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很佩服敢于港股做T的朋友们,港股理论上一天可以做无限次T的哦,有人做成T 就有人做成反T,我则是放弃了短线,毕竟波段都经常有人做成反波段,追涨杀跌亏损连连比比皆是,不奇怪,不然主力怎么赚钱呢,缺乏量化能力,做成一两次T倒也正常,要是能靠连续做T把成本降成负数,不是实力系统超强就是运气超群。但其实更关键的是你瞄准的对手盘是谁,如果每天的涨跌是你的目标,当然有T不做白不做,但是若是像我明确的早期把软银当对手盘,现在把老美当对手盘,就可以不用做中短线了。老美的这招美元潮汐和主力收割散户的那些招数真的是太像了,这招用了这么多年还不揭竿起义我就不是中国人。总是把利率拉的天高,把各个国家金融市场整的不行了抄够了底再放水。从时间的角度看,港股回调很正常,毕竟首次降息大概率是下半年9月或11月还可能再降。但是长期降息这事情板上钉钉了,长期持有几年,老美欠国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不还也得还了。

如果抱有和我同样想法,关键的问题就不是中短线波动了,而是用什么资产渡过这几年最好,黄金原油就不要讲了,黄金原油都是老美控盘的一般投资者现在难捞到好处。从长期大方向来说,港股整体机会应该大于A股,AI机会大于其他行业。个人建议如果没有足够信心的话,中短期就别乱猜了,大类和行业轮动也不比做T容易。自上而下的思路就是吃定美联储降息不下牌桌,自下而上的分析主要从业务和成长方面来看。

在AI公司中,未来可能有更多更好的上市公司,但是目前来说,标的很有限,之前我也有做出列举,这里我们细分比较只包括已经上市的公司:

巨头型,在三类中偏价值低波,美股的微软 META 字节跳动(政治风险严重)等,港股以BAT为首,优点是活下去的概率最高,市场份额最大,现金流有原有业务撑腰,缺点是盘子太大,缺乏弹性,同时原有业务占比重也说明ALL IN AI对它们来说并没那么容易,看现在的实际情况还是赋能原业务,慢慢转向的方式,其中BAT 的ALL IN AI 的决心最大,像网易 美团 小米 京东 快手 金山 恐怕转型更难。

有拳头产品型的中盘甚至小盘股可以归为成长型,包括美股的一些股票(不具体列出来,变化很快,建议要有专业调研再下结论),港股商汤 第四范式 优必选 ,美图公司 金蝶勉强算,A股的科大讯飞,昆仑万维。其实能做好拳头产品而且市值不高的并不多,是我最推荐投资的一类。

有一些AI公司虽然上市了但迟迟做不成拳头产品,包括出门问问 创新奇智 云从科技 云天励飞 虹软科技 等等都不够给力,360是打算向网红经济转型对吗?这些公司都需要进一步的努力才能开拓出更好的产品和市场来。否则很容易掉队。这些归为投机型,当然如果做出拳头产品了,我们就将其重新归类为成长型,反之成长型的做垮了也变成了投机型。

我始终认为成长型的最值得长期投资,大公司缺乏弹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AI不具有网络效应,巨头的优势如果只是体现在技术和用户上,一旦越过了使用的基准红线,用户将会能不去翻墙就会图方便,能用免费就不会去付费,只要满足了用户的基准,一般就有一定的使用率。当然不同人会有不同的偏好,但这也更加说明AI应用侧难以形成显著垄断。这种情况下最值得长期投资的股票,必然是市值不大,但是整体业务和成长性好的AI公司股票。说实话本轮商汤的3倍涨幅也刚好出现在日日新触及公认的使用红线的情景之下。而至于投机型股票,只要美联储没有苗头再次出现0利率和过度量化宽松的前提下,很难有持久的长期大行情,要想在本次AI浪潮中淘到10倍牛股还是应该首选成长型公司。

成长型公司中,第四范式的主战场决策式AI业务更多的适用于数据完备的行业,虽然目前其营收相对来说较高,但是增长理论不如生成式AI,后发力量也远不如深耕者们,比较而言劣于商汤。优必选的估值当前过高,泡沫化过于明显,机会明显劣于商汤。美图和金蝶AI 应用的范围和深度不如商汤科技。剩下的的A股的科大讯飞和昆仑万维,虽然当前软件方面有一些做的比商汤更加出色,但是软件的护城河始终劣于AI基建。个人认为,对于中国AI而言,在芯片底层方面赶超有难度,那么作为底层的再上一层,AI基建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综合算力 数据 网络和电力以及高运维成本使之业务壁垒较高,商汤的多年积累有助于形成AI基建的规模效应,而这在竞争中非常重要。目前看来,AI的尺度定律决定了AI基建的行情理论上应该领先于软件和应用侧的行情,加上港股上比A股更受益于美联储降息,配置在商汤的头寸应该大于科大讯飞和昆仑万维。

竞争无处不在,市场瞬息万变,欢迎大家提出客观一些的见解分析讨论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