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青墨股友发贴后,加了个赞。顺着他的思路,不妨通过披露的财务数据,展开分析2023年度利润都是两百多亿的这三家公司的市场估值。

中远海控利润238.6亿,市值1808亿,股价11.33元;工业富联利润212.8亿,市值4871亿,股价24.52元;中国交建利润238.1亿,市值1499亿,股价9.21元。

中远海控总股本159.58亿,工业富联总股本198.64亿,中国交建总股本162.79亿。

中远海控货币资金1823亿,工业富联货币资金834.6亿,中国交建货币资金1209亿。

中远海控应收账款67.35亿,工业富联应收账款884.7亿,中国交建应收账款1164亿。

中远海控存货65.61亿,工业富联存货766.8亿,中国交建存货880.2亿。

从以上数据比较结果表明,中远海控占用在生产流通环节的流动资金是非常少的,中远利润的含金量是千足纯金。一般企业最困难的收款环节,中远基本无障碍。用中远近三年利润最低的2023年数据比较,相比在A股中也算利润强者的工业富联和中国交建,估值都是严重低估。造成中远海控估值低估的原因:

一、周期论被过分夸大了。任何竞争行业都存在周期,航运业不例外罢了。毛利润率越高,周期越短,优胜劣汰的速度越快。例如,汽车行业,IT行业,高科技行业等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周期。中远海控之所以被周期论特别关照。最主要原因是中国远洋当年在实力很弱的时候,无力对抗经济周期。持续盈利能力较弱,曾被冠以ST,市场阴影较浓。而今天的中远海控已经脱胎换骨,从过去受波罗的海指数影响较大的散货运输,现已将九成五的运力改为集运。集运的盈利能力有多强?最高峰的2021年,美西报价短时间报出2万美元一标箱,1万7美元维持了较长时间。这是什么概念?一艘八万吨货轮,可载约6千9百个标箱。跑一趟美西单程,按1.7万美元一标箱计算,营业额达1.17亿美元,即8.5亿人民币。要知道,新建一艘八万吨货轮才7亿人民币。配两套周转集装箱约8千万。在21年跑一趟单程就赚一艘货轮加集装箱。即使按现在价格,美西长协价4千美元计算,单程营业额也有2亿人民币。跑一趟美西仅需22天。若包括装运货物时间,两个月就能跑一趟来回。因此,即使在经济大环境较差,运力过剩的情况下,航运业的强者仍然能维持可观的利润。而影响力较大的券商研报,按中国远洋当年的散货运输为主,来看待今天集运为主的中远海控的周期,是人为误判。况且,任何竞争行业的企业,都有“好天揾埋落雨柴”的习惯,存留一定资源,应付低潮期间的成本支出。各行各业有实力的明星企业,都有办法应对经济周期。例如,中远海控在疫情期间就多添置了两套集装箱,至少在十年内不用这方面成本支出。中远海控在2023年度就很成功地保持了不错的利润。因此,过分夸大周期论,将一个航运业明星企业人为贬低,是市场误判。

二、市场游资对中远大盘股的误判。股价是由资金推动的。在A股无法吸引场外资金,三百万亿银行存款是难找放贷对象。此情况下,基金纷纷转出跑向中小盘股和托炒新股。例如,左江曾炒上299元,兆易创新曾炒上428元,基金扎堆三四百倍市盈率的股票。造成绩优股非理性下跌。中远海控更是成为游资抛弃对象。要知道,股价的稳定,需要有价值投资观的基金和散户支撑。而股价的推动上涨,则依靠基金和游资的关注和推动。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中远海控前十名股东,已经占股份75%以上,由此推断,基金机构加上散户,手上的筹码,只有不足四百亿。是真正的中盘股而非大盘股。盘子规模实质上远低于那些绩差题材股。

三、市场悖论横行,是绩优蓝筹股股价跌破净资产的元凶之一。前几天就有人在评论区说,“看财务报表炒股,亏死你。”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客观上,能够看懂财务报表的人的确不多。而且做趋势炒股的人,也没有必要看财务报表。而价值投资者就一定要看懂财务报表。问题的关键是,做趋势炒股的人占比例多少,资本市场才能健康发展。有悲观者认为,A股的价值投资者占比不到5%。而我们可以从身边炒股的亲友推断,估计不超过20%。而快进快出做趋势,或受盅惑高位接盘,被动长线的人占比例过高。资本市场是难以健康发展的。亏本效应令大多数人不敢将大部分存款放在股市投资。毕竟,感性的人占各民族人口的绝对多数。在此情况下,双输局面的形成,股市各种各样的奇谈怪论就必然占据上风。

综上所述,中远海控股价至今仍然破净,是市场一时误判。作为资金技术密集型的航运明星企业,估值低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是非常不合理的,始终有价值回归的时候。按国际航运业正常估值水平,中远应该是净资产的一倍到一点二倍较合理。即25元到30元之间。但在不成熟市场,要么低估,要么一飞冲天,然后回落。根据我三十年炒股经验估计。中远若能冲破18元,上升通道打开,就不会在合理估值中停下脚步。但如果冲不破,箱体操作仍然持续。反正作为优质企业,股价在净资产以下,是非常安全的投资。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