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临港新片区继续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政策支持,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的关注和投资。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产业政策的持续优化,新片区的科创产业结构日益多元化,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均取得显著的发展成果。

在这一年里,临港集团进一步发挥着临港新片区开发建设的主力军的作用,坚定不移地推进临港新片区的战略定位和功能布局,助力其成为推动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近日,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的指导下,临港集团发布《临港新片区2023年企业融资榜单》。2023年,临港企业融资活跃,科创动能澎湃,合计融资金额237亿元,详情如下:


237亿!

临港企业融资活跃,科创动能澎湃

根据加冕研究院的数据统计,2023年,临港新片区124家企业发生了融资,融资事件共计145起(不含上市与并购);其中75起事件披露了金额,合计融资金额237亿元,共计331家投资机构参与了临港企业的融资。

分月份来看,2023年,临港平均每月发生12起融资,高峰月份是十二月,当月有18起融资;分季度来看,平均每季度约有36起融资,季度高峰在第一季度,当季度有41起融资。

融资阶段上,2023年临港融资涵盖了天使轮至Pre-IPO轮,其中A轮融资最多,高达70起,占全部融资事件的48%;第二是战略融资,24起;天使轮和B轮并列第三,各20起。

2023年临港的近九成融资属于科创产业,七成集中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此外两成分布于氢能、新材料、民用航空、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

124家临港融资企业中,15家企业在2023年进行了两轮及以上的融资,比如智元机器人5轮、世瞳微电子3轮、玮沐医疗2轮;占比45%的57家企业,在2022年有过融资的情况下,2023年依然获得了融资;约52%的企业有专精特新、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资质认定。

2023年145起融资,占上海14%

数量上来看,临港2023年融资事件共计145起,比2022年减少了19%。不过由于2023年上海市全部融资事件也大致减少了两成,因此 “临港/上海”的占比基本同2022年持平,仍为14%,即2023年临港融资事件占上海市全部融资的14%,持平2022年,相较2021年仅占上海融资的9%依然有5个百分点的提高。

2023年,临港平均每月发生12起融资。前三季度,每个月的临港融资事件数量走势相对平稳,基本在123起内波动;四季度内各月差别较大,十月全年最低,仅有4起融资,十二月全年最高,当月有18起融资。

结合2021和2022年的临港融资数据,可以发现,前两年,临港一季度和三季度的融资数量普遍要高于二季度和四季度,一年内有两个融资高峰,但2023年该走势有所变化,转变为一季度即为融资高峰,后续逐季下滑。放大到上海市来看,2023年的融资事件数量季度走势亦与临港相似,这也反映了投融资趋紧趋缩的态势。


披露融资金额超230亿元

2023年,临港的145起融资中有75起披露了融资金额,披露比例约52%,合计披露金额237亿元,比2022年增加了2%。规模分布上,百万元级融资约占5%,千万元级融资占45%,亿元级融资占49%。

金额上来看,2023年“临港/上海”的占比为22%,相较2022年的17%金额占比有所提高。也就是说2023年,虽然临港的融资事件数量占上海的14%,但披露金额却占上海的22%,且金额占比相较前一年提高5个百分点。

原因有二,一是2023年临港融资的单笔金额均值(3.16亿元)也高于上海市的整体金额均值(2.17亿元);二是2023年临港融资披露金额的比例(52%)超过了上海市的整体比例(47%)。上述两个指标,临港均是在2023年实现的赶超,这一方面说明了临港企业的优质,展现出了较高的吸金水平;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在投融资整体呈收缩的态势下,临港逆势上扬的活力。


A轮融资数量领先

融资企业主流阶段后移

2023年临港融资中,A轮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战略融资排第二,天使轮、C轮次之,D轮及之后融资事件占比最少。整体上,临港2023年融资仍以早期阶段为主。

具体来看,A轮融资事件最多,共有70起,占比48%;战略融资排第二,共有24起,占比17%;天使轮和B轮融资并列第三,各有20起,分别占比14%;另有7起C轮和4轮D轮及之后融资。

与2022年相比,2023年临港天使轮融资占比减少了约7%,A轮融资占比增加了8%,其它阶段融资占比基本持平,由此可见,临港企业融资主力军的发展阶段在向后推进,而主要融资阶段的后移也反映出临港产业发展成熟度的稳步提升。

各融资阶段的单笔融资金额均值也随着阶段的后移而增加,天使轮融资均值为0.21亿元,即统计看来,一家临港企业天使轮平均融资2100万元;接着A轮融资1.01亿元,B轮融资2.18亿元,C轮融资2.75亿元,D轮及之后融资8.08亿元。战略融资由于阶段不明确,不计入统计。

科创产业融资占比达到90%!

