城商行的股票,真的值得“无脑入”吗?

一、城商行投资逻辑误区下,银行被“低估”的真相

不客气地讲,大部分股民对城商行的认知,只不过局限于一个“城”字。

如果有心浏览股票交流平台的言论,不难发现,类似于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等知名城商行相关讨论中,股民普遍存在“城市GDP越高股价潜力越高”的逻辑误区。

诚然,高GDP地区的银行,依托着地区经济优势和城市品牌效应,的确能够有效带动银行的业绩表现。至少在人均收入、消费水平都较高的地区,无论是存款业务,还是个人金融零售业务,都很难遇到太多的挫折。

只是必须正视的是,城商行在资本市场的强弱表现,与所谓的“城市BUFF”并没有太过直接的联系。

例如国内一线城市上海,2023年GDP为4.72万亿元,但上海银行至2024年4月22日总市值只有994.47亿元。而北京在2023年的GDP为4.38万亿元,稍逊一筹,可北京银行的同期总市值却达到了1215.72亿元。

“沪姨”和“京爷”之间的差异,表明一线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能决定城商行在投资者眼中的高低评价。与此同时,各个城市互不相同的经济基准水平,也并非绝对可靠的评估标准。

就像是2023年GDP只有1.65万亿元的宁波,同期中,宁波银行总市值远超北京银行和上海银行,达到1456.09亿元。而同期GDP为2.21万亿元的成都,成都银行的总市值却只有548.44亿元。

在银箭财经团队看来,无法异地展业的先天限制,决定了城商行投资价值的下限,受制于城市经济水平。但是决定上限的,却是业务结构、内控管理等,能够通过主观能动性推动质变的内源性因素。

因此在挑选优质城商行股票的时候,除了考量城市GDP等硬性条件,基于“规模越小发展动力越强”的潜力股思维,同样有着不小的适用范围。

不过在银行存款利率持续走低的当下,大部分城商行都选择了轻型资本运作的模式,依靠高灵活、低资产结构梳理成本的优势,加快金融获利速率,以实现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零售银行”的业绩水准。

这也使得银行业务同质化严重,城商行与其他股份制银行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缺乏核心竞争力。所以在从基本面筛选城商行个股的时候,除了利多消息外,更要关注的是坏账率、拨备覆盖率等,影响长周期运营的核心数据。

就像是顶着城市滤镜,被许多股民视作“大胆买”的北京银行,可能并没有一些人认为的那么完美。

根据北京银行前不久发布的2023年财报,去年实现了总营收667.11亿元,同比增长0.66%;实现归属净利润256.24亿元,同比增长3.49%。

说好听点,虽然增幅轻微,但北京银行保持了稳健的业绩增长,在国民经济恢复关键时期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也称得上优异。

说难听点,北京银行创下了12年来营收新低纪录,业绩增速甚至被长沙银行、成都银行所超越。在此前被江苏银行短暂夺走“城商行一哥”称号后,眼看着又要被宁波银行所赶超。

尤其是财报中有所披露,过去一年里北京银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出现了66.70%的下降。现金收入的大幅下降,往往意味着成本拔高、业务拖累等问题。

细致到具体数据上,北京银行去年的非息收入和利息收入都很令人担忧。非息收入方面,去年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37.52亿元,同比下降了46.9%。

利息收入方面,2023年北京银行净息差只有1.54%,延续了连续3年下滑的纪录。同时也远低于同期国内城商行平均净息差1.57%,相比1.69%的商业银行平均净息差,更是相隔甚远。

此外,财报显示,北京银行去年的不良贷款率为1.32%,同比下降0.1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99%,同比下降0.44%;资本充足率13.21%,同比下降0.78%。

为数不多令人心安的数据,还是在去年达到了3.75万亿元的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0.65%,依旧坚守着城商行首席地位。以及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以6.76%的幅度,增长至216.78%。

作为许多股民眼中“被严重低估”的城商行,北京银行,真的匹配这一美称吗?

二、疑似“对子顶”浮现,北京银行涨到头了?

当然,银行股终究是典型的长线投资,一时的业绩波动,不能代表长周期的投资价值。

从2020年至2023年,北京银行经历了股价的漫长低谷期。自2018年从6元区间跌下后,多年间北京银行长期徘徊于3元左右,直到2023年,才回到4元区间。

随后进入2024年,北京银行的股价一路上扬,逐渐稳定于5元区间。只是目前来看,自4月18日短暂涨至年内最高点5.88元后,后续走势逐渐乏力。

至4月22日,北京银行股价开盘于5.82元,收盘于5.75元,下跌0.86%。通过天眼查可以看到,23日开盘后下跌趋势仍未止住,午盘前跌幅一度达到0.52%左右。

从股价走势来看,北京银行自2023年至今,始终保持着稳定又高昂的上涨态势,通俗点讲可以说是“牛”了一年多了。

考虑到银行股盘子大、股价上涨空间有限等特性,越来越多股民开始担忧,北京银行是否已经涨到头了。

而且在银箭财经看来,18日、22日两个交易日中,北京银行股价最高点都止步于5.88元,多少有些“对子顶”的意味。常规来讲,“对子顶”往往会成为趋势反转的顶部,以及阶段性历史高点的压力位,后续股价很难再创新高。

对于北京银行短期内的交易走向,我们建议大家还是更谨慎一些才好。

而放眼长线,对大部分购买银行股投资者而言,股票交易的收益只能算是“添头”。真正的收益大头,还是银行的年度分红。

其实对银行而言,分红与否,考验的不是业绩实力,而是作为被投资方的道德底线。

当然了,上市银行阵营中,还有郑州银行这样,哪怕监管发声要用“ST帽子”严惩不分红上市企业后,依旧硬气着坚决不分红的特例。但对大部分上市银行,哪怕只是为了“面子”,也都不至于在分红上太过小气。

评价银行分红是否“小气”的标准,也即分红力度能否突破30%的评分线。

根据已公布的2023年财报信息,大部分上市银行的分红都达到了30%以上,北京银行自然也没有例外。随着财报一同公布的利润分配预案中,北京银行2023年分红采用了10派3.2元(含税)的方案,股利支付率30.39%。

表面看起来,北京银行是及格了,但从行业视角来对比,根据同花顺的统计数据,在已公布的分红方案中,截至4月22日,北京银行在城商行里排名只占第6位。

排在北京银行之前的,主要是兰州银行、青岛银行、厦门银行等,市值在100亿元左右的城商行。

而且在此前连续3年时间里,北京银行的分红都低于30%。如此对比,北京银行在分红方面,多少还是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了吧?

要知道,截至2023年末,北京银行员工总数1.94万人,人均薪酬约为48.3万元,同比增加约1.65万元,这一薪酬水平在城商行中也算是名列前茅。

对部分股民而言,这未尝不算是一种“厚此薄彼”。

写在最后:

如今随着大零售业务转型的推进,北京银行接下来的重点转向“儿童友好型”为核心的相伴一生式服务,也将对其长期运营能力、资本充足率带来不小的考验。

正值需要大量用钱的转型关键时期,希望北京银行能对股民更好一点吧。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

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