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年4月28日

嘉宾:董事长陆永华,副董事长陆丹青,高级副总裁方壮志,高级副总裁虞海娟,高级副总裁裴骏,董秘崔东旭,投资者关系总监卢娉,林洋太阳能董事长沈东东

【摘要】

一、财务状况

1、总营收和归母净利:2023年营收68.72亿,同比+39%,归母净利10.3亿,同比+20.48%;2024Q1营收15.54亿,同比+45.95%,归母净利2.18亿,同比+10.78%

2、分业务营收占比和毛利:新能源/智能配用电/储能占比分别为41%/36%/22%;电表及系统类产品/储能产品/电站销售/光伏发电/光伏产品毛利分别为34.93%/16.09%/11.48%/69.83%/15.38%

3、分红情况:23年现金分红总额6.18亿元,同比+70.25%,股利支付率60%,同比+17.55%

4、24年预期:目标营收超100亿,利润增长15%左右

二、业务状况

1、智能配用电:

(1)电表区域布局:集中在欧洲、中东、亚太

(2)在手订单:Q1在手订单20亿

2、新能源

(1)TOPCon:预计24年出货量4GW,销售额15亿,24年达到盈亏平衡点;全线使用LECO技术,入库效率25.2%,良率96.5%

(2)新能源消纳和市场化交易对存量电站影响不大,对未来体量增长利好

3、储能业务

(1)业务规模和拆分:23年3.5GWh的交付规模,其中国内大储80-85%,工商业用户10-15%,海外5-15%;直流侧2023年占比45%,预计24年会降低至30%

(2)氢能:23年与上海舜华成立氢能合资公司清耀新能源;未来两个发展方向,一是模块化智能化技术路线,二是加氢制氢集成

【正文】

一、公司2023年度、2024年Q1财务状况

(1)三大业务协同发展,营收快速增长:2023年公司紧跟国家政策及行业发展动向,紧紧围绕智能、储能、新能源三大业务板块全面推进业务发展,受益于电站销售业务和储能业务的快速增长,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68.72亿元,同比+39%。其中新能源28.04亿元,占比41%,储能(节能)15.06亿元,同比快速增长超过2.5倍,占比22%,智能配用电24.76亿元,占比36%。

(2)分业务盈利能力逐步提升,归母净利再创新高:报告期内公司分业务的毛利普遍稳固提升,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加20.48%。电表及系统类产品毛利率34.93%,同比上升3.11%,储能产品毛利率16.09%,同比上升5.95%,电站销售毛利率11.48%,同比增长9.39%,光伏发电毛利率69.83%,光伏产品毛利率15.38%。

(3)强化费用管控,持续注重研发创新:期间费用率11.07%,同比下降2.63%,研发费用2.23亿元,同比增长55.39%,研发人员数量占比达到16%。

(4)经营规模持续扩张,资产规模体量持续扩张:23年末总资产规模231.86亿元,同比增长8.85%,净资产154.87亿元,同比增长5%。

(5)资产负债率维稳,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强:23年资产负债率32.79%,较22年末增长2.59%。在手货币资金及可交易性金融资产64.80亿元,占比达54.49%,速动比率2.20,显示出较好的抗风险能力。

(6)积极回馈投资者,23年拟现金分红6.18亿元:23年现金分红总额6.18亿元,同比增长70.25%,股利支付率60%,同比增长17.55%。

(7)2024年一季度业务积极推进,营收和净利润实现双增长: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54亿元,同比增长45.95%,归母净利2.18亿元,同比10.78%。一季度营收主要系电站销售及储能系统收入增加。