集成电路产业最热、人工智能融资升温

2023年的临港融资中,科创产业融资占比达到90%,比2022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其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三大产业仍是主流,三者融资占比合计达到78%。

与2022年相比,2023年,临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和民用航空产业的融资热度小幅上升,生物医药、氢能、智能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相对稳健,新材料产业融资略有下降。

从TOP5融资产业来看,集成电路产业领跑,54起融资,占比37%,涵盖了材料-装备-设计-制造-封测全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位于第二,31起融资,占比21%,热门赛道有高值耗材、合成生物、医用设备等;人工智能产业排第三,28起融资,占比19%,融资热点包括机器人、智算数据中心、元宇宙等;氢能产业排第四,7起融资,占比5%;民用航空产业排第五,5起融资,占比3%。

TOP1高瓴创投

331家投资机构下注临港

据统计,共计331家国内外投资机构参与了2023年的临港企业融资,其中不乏众多知名市场化投资机构、国资基金、企业CVC等。56家机构2023年多次下注临港企业,其中,参投不少于3起的有16家。

综合来看,2023投资临港活跃机构TOP1是高瓴创投,参投7起,2023年投资了智元机器人、医日健集团、文景能源、唐锋能源等临港企业,涉及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氢能产业。上海临港新片区基金和奇绩创坛并列TOP2,两家各参投5起,上海临港新片区基金投资企业包括类比半导体、氢晨新能源、泽丰半导体等;奇绩创坛投资的企业有紫先科技、极壳科技、冰鲸科技等;TOP3活跃机构有4家,金浦投资、启明创投、经纬创投和临港科创投,每家机构都在2023年参投了4起临港融资。

细分来看,集成电路产业活跃的投资机构有临芯投资、国投创业、元禾璞华、上海临港新片区基金、海望资本等;在生物医药产业,则是杏泽资本、IDG资本、上海生物医药基金、启明创投、景盛基金等机构更为活跃;在人工智能产业,有高瓴创投、鼎晖投资、奇绩创坛、司南园科基金、蓝驰创投等机构。

2023年临港投融资之“最”

2023年,在临港融资企业中,积塔半导体以135亿元的战略融资成为“融资金额之最”;成立于2023年2月27日的智元机器人,凭借3月拿到天使轮融资、一年内连续获得5轮融资、合计21个参投机构,一并斩获“融资速度之最”“融资次数之最”“投资方数量之最”。

2023年,临港新片区的融资舞台上,一批特色鲜明的科创企业引人注目,它们或攻克技术难题,或实现国产替代,或领跑市场。这些企业在各自的领域内展现出了非凡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它们汇聚临港,临港正逐渐成为优质科创企业孵化和成长的热土。

积塔半导体:

积塔半导体是国内领先的晶圆代工厂。2017年,积塔半导体由中国电子旗下的华大半导体牵头,成立于临港产业区。当前,其晶圆产能位列国内前五,在车规级电子产能、SiC晶圆代工产能领域均为国内第一。

2023年4月,积塔半导体与华大九天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Foundry EDA工具开发验证、车规级芯片工艺平台研发适配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

2023年6月,积塔半导体12英寸汽车芯片先导线顺利建成通线。

2023年12月,积塔半导体联合国内领先的新型铁电存储器供应商舜铭存储成功推出国内首款110纳米技术的新型铁电存储器产品,并于2024年一季度正式量产。

燧原科技:

燧原科技专注于AI云端和边缘算力产品,涵盖芯片、板卡、智算一体机、液冷算力集群以及配套的软件系统。它于2018年在临港新片区成立。燧原科技已量产了多代云端算力芯片,在互联网、教育科研、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成功落地,并与百度、爱奇艺等企业展开了深度合作。

2023年3月,燧原科技第二代训练产品云燧T20与百度飞桨已顺利完成I级兼容性测试。

2023年7月,燧原科技发布燧原曜图™ (Enflame LumiCanvas™) 文生图MaaS平台服务产品,通过软硬一体方案大幅降低了大规模AIGC应用的工程难度与算力成本。

2024年3月,燧原科技宣布与领先的流媒体平台爱奇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AIGC在影视内容制作领域的应用,以期打造AIGC技术在泛娱乐领域的卓越标杆。

智元机器人:

智元机器人是一家人形机器人研发企业。成立于2023年,位于临港科技城。公司致力于以AI和机器人的深度融合,打造世界领先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及应用生态。

2023年7月,入选“2023上半年全球新晋独角兽名单”。

2023年8月,发布第一代通用型具身智能机器人——远征A1。

2024年1月,和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共同设立“北大-智元机器人联合实验室”。

