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果链龙头之一的蓝思科技,发布了2023年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整体来看,两份财报营收和净利润数据似乎都算得上差强人意,但背后却是毛利率等盈利能力指标的下滑。

比起财报,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2020年150亿元大手笔定增募投项目,又大范围延期及修改用途。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公司又腾挪出来一笔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补流金额从原先的36.88亿元增加至46.88亿元。

早在2022年4月,公司就已经发生过一次募投项目延期和募资资金用途变更,补充流动资金金额从19.88亿元增加至36.88亿元。这样,两次变更之后,公司“补流”金额比起定增募资时的规划,已经翻倍不止。

根据监管要求,询价发行的定增募资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的比例,不得超过募集资金总额的30%。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蓝思科技两次变更后最新46.88亿元的补流额度,刚好突破了总募资净额149亿元的30%,达到约31.46%。

而在此次募资永久转为补流之前,蓝思科技已经持续通过“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方式,将40亿元募集资金用于日常使用。这样,截至2023年底,公司账上有105亿元货币资金,但这种情况下,公司仍有着超150亿元的银行借款。

营收和净利润增长

毛利率等盈利指标持续下滑

财报显示,2023年,蓝思科技实现营业收入544.91亿元,同比增长16.69%,实现净利润30.21亿元,同比增长23.42%,扣非净利润则为22.46亿元,增长14.48%。

不过,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3亿元,同比增长仅1.3%,与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略不匹配。此外,公司利润的增长一定程度是靠费用的控制“抠”出来的。公司2023年销售费用同比减少4.79%,管理费用同比减少6.02%,财务费用同比减少0.68%。

公司的研发费用虽然增长10%,但实际投入力度在持续下降。公司2023年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之比为4.25%,低于2022年的4.51%和2021年的4.71%,连续两年下滑。

盈利能力指标方面,公司去年下滑较为明显。2023年公司毛利率下降超一成,仅录得16.63%,2022年则为19.21%。事实上,这已经是公司毛利率连续第三年下滑,2021年和2020年蓝思科技的毛利率分别为29.44%和20.92%。

公司各大产品线毛利率悉数下滑,其中幅度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及智能座舱类”毛利率下滑最大,达到4.55个百分点,而主力产品“智能手机与电脑类”的毛利率也降了2.41个百分点。

2023年,公司近六成收入来自苹果公司,贡献了约315亿元,大客户依赖持续。

4月24日,蓝思科技还发布了2024年一季报,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增长57%和379%,但这主要得益于去年的低基数。2023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仅6000多万元,扣非后更是录得亏损。

募投项目大延期、大调整

再增10亿补充流动资金

比起年报,蓝思科技2020年149亿元大手笔定增的募投项目和募集资金用途又要大调整,更值得关注。

公司于2020年12月向特定对象发行人民币普通股5.896亿股,募集资金净额149亿元。三年多过去,截至2023年末,公司累计投入金额仅94.7亿元,这里面还包括近37亿元是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也就是说募投项目的实际投入不到60亿元,不足总募资额的四成。

而此次,2023年年报发布同时,公司又公告募投项目延期,及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

具体来看,一是将“长沙(二)园智能穿戴和触控功能面板建设项目”募集资金投入金额由原22.92亿元调减至19.25亿元,同时将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由原2024年12月31日延长至2025年12月31日,延期一年。

二是将“长沙(二)园车载玻璃及大尺寸功能面板建设项目”募集资金投入金额由原42.27亿元调减至32.27亿元,同时将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由原2023年12月31日延长至2025年12月31日,延期两年。

三是将“长沙(二)园3D触控功能面板和生产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由原2024年12月31日延长至2025年12月31日,延期一年,投资金额等不变。

四是将“工业互联网产业应用项目”募集资金投入金额由原20.78亿元调增至24.65亿元,同时将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由原2023年12月31日延长至2025年12月31日,延期两年。

通过上述调整,公司将可腾挪出约10亿元的募集资金,而这部分募集资金又是以补充流动资金的方式,转化为了“自有资金”:公司拟将“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募集资金投入金额,由原36.88亿元增加至46.88亿元。

连续腾挪募集资金

补流比例突破监管上限

实际上,此次并非蓝思科技首次大幅延期募投项目和变更资金用途。早在2022年4月,也就是完成发行不到一年半,公司就已经开始腾挪募集资金。

彼时,公司将“长沙(二)园智能穿戴和触控功能面板建设项目”募集资金投入金额由原12.7亿元增加至22.92亿元;将“长沙(二)园 3D 触控功能面板和生产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募集资金投入金额由原53.45亿元减少至26.24亿元,一增一减腾挪出约17亿元。

有了这17亿元,公司将“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募集资金投入金额由原19.88亿元增加至36.88亿元。

值得高度关注的是,此次二次变更腾挪用途后,公司的“补流”资金占比,已经突破监管指引的上限。

根据证监会《发行监管问答——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修订版)》,上市公司应综合考虑现有货币资金、资产负债结构、经营规模及变动趋势、未来流动资金需求,合理确定募集资金中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的规模。

其中,通过配股、发行优先股或董事会确定发行对象的非公开发行股票方式募集资金的,可以将募集资金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通过其他方式募集资金的,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的比例不得超过募集资金总额的30%。


显然,蓝思科技的定增并非是董事会确定发行对象的非公开发行,适用30%的补流比例上限。而公司最新46.88亿元的补流金额,相较149亿元的总募资额,占比已经来到31.46%,超过了30%。

事实上,连续腾挪资金永久补流之前,公司早就已经通过“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方式套用了该部分资金。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仍有40亿元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账上银行存款105亿

却有银行借款152亿

公司持续用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背后,是账上看似有着高额存款的同时,却有同样较高额度的借款。

截至2023年末,公司有货币资金105亿元,其中绝大部分(104.94亿元)是银行存款。但与此同时,公司的银行借款同样超过百亿,短期借款是14.17亿元,长期借款是95.88亿元。另外,公司还有超过40亿元的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主要是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42.5亿元)。


2023年度,公司还从控股股东香港蓝思除获得一笔“常备借贷便利”,用途依然是“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部分金融机构借款”,借款金额为不超过50亿元人民币(在该额度内可循环使用)。飞瞰财金小编不禁要问,公司到底是有多缺流动资金?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公司上市9年来,首次给董监高购买责任保险。

在年报发布同时,公司发布公告,拟为公司及公司全体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购买任保险,投保人为蓝思科技,被保险人即为全体董监高,一年保费19万元,保险期间12个月,赔偿限额每年不超1亿元。


购买责任险的同时,蓝思科技对《公司章程》第一百三十五条进行了修改,加入“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忠实履行职务,维护公司和全体股东的最大利益”“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因未能忠实履行职务或违背诚信义务,给公司和社会公众股股东的利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等内容。

在上市公司为董监高们购买了责任险的情况下,即便后续有“大事”发生,上述条款的风险是否已被完美转嫁掉?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