二、公司2023年业务开展状况

(1)智能配用电持续开展全球业务布局,海外市场多点开花:2023年公司智能配用电实现营收24.76亿元,综合毛利33.93%,同比增加2.53%。23年在国南网合计中标金额约为9.25亿元,保持行业第一梯队水平,并在配网、智能AI管理单元、导轨表、华为项目上均有突破;公司加强与全球表计行业龙头兰吉尔全方位合作,着力扩大西欧和亚太市场市占率,全资子公司EGM立足中东欧区域,波兰市场份额超30%,积极培育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新兴市场。中东地区与ECC以战略投资形式拓宽合作维度,市占率保持在30%,辐射阿曼、科威特等地。紧跟央国企等合作伙伴,亚洲区域智能电表累计交付超100万台,首次突破印尼市场,进一步辐射马来、泰国、越南等周边东南亚市场。积极参与IEC相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国南网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提前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产品研发,成功开发全系列智能电能表、通信终端和主站采集及售电系统等产品,通过多项国际权威认证。

(2)新能源电站建设规模提升,运维体量突破,6GW N型全线贯通:2023年,新能源板块实现营收28.04亿元,同比上升44,27%,其中光伏发电营收8.88亿元,电站销售营收12.96亿元,光伏产品营收6.20亿元。公司23年电站开工规模超1GW,并网规模超600MW,首个风电项目逐步并网,截至23年底,公司累计开发、建设光伏电站超5GW,累计储备光伏项目超4GW。截至23年底,签约运维电站项目装机量突破12GW,运维容量同比增加50%,积极参与江苏、安徽等地的绿电交易,年内共计交易电量9520万千瓦时,每度电较脱硫煤标杆电价高出6.5-7.5分。23年9月底,公司TOPCon电池项目一期第一阶段6GW顺利竣工,实施全线贯通。

(3)储能业务高速增长,项目资源储备丰富:2023年储能业务(含节能)营收15.06亿元,同比上升253.62%,毛利率16.09%,同比增加5.95%。2023年成功交付超2GWh储能设备及系统产品,报告期内,与普洛斯、华为、国电投、新源智储、中电建、京能国际、德力西电气、海通恒信等合作伙伴签订合作协议,强化业务布局。2023年获批近1GWh共享储能项目,累计储能项目超6GWh。2023年公司PACK年总产能达6GWh,研发新一代Power Atlantic液冷储能直流舱,采用一体化设计方案,内部集成3S融合终端,灵活用于集中式和组串式系统集成方案。研制Power Key系列工商业液冷柜产品线,年内正式发布并批量销售,研发的新一代i2EMS微电网能源管理系统和EASY Storage端到端的储能系统数字化云平台,实现远程监控和数字化运维。

Q&A:

Q:储能的海外布局,24年储能业务的展望?

A:2022和2023年林洋储能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国内大储,特别是新能源配套储能和集中式共享储能,我们目前正在从单一依靠国内大储向国内大储、工商业储能、海外业务三大支柱发展。工商业储能和海外业务是林洋2024和2025这两年发展的重点。在海外业务林洋制定了“3+2+X”战略,“3”是指聚焦三个区域,即欧洲、中东、东南亚,这三个区域是工商业储能、电网侧独立储能发展比较快速的地区;“2”是指两个战略思路,一是和国内已经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央国企EPC公司,比如中电建、中能建合作,一起携手开拓海外市场,参与招投标,目前我们已经投标了一个大型的数百兆瓦时的储能项目,二是发挥我们自身的力量,利用海外全资子公司包括目前在建的公司自身的力量,参与海外市场;“X”是指开发新的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特别是聚焦于现在光储成本大幅下降的背景下,积极开拓海外光储微电网。另外将业务延伸到北非、东亚这一带。

Q:24年储能业务规模指引?

A:今年整个业务规模是3.5GWh的交付规模,其中80%-85%来自国内大储,工商业和海外从去年几乎为零增长至15%-20%。

Q:24年海外电表展望

A:目前公司海外电表市场主要布局在欧洲、中东、亚太三个区域。发展模式上,欧洲以西班牙、葡萄牙、德国为基础,和全球表计行业龙头兰吉尔合作,进行全球化的战略布局,共同研发和推广电能表;东欧,主要是在波兰、乌克兰、波罗的海周边国家,以自有品牌推动本地化战略和市占率的提高;中东和亚太,除了和当地企业合作之外,还和国企央企合作拓展当地市场。

Q:后续分红计划?

