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金正在重返中国股市,近期中国资产脉冲式大涨,港股更是早先一步迈入“技术性牛市”。北向之水齐涌,“聪明钱”有太多秘密。


今日早间,在外围市场整体低迷的背景下,A股市场走出独立行情,外资再次涌入抄底,北向资金早盘净流入超100亿元。(数据来源:Wind)


“五一”前后的几个交易日,北向资金均出现大幅净流入。再拉长点看,今年以来,北向资金净流入金额已达854亿元,为去年全年的两倍。(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5.9)


随着外资回流,包括A股和港股在内的中国资产走势强劲。外资重返中国股市?背后有何驱动?观察北向资金的动向有什么意义?北向资金的动作对A股又会带来哪些影响?

来聊聊。

01

北向资金的来龙去脉

在我国股市当中,“北”一般指的是沪深两市的股票,而“南”就是指港股。

“北向资金”又被称为“北上资金”,顾名思义就是从南边的香港向北边沪深两市流入的资金。类似地,“南向资金”就是从内地流入港交所的资金。

事实上,这两个概念都是从“陆股通”引申出来的。陆股通可以分为沪股通(2014-11-17开始交易)和深股通(2016-12-5开通),分别对应着在香港开户的投资者“买上交所股票”和“买深交所股票”。

2018年5月陆股通额度扩容和A股“入摩”、“入富”、“入标”进程的陆续开启奠定了北向资金初期系统性净流入的模式,随后与公募基金一同成就了2019-2021年的核心资产行情的形成。

至此,以陆股通为代表的国际资金被冠以“聪明钱”美誉,逐渐成长为A股市场上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虽然都被称为“北向资金”,其实内部还可以大致细分成以下两类:做长线的配置型资金和做短线的交易型资金。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根据北向资金的托管机构类型来大致分辨其资金属性。从各路资金的流动情况当中,也能窥得端倪,主要分配置型和交易型,两类资金具有不同特点:

配置型外资:多指托管于外资银行的资金,具备“长期持有”和“价值投资”的行为特征,金额占比大。
交易型外资:多指托管于外资券商的资金,通常高频交易,成交活跃,风格多样,金额占比小,受日常汇率调整和市场波动影响更为显著。

北向资金的动向值得投资者去留意。因为整体而言,作为海外资金进入A股市场的重要渠道,北向资金的阶段性的净流入流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外资对于A股市场投资积极性。

而且在日频的资金流数据中,北向资金更多是以机构资金为主,能更及时和清晰地反映出海外部分投资者对于市场的看法,是一种非常便利的短期择时和观测市场情绪的工具。

02

北向资金的动态观察

外资进入A股,主要可以通过陆股通、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和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三种方式,但在外资的持股渠道中,陆股通占比接近90%。

自陆股通开通以来,外资借道陆股通流入我国股市的步伐便在逐步向前,截至2024-5-9,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人民币1.85万亿,已经成为A股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5.9)

北向资金累计年度净流入趋势

(来源:Wind)

如图所示,2021年市场风向有所转变后,北向资金的净买入力量仍旧展现了较强韧性。

直到2023年8 月,出现了一个插曲,受美债利率再度上行、国内经济数据显示复苏偏缓等因素影响,北向资金加速流出A股市场,数据来看本轮流出远超历史极值。

似乎各路报道都对“北向资金”保持了高度的关注。当北向资金大幅净流入时,投资者经常会对A股未来的走势预期较为积极,而大幅净流出时则会相对偏悲观。

如前所述,作为一种便利的短期择时和观测市场情绪的工具,北向资金流入流出的数据确实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海外投资者对于中国资产的看法,因而一时间,悲观的声音甚嚣尘上,资金面的负反馈也使得当时的A股市场深陷漩涡。

来到2024年2月,格局起变化。A股奋力走出负反馈的漩涡,企稳回升以来,北上开始转为明显净流入,陆股通持有A股流通市值连续 3个月回升,占流通A股市值比重相应上升。外资重回净流入下,北上资金年初至今行业净流入与一级行业表现的秩相关性再度进入强相关区间。

在当前A股市场增量资金有限的环境下,北上资金的流入流出仍然是A股重要的边际变量,从而导致北上资金的流动对A股及其风格、行业的表现具有较明显的影响,也为投资者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到了近期,北向资金的流入势力更加清晰,甚至在4月26日净买入超224亿元,刷新陆港通单日记录。那么近期涌入的资金,都去了哪里了呢?北向资金分类不同,其净流入行业也有区别:

卖方统计,从行业偏好上,近三周托管于外资券商(主要是交易型外资)的北上资金集中净流入医药生物、非银金融、银行、有色金属,而托管于外资银行(主要是配置型外资)的北上资金集中净流入银行、有色、食品饮料。(数据来源:Wind,招商证券)

可以看到,与其过往的审美基本相一致,北向资金整体持仓有着较为强烈的风格属性,长期偏好大盘成长,总体来看依旧青睐大消费、大金融及电新等领域,专注于优秀的基本面、重视企业盈利。

03

北向资金的重返驱动

全球资金重返中国股市,大幕开启?可以发现,近期看多、做多中国资产,仿佛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牵引资金涌入中国股市。北向资金近期重返的秘密,又是什么呢?

“水往低处流”的增配逻辑长期看始终有效。在外资巨头看来,当前中国资产已成为全球股市的价值洼地,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情绪、偏好和兴趣明显改善。

说到底,是全球资金再平衡的角力,大势风云变幻,全球资本正在面临重新定价与洗牌。

当前,一边是美国4月非农就业、PMI 等弱于预期,中美名义增速差的收敛,成为中国资产价格修复的核心因素;另一边是鲍威尔立场“转鸽”,释放了不会重新加息的信号,美联储首次降息预期从11月提前至9月。

降息叙事下美元“易下难上”,当强美元成为“强弩之末”,部分先知先觉的资金外溢到以A股核心资产和港股为代表的中国资产洼地,相比之下,美、日、印等主要市场的估值都处于高位,中国资产却是性价比更优的地方。

从全球宏观看,一度主要矛盾为:中国 “生产走强、需求不足” ,美国“经济韧性、通胀承压” 。事实上,这一矛盾实际已存在将近一年半的时间,中美缺少周期律动,更多是停滞在各自周期位置进行波动。

而4月以来,随着国内地产政策托底和财政发力,经济基本面信心有所恢复,叠加中美互动的频繁,市场逻辑逐渐转向交易“中国经济边际改善、美国流动性边际宽松”,与此同时新“国九条”的发布进一步优化了中国资本市场的生态。

随着全球金融条件和国内市场环境、经济基础的持续改善,瑞银、高盛等外资机构表示看好A股市场未来投资机会,纷纷唱多中国资产,回补中国的动作也明显增多,全球资金选择重返中国股市,看多做多曾经熟悉的优质资产。

毕竟站在全球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对于手握美元资产的投资者而言,在本轮美元潮汐中没有积累泡沫、甚至全然低估的中国资产,或许就是目前更优的对冲策略。

风险提示

本资料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以上内容不构成个股推荐。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场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码字不易,感谢您的“分享”“点赞”“在看”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