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帆医疗(SZ002382)$  医疗器械三大平台中,我曾经最看好蓝帆医疗,他就像刚出生的鲲鹏一样,必将大展宏图一飞冲天,似大鹏展翅高飞翱翔于天宇。

但是这几年收入水平管理水平营销水平一直展示不出来,把疫情期间可转债期间赚取的近80亿现金挥霍一空,把医疗器械平台以极低的价格贱卖于国企保险,在手套业务上更是长期亏损,以极低的毛利率去抢占市场,在今年人民币贬值趋势下,手套毛利率仅为2%到5%,同比上市公司英科医疗则在20%+。仔细分析了近几年的年报季报

蓝帆或成为最早出局的医疗器械平台公司。(但是危机爆发前蓝帆医疗仍然是低估值的)

1,公司现金储备不足,公司项目太多,80亿现金仅花了3年,把自己搞成了现金流危机公司,还缺少最少25亿现金花费在手套业务,可转债回购和医疗器械平台上,在手套上,医疗器械上花费太多,拼命压低价格用现金抢市场,然而技术上落后,营销上落后是导致花大量现金无法取得收益的点。

1.1,手套上,这几季度营收不断提高,但是毛利率与可比公司相差越来越大,在一季度人民币贬值的大环境下,毛利仅1000w到3000w,毛利率极低,最近几天人民币升值不少,蓝帆毛利大概又为0或者负毛利。在未来3年到5年,蓝的手套业务只能处于0盈利或者低盈利状态,原因有,1,与可比公司差距过大,如果维持现状,英科中红等公司有足够的手牌可以打。

2,人民币未来仍将保持升值,在美元降息贬值的趋势下,人民币升值对于蓝帆来说并没有很大的手牌可以和国外国内竞争,要维持规模只能低价倾销,蓝在疫情期间积累的信誉在这几年展示出了客户其实仅看手套价格,英科虽然说信誉不太好,但是手套产品价格低,手套轻薄成本低,在英科后续扩张中,蓝很难取得优势。这是蓝未来手套业务危机。

3,医疗器械平台上,蓝引以为傲的BA9支架球囊,在这两年扩张中并没有获得市场,所以医疗器械平台被贱卖了,而蓝一昧的研发,最近两年是有不少产品获批,但是医疗器械收入却保持低增长性。蓝去年biofreedom加上BA9球囊收入提高太低,去年30%的增长性根本不符合预期,特别是今年biofreedom的营收还降低了。

按应该获取的市场来说,biofreedom取得集采外50%的份额,应该有10w支年销量,5800的售价,应该有6个亿收入,加上支架附属器械比如导管等,应该有8个亿收入,5个亿以上的毛利,然而与估算量相差太大。

而栢滕球囊(ba9)球囊在去年获得的营收也很低很低,在省域集采中价格6000左右,量也很低但是去年下半年却没见放量,而除开省集采中,栢滕球囊在去年今年对于医疗器械营收几乎看不到他的存在和增长性。(莫司类球囊是雷帕霉素球囊升级品,占据20%的市场估算不过分)

3,医疗器械平台对于新品的营销太低,两大王炸品类贡献营收估算大概在5000到1个亿,与上市前估算15到20个亿营收相差太大。而医疗器械平台花费太多,在股权价值上去年审记仅为50亿估值,(并入的瓣膜企业都花费13亿现金了)与BA9的专利价值不符合(21年可比公司上一代产品卖出了80多亿价格)

二,蓝帆未来现金需求量很大,包括手套业务正常运营,升级改造,还有已经花费10个亿的100支丁晴手套厂房后续是否继续建设,还有医疗器械平台投入包括上海总部(这是蓝帆医疗出钱,不是蓝帆栢盛出钱,不算在蓝帆对柏盛投资款)以及可转债15亿的回购。

如果现金流一旦出现危机,那么手套业务停滞甚至停止运转是可以预见的,医疗器械平台花费五十亿的投入也是打水漂。

三,医疗器械上,微创乐普虽然说也不好过,但是他们在医疗器械的竞争上是强于蓝的,一旦出现行情回暖,蓝的竞争力以及未来的爆款品能否取得优势,这点很令人怀疑(23年的航母旗舰品还没获得审批,而乐普已经获得审批,并且今年董事长据说这款品类能贡献3到4亿营收)(如果蓝先获得审批,参考biofreedom和栢滕球囊,也只有几千万收入。和老大哥乐普的半年吃下三五亿营收差距太大)

竞争力如此弱的手套以及医疗器械,能否在24,25年突围,实在是令人窒息。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