A:林洋近几年经营和现金流状况稳健,未来的增长也十分清晰,经营团队能力不断提升,竞争优势有很大的提升,所以在这个基础之上,相信林洋未来能保持现有的股利回报份额。

Q:拆分1Q的贡献情况?

A:一季度增长主要来源于EPC业务和储能业务,EPC虽然交付具有确认时点的不确定性,但整体的规模和量都是可持续的。

Q:TOPCon23年出货情况,最新的非硅盈利情况,6GW的计划

A:TOPCon项目去年在爬坡阶段,指标在持续优化当中,预计今年整体出货量在4GW左右,整体盈利力争微利;2023年初开始实施12GW TOPCon计划,6月前处于试生产阶段,下半年处于爬坡阶段,24年计划实现4GW 的产量,实现15亿的销售,目标今年达到盈亏平衡点。

Q:共享储能电站收益情况

A:在各个地区存在差异,很多价格机制还在形成过程。核心受益来自于两个部分,其中最稳定的收益来自容量租赁,目前各个地区容量租赁基本都形成了价格;第二部分是电网调峰调频收益,以调峰收益为主,调峰收益在各省价格差异很大,在有些省份是1.5-2毛一度电,有些省份可以达到4毛以上。调峰收益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来自于对充电成本和放电价格的定义,很多地方减免了充电成本中的过往费,在放点成本上可以执行相应电压等级的用户电价,所以这个实际情况来看,这个辅助服务收益在各个省份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参与现货市场、容量电价、当地政府补贴。今年我们在二三季度即将要并网的共享储能有江苏南通和安徽芜湖这两个项目,安徽和江苏对储能并网的规模审核的控制、电价落实、新能源租赁电价上比较稳定,我们核算下来这两个项目的IR在8%-10%这个区间,但是共享储能不像是风电光伏那样具有确定性,特别是容量租赁电价的波动和辅助服务调峰调频电价,所以计算中会有一定的假设条件,还要等待政策的明朗。但是总体而言,在新能源发展速度较快、电力调控需求存在刚性的地区,投资电化学共享储能电站在长期来看,收益率是可以得到保障的。但是要注意容量租赁在建成投产之后的2-3年,容量很难全部立刻租赁出去,所以会有一定的波动性。

Q:在未来一到两年或三年,林洋的主要业务侧重点?电表业务上,和兰吉尔的合作模式,以及未来智能电表的发展预期

A:电表本身有产品生命周期,有滚动的市场需求,目前电气化时代和分布式能源又带来了更大的市场空间,这个对于我们头部企业而言,是一定会紧紧抓住的。新能源上,要抓住政府政策,利用在中东部地区的优势,抓住千罗万象的机会;储能领域,林洋有丰富的客户资源,我们未来在国内会在工商储能上继续发力;海外业务上,智能电表板块在中东已经有很好的布局,未来会通过和国南网一起走出去以及和当地企业合资办厂,把三大业务在中东做大做强,欧洲通过投资当地企业,利用他们的品牌优势和团队,拓展东欧和整个欧洲市场。未来我们要在做好三大板块的同时,把更多的重点放到海外市场。跟兰吉尔合作主要采取ODM的模式,林洋要借助兰吉尔的品牌知名度打开欧洲和全球市场,兰吉尔则需要利用林洋的快速技术响应能力与成本优势,我们每年和兰吉尔合作都会有5000万到1亿美金的销售额。总体而言,林洋三大板块在海外市场的发展空间还很大,综合竞争力也很强。

