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公司管理层的剧烈动荡之后,大悦城在2023年迎来了业绩的继续下调。

好消息是,大悦城的净利润终于扭亏为盈了,算是挽回了央企的颜面;而坏消息是,归母净利润仍巨亏14.65亿元,而大悦城的少数股东,赚了15.87亿元。

我们在此前的文章中就曾指出,大悦城的净利润分配很“诡异”。如今看来,这种情况仍在继续。

就财报来看,2023年的大悦城,过得并不轻松。

销售表现不尽如人意,土储拿得也少了,筹资性现金流还大幅净流出。

不多的亮点,包括大悦城开了五家商场。

这种商业地产项目很有优势,可以通过REITs等各种方式,来筹集资金。

实在不行,大悦城还可以出售旗下的商业地产项目,既回流了资金,还改善了盈利指标。

一举两得。



公司股东巨亏,少数股东大赚15亿


近日,大悦城公布相关财报数据,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367.8亿元,同比下滑了7.06%。

净利润方面,大悦城在2023年录得1.21亿元。要知道,就在2022年,大悦城的净利润还巨亏22.23亿元。终于,大悦城守住了央企的颜面。

不过,虽然大悦城的净利润扭亏为盈,但是对于上市公司的股东而言,心情并不美丽。

要知道,在2023年,大悦城的归母净利润仍然巨亏14.65亿元。

相较于2022年-28.83亿元的归母净利润,虽然亏损少了一半,但还是令市场大为惊讶。

而亏损的原因,最主要的是计提减值影响。

根据大悦城公告,2023年公司计提金额达到了46.98亿元。其中最多的是计提存货跌价。

大悦城在公告中称,房地产行业整体承压,位于武汉、济南、常州、义乌等城市的项目出现减值迹象,公司针对部分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6.50亿元。

对于这种计提减值,不论是不是基于出清不利消息、美化后续业绩指标的考虑,反正这种操作是可以接受的。

不过,最让公司股东憋屈的是,辛辛苦苦过了一年,上市公司搞了巨额亏损,但是少数股东却赚了个盆满钵满。

数据显示,2023年,大悦城的少数股东损益高达15.8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40.37%。

要知道,大悦城的少数股东权益占比高达七成。正常情况下,少数股东权益占比应该和少数股东损益占比基本一致。

而当下的情况却是,权益占比近三成的大悦城上市股东,持续亏钱;而权益占比七成的少数股东,却大发利市。

简单来说就是,亏钱亏上市股东的,不耽误少数股东发财。

我们此前的文章也曾经讲到过,这种“诡异”的现象,从2019开始就持续存在了。

另外,从财报中看,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了近15亿元,但少数股东却拿走了15亿元的利润。且这种的情况,自2020年来便一直存在。

大悦城的股东们,真是苦命。



销售不佳收敛拿地,面临流动性风险


从2023年的财报数据来看,不只是盈利指标,大悦城哪哪都不如意。

首先来看销售端。

数据显示,2023年大悦城实现销售额461亿元,同比下滑18.8%,销售表现不及同期TOP50房企(销售额平均跌幅约16.3%)。

更为需要警惕的是,大悦城在重点城市的销售表现下滑明显。

根据财报披露的销售明细显示,大悦城在上海、杭州、昆明、台州、厦门和南昌等地销售贡献降幅超50%,尤其是上海、杭州销售额同比降幅近95%和74%。

连上海和杭州这样的热门城市都掉链子了,可想而知,大悦城的销售端压力有多大。

再来看土储方面。

数据显示,2023年大悦城仅新增3宗地块,土地总价款63亿,同比降幅约34%,按金额计拿地销售比仅为0.14。

如此谨慎的拿地态度,并不是不好,只是有悖于大悦城的央企地位。

要知道,在这场行业下行周期之中,只有央国企保持住了一定的扩张姿态。毕竟,这种逆势超车的机会,非常难道。

但是大悦城却没有了扩张的底气,截至2023年底,末大悦城剩余可开发计容建面1976.5万方,较年初下滑17%。

最后来看债务方面。

得益于大悦城力抓资金回笼的操作,其全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106.42亿,而投资活动现金流净流入64.45亿。

但是,回笼这么多钱,也架不住大悦城全年需要偿还的债务更多。

在2023年,大悦城的筹资性现金流净流出243.29亿元,使得其账面上的现金减少17.6%至300.8亿元。

300亿元可不是小数目了,但是若扣除受限制现金之后,大悦城的非受限现金短债比将从上年年底的1.85,下滑至1.07倍,也就是刚刚覆盖短债。

别看大悦城贵为央企,其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也是有的。



商业提供融资保障,最不济还能卖资产


当然,大悦城的财报也有亮点。

根据数据,2023年,大悦城实现投资物业及相关服务营业收入53.93 亿,同比增长24.35%;购物中心业务销售额347亿,同比增长37%。

还得是商业地产项目,尤其是这种商场,算得上优质资产。

而在2023年,大悦城实现了无锡江南大悦城、京西大悦城、广州大悦汇、成都天府大悦城、天津西青大悦汇5个商业项目的开业。

截至目前,大悦城的商业项目全国布局45个(重资产30个+轻资产15个),其中在营项目34个(含轻资产和非标准化产品),在建、筹备的项目(含轻资产)11个。

从数量上来看,大悦城的商业项目是不少,但是其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在于,是一些商业项目的推进缓慢。

比如南京江北大悦城,这个在去年3月就启动的项目,目前陷入了停工的风波。

再比如济南大悦城,目前仍处于拟建状态,未有标明开工日期,累计总投入也仅有2亿元。

优质资产是不假,但是大悦城的商业项目还得接上趟儿。

而商业项目之所以称得上是优质资产,首先是它能够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妥妥的“现金奶牛”。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通过经营性物业贷等多种形式,为房企提供现金流的支持。

综上来看,这种投资性物业,包括商场等物业项目,在当前融资环境仍然趋紧的背景之下,意义重大。

实在不济,大悦城还可以卖相关物业项目。

比如在2022年8月,大悦城就要出售上海中粮海景壹号5号楼、6号楼和7号楼三栋公寓楼。

这样做的目的,既回笼了资金,又可以改善盈利指标。

只不过,在这场央国企逆势扩张的大背景之下,同样身为央企的大悦城,居然靠出售资产来减轻压力,确实有点丢面子了。


作者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