2024年2月,临港集团与智元机器人进行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未来携手推进具身智能机器人在临港的本地研发、本地制造与本地应用。

瀚薪科技:

瀚薪科技是一家致力于研发与生产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及功率模块的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2019年,位于临港科技城。瀚薪科技是国内极少数能够大规模量产车规级碳化硅MOSFET、二极管,并规模出货给全球知名客户的本土公司。

2023年4月,瀚薪科技SiC MOSFET及SiC S产品获得AEC-Q101车规认证。

2023年7月,瀚薪科技获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荣誉称号。

2023年12月,推出新一代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电驱的碳化硅MOSFET大电流产品,主力产品1200V 40m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能量奇点:

能量奇点致力于探索可商业化的聚变能源技术。2022年8月,能量奇点迁入临港集团物贸平台园区。公司由多名理论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和高温超导领域的海外归国专家联合创办,聚焦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这一创新技术路线,通过可控核聚变开启人类能源自由新纪元。

2024年3月,洪荒70托卡马克总体安装完工,装置建设工作全部结束。洪荒70是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也是全球首台由商业公司研发建设的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

泰楚生物:

泰楚生物是一家领衔新药非临床研究到CDMO生产的企业。成立于2020年,位于临港奉贤生命蓝湾。泰楚生物旗下有四家子公司:泰槿生物、泰澧生物、泰禛生物及泰霁生物,专注于不同专业领域,可以提供生物制药全产业链CRO+CDMO技术平台。

2023年6月,泰楚生物专利产品“纳药物分离试剂盒”也获批上市,并于该年完成了纳药物制备和评价平台、外制剂研发平台和固体制剂研发平台顺利搭建。

2024年1月,泰楚生物作为创新药非临床研究服务平台(CRO),顺利通过GLP检查和AAALAC认证检查。

2024年2月,泰楚生物《重组基因组、非人哺乳动物细胞及其产生方法和用途》核心小鼠平台专利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予君生物:

予君生物是一家从事创新药和新材料领域的CDMO服务的科技公司。2022年1月落户临港奉贤生命蓝湾。公司拥有符合FDA标准的cGMP生产体系、较完善的原料药生产体系和生物基绿色可降解塑料单体呋喃二甲酸(FCDA)已具备百吨至千吨的大规模量产的能力。

2023年10月,予君生物与巴西PARAIBA州政府代表团达成合作意向,进军南美市场。

唐锋能源:

唐锋能源专注于燃料电池和电解水制氢膜电极的研发和批量化制造。2017年注册落户临港,2019年入驻临港新兴产业园。这是国内第一家批量交付合金催化剂膜电极产品的公司,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年7月,唐锋能源上榜工信部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

2023年10月,唐锋能源膜电极产业基地(二期)项目正式签约落户临港新片区国际氢能谷。

瞻芯电子:

瞻芯电子是中国领先的碳化硅半导体和芯片解决方案提供商。2017年成立于上海临港。它致力于开发碳化硅功率器件,碳化硅功率模块,驱动和控制芯片,拥有中国最早的6英寸SiC MOSFET产品以及工艺平台,还围绕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应用为客户提供一站式Turn-key解决方案。

2023年8月,瞻芯电子新一代SiC MOSFET首款产品通过车规级认证,且通过了新能源行业头部企业的导入测试,正式开启量产交付。

2023年10月,瞻芯电子通过IATF16949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表明瞻芯电子碳化硅(SiC)晶圆厂全面符合国际汽车行业质量管理标准。

2023年12月,瞻芯电子凭借其车规级碳化硅(SiC)MOSFET产品的卓越性能和创新特点,荣获“汽车芯片50强”奖项。

作为最富潜力的科创产业发展高地,临港新片区一级市场投融资动向值得关注。临港集团发布《临港新片区2023年企业融资榜单》,既是对2023年临港新片区科技企业发展的总结与复盘,更是对临港新片区未来产业发展的预测与展望。

榜单中的企业,涵盖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多个前沿领域,124家企业、145起融资、237亿元,从天使轮到D轮,它们的成长和成功,是临港新片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生动体现。榜单不仅展示了临港新片区2023年在吸引资本投资、促进企业成长、推动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显著成就,也反映出临港新片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创新生态、提升产业链水平等方面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展望未来,临港新片区将更加着力于全过程科技创新,积极支持基础创新的“最初一公里”,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让临港不断增强生长企业的能力;更为聚焦产业生态构建,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融合发展,让完善的产业生态成为临港吸引投资最鲜明的特色;依托独特的地理和产业优势,加强与全球创新网络的链接,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

立足上海,面向世界。未来临港,充满想象。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