Q:一季度各个板块的收入和毛利率,24年各个板块收入和出货量的展望

A:一季度增长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电站的销售,一季度大概6亿多,二是智能板块的海外销售,三是储能。其中营收贡献最大的是电站销售,其次是智能电表销售。今年智能板块海外销售增速在20%左右,国内是5%-10%;发电业务比较平稳,收入和利润和去年持平;电站转让的收入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今年各项成本下降之后,电站终端转让的利润会有利好;储能的在手订单有所增长,所以储能增长有确定性;太阳能制造在今年也会有一个较好的增长。因此整体来看,我们24年目标是营收超100亿元,利润增长15%左右。

Q:新能源消纳政策和电力市场化交易对电站业务的影响

A:市场化交易方面,内蒙、山东、广东、云南其实已经进入了市场化交易或启动了现货交易,一些地区随着消纳问题,电价有所下浮,安徽、河北没有开展现货交易,但存在电网的辅助服务以及一些考核等,所以电价也不想之前脱硫煤一样固定不变的,而是有所浮动的,一些区域比如江苏、安徽,开展绿电交易的话电价还有所上浮,因此每个区域电价会随着产销情况波动;另一方面,新能源的度电成本在国内大部分区域已经低于脱硫煤,所以未来随着新的监管办法的执行和消纳红线的放开、以及市场化交易的执行,装机量可能会有进一步的释放,这个有利于我们林洋跟一些国央企在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对体量增长是有利的。目前林洋的存量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比如山东、安徽、江苏,存量电站的发电消纳在国内较好,整个电价的去年和今年一季度基本是持平的,并没有很大的波动,因此目前存量电站受的影响不大。

Q:这一轮低谷和之前有什么不同?未来一两个季度是否还会更加困难?这轮低谷怎样走出?

A:林洋对当前行业信心十分坚定,今年整个产业链确实存在压力,我认为当下信心很重要,其次是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即非硅成本在行业里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我相信林洋有信心和实力能迎接未来的挑战。

Q:TOPCon效率提升路径,之前的100亿投资规划目前的状况

A:我们是基于LPCVD的N型TOPCon工艺的,然后我司目前全线已经使用了LECO的工艺技术,整体的提效在LP的基础上是在0.3%以上,应该是处于行业内领先的水平的。目前我们的入库效率整体是在25.2%以上,良率是在96.5%及以上,非硅成本也是在长三角地区处于第一梯队水平。未来我们也有很多降本方向,那么作为我们整个TOPCon的新型智能化的车间,我司也注入了大量的人才和资金去提升我们整个工厂的智能化,包括智能产物、智能数据管控等等,通过智能化控制预警系统,可以来提升整个车间的各项指标。所以我们也预计24年整个基地的良率能够提升至98.5%以上,入库效率可以提升至25.8%以上,这个相对应的测试效率是可以提升到 6.7%的,非硅成本能够做到一毛四到一毛五1瓦,这个是基于5毛钱一度电的电价。未来我们公司也有一个技术的一个扩展,也是基于我们N型TOPCon TBC技术和TOPon叠加钙钛矿的这么一个叠层电磁技术,所以未来也是有希望在量产上能够超越30%的极限,这是单节的一个极限,这是我们一个整体的规划。

Q:投产状况

A:当前6GW已经全部投产,剩下的6GW要根据整个市场的需求状况以及我们产品的性价比,以后再做扩产。

Q:0BB导入时间表

A:对于0BB的技术可能更多的我们也要关注一下这个组件端的可靠性,目前我们对无主栅只是作为一个技术的储备,因为无主栅对电池的测试的技术要求、组件焊接要求、组件发电效率及稳定性都是有比较高的要求,也就是说目前还未达到一个可靠的阶段,所以当下仅做准备。

Q:氢能的进展节奏

A:着眼于未来新能源发电的消纳,氢能肯定是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我们和国内加氢站龙头企业上海舜华成立了氢能合资公司清耀新能源,目前已经发布了两款产品,都是500标方产氢量每小时的碱性槽,2024年会发布一款电流密度更大、能适应低压波动功率波动范围更大、在基板和隔膜上加催化剂的新型版本。目前制氢领域主要有两个技术路线,其中一个是碱性槽技术,碱性槽的一个方向就是往单体更大制氢量来走,另一个就是往模块化、智能化方向走,我们走的第二条路线,就是要在更小型的体积里面实现更大的电流密度,来实现未来500标方的产氢量,同时提升每标方氢气的电耗,以及增强模块化电解槽的可维护性,这样才能真正适应波动性极大的新能源发电、制氢场景,未来海外市场也会更大。另一方面就是把电解槽往更小标方来跟加氢站进行集成,做成制氢加氢一体站,这也是国内未来的加氢、用氢领域的发展方向。目前已经在上海获得政府的一些示范项目,今年在江苏、嘉兴搭建了500标方碱性槽、制氢电解槽的测试平台,预计今年下半年开始会逐步进入小批量的规模化部署。

Q:在组件价格下降的背景下光伏电站的收益水平,预计今年开发量?新能源消纳放开对电站的收益率的影响?

A:林洋所处的行业是大周期行业,目前所处的周期体现为产能过剩。今年年初和去年年底,钢材、水泥、组件的价格都处于低位,林洋利用现金流的优势进行了一些储备来锁定开工电站的收益率以及EPC的毛利,因此组件价格下降对我们的IR和整个毛利都是利好的,EPC毛利可能会上升到15%-20%。至于95%的消纳红线,这个在行业里主要针对新疆、内蒙、青海、宁夏,因为这些地区风光比例较高,随着储能的建设以及整个市场化交易的推进,这条红线在实质在逐步淡化,这对我们林洋“开发+EPC+运维”的模式是一种利好,可以增大非聚焦区域EPC的开发和储能系统的调节。随着市场交易推进,运维技术含量要高很多,高质量运维市场空间会变大,所以我们未来会加大运维接单能力,培育未来市场化交易这一块儿的增值服务,以及老电站的运维技改。

Q:预计光伏电站的开发量

A:目前公司已经拿到可开工的指标大于2.2个GW,公司整体储备在4个GW,所拿到的指标里,已经开工的项目接近1.5个GW,今年能并网的装机量在800-900兆瓦之间,出表EPC的体量大于600兆瓦。

Q:非硅对应的设备折旧年限

A:房屋折旧基本是20年,设备是5-10年。

Q:电池片间接自用的量?储能今年有3.5GW的交付规模,Q1的交付量有多少,交付节奏是怎样的?

A:光伏电站的电池片都是用的自己产出的电池片,这里面有一部分是委托加工,一部分是自己生产,所以电池片出货的4GW里面,大概有1个GW用于自用,剩下3GW用于对外销售;第一季度交付了300兆瓦左右,第一季度属于淡季,第二季度属于阶段性高点,出货量在1-1.2GW之间,整个上半年出货在1.5GW左右,第三季度会比第二季度下降一点,大约在800兆瓦左右,第四季度又会出现高峰,因为现在储能系统,不论是新能源配套储能还是独立储能,我们都会卡这个630和1230这两个项目建设节点。

Q:电表在手订单数量?

A:一季度在手订单在20个亿

Q:如何看待今年国网的招标规模相较去年的增速?国网最近集中招标的价格有所下降,这个对今年业务的毛利率有什么影响?

A:国网今年整体招标量会在去年的基础上有所上升,整体增速大概会在10%;招标价格下降缺失会对毛利有一定影响,但是公司还会通过技术创新、技改、供应链优化、国产化等等来提升整体产品的毛利率,来抵消国网价格的下降。

Q:第一次招标物联网智能电表的量同比有所下降,原因在什么地方?未来情况会如何?

A:物联网招标在整个国网招标规模里面占比不大,这次招标下降我认为原因可能在网省公司对这个产品应用场景可能较少,因为我们目前的二三版智能电表应该能够满足大部分客户的需求,至于后面物联网电表的需求,我认为会从四可——可观、可视、可调、可控这个方面考虑,包括非技术式复合应用场景的增加,从这个方面来看物联网电表可能会有所增加,但是实际还要看国网后续的具体要求和导向。

Q:电站自持新增多少,风电电站相较于光伏,对收入和利润会提升多少?

A:今年整体并网装机量会大于800兆瓦,其中约400兆瓦是自持,自持里面约一半是风电装机规模。风电整个小时数可能比光伏好很多,但是由于整个持有量占比较小,所以可能虽然会增加,但幅度不会很大。

Q:电站转让是不是指的电站BT

A:是的

Q:BT今年的量?BT主要是光伏吗,还是也会有风电?

A:光伏,我们有一小部分风电,但大部分都是光伏;整个出表的BT业务量在600兆瓦左右。

Q:在海外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情况?海外配电的发展?

A:海外市场因为比国内整体晚了5-10年的时间,因此海外比国内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在海外一方面我们和兰吉尔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兰吉尔是全球最大的表计公司,具有百年底蕴和品牌优势,他的系统遍布全球,各个国家对兰吉尔系统的认可度非常高,我们的生产线大部分都要和系统做对接,我们通过加强和兰吉尔的合作来直面海外的竞争对手;另一方面我们通过海外的投资并购,建立自己的子公司,做大自己的品牌,来达到海外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个问题一个关于配电侧,因为我们公司就是目前还是主要侧重以智能计量和用电信息采集这块为主,配电这一块我们相对的布局比较晚,海外这块我们暂时还没有涉足,但是后面我们也想就是随着这些产品的这种研发以及我们市场的不断投入,那么我想在这块上面我们也预计会有一定的增幅。

Q:电站BT的节奏

A:先介绍一下并网的节奏,因为整个的电站虽然没有630、1230,但是我们整个的一些这个手续方面还是有潜在的这个要求,所以我们今年应该讲一季度,主要还是去年的一些并网的装机,那我们有部分电站应该在二季度会有一些电站的并网,然后我们大部分电站应该今年在三季度和四季度的并网装机,但是我们BT往后还需要一个尽调转股一些手续的时间,所以我们预计今年的整个的一个业绩会体现在三季度和四季度。

Q:电池片团队情况

A:我们目前整个产线的人员是全部稳定在岗,大约是800人,这是6GW的一个配置,这个也包含了整个研发团队。我们17年就开始投资、研发、生产整个TOPCon电池,是国内最早一批做研发生产的公司,也是近期来积累研发运营经验最丰富的一家公司。

Q:储能的毛利率

A:23年整个毛利率在16%左右,净利率超过5%,目前整个储能产业链竞争异常激烈,正在处于洗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升毛利率是非常重要的。国内大储中央企的集中招投标业务的毛利率是偏低的,但是这一块儿是支撑我们在行业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我们必须要在这个市场中占据显著的份额。同时要注重储能项目从项目开发端接入去增强跟业主的粘性,不仅仅做一个直流侧加交流侧的纯设备供应商,而是希望从储能电站的项目开发备案、投资建设、并网、全生命周期的运维和增值服务,我们希望不是一味地降低储能电站初始投资成本,而是增强在整个储能电站生命周期的投资收益,这样来提高毛利率和净利率。第三个方面是我们要从单一依赖国内大储向国内工商业用户和海外进行拓展,形成三足鼎立的布局,因为海外有特定应用场景定制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毛利率要明显高于国内储能项目。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努力,确保2024年我们的储能业务板块在3.5GWh的出货量基础上,我们的毛利率不低于去年的水平,并且在未来三年持续稳健提升毛利率,实现储能的全球化、高质量发展。

Q:储能3.5GWh的出货量里面直流交流占比多少?大储、工商储、海外占比多少?

A:国内大储占80-85%,用户侧10-15%,海外5-10%;直流侧2023年占45%,2024年预计减少到30%。#黄仁勋、奥特曼:AI的尽头是光伏和储能##光伏板块反弹,布局机会来了?#$林洋能源(SH601222)$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