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通威宣布其盐城基地成功下线首件TNC-G12R-66版型组件。

这是继4月10日通威南通基地宣布首片TNC-G12R-48版型组件成功下线之后的又一新版型产品。至此,通威已实现了TNC-G12R大矩形组件的全面供应。

此外,华夏能源网注意到,4月22日,通威合肥基地还宣布TNC-G12-66版型高效组件成功下线。

通威这一系列动作,产品升级是重点,目标方向则是快速增长的分布式大市场。

2023年我国分布式光伏以96GW的新增装机规模,创下历史新高。据业内预测,2024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将超过100GW。于此同时,分布式光伏的“痛点”问题也愈加清晰,满足分布式场景需求的优质产品依然稀缺。

挑战就是机遇。在组件领域“后来居上”的通威,正瞄准行业痛点向分布式市场吹响了“冲锋号”。近期接连下线的210系列、210R系列大板型组件,就是其开疆拓土的利器。

飞速狂奔,分布式光伏市场痛点很痛

近三年,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分布式光伏装机快速增长。到2023年,分布式光伏以254.44GW的累计装机规模,占到光伏总装机的四成份额。

按照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的规划,到2025年,配电网的承载力和灵活性将容纳5亿千瓦左右分布式新能源的接入。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分布式还将翻倍增长。

广阔的发展前景,使得分布式光伏受到各方青睐。不仅各家组件龙头纷纷布局,还吸引了大量跨界资本涌入。

在终端市场,业主自投分布式光伏尤其是工商业分布式的规模不断壮大。在江浙沪和珠三角地区,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的自投比例已达到30%-40%,并且还在逐年上涨。

不过,“硬币”的另一面是,受制于土地资源紧缺、安装场景复杂等因素,分布式市场存在着诸多“痛点”,成为客户在选择投资分布式光伏时的障碍点和需求点。

土地资源紧张是限制分布式光伏发展的一大障碍。一方面,土地资源紧张使得很多地方无法安装光伏电站。即使能安装,受限于土地面积,可安装的光伏组件也较少,发电有限,收益不高。这就要求应用于分布式的组件版型不能太大,转换效率要高,且双面率要高。

如今,竖式安装正成为分布式的一种新趋势,竖起来之后很多地方就都能用了,但对组件的性能要求也要高很多。

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沈文忠教授表示:竖式安装不仅能摆脱土地资源紧张限制,还更符合现在的分布式政策。“不同于屋顶光伏电站中午发电高峰所带来的消纳压力,竖着安装方式的发电曲线是中午的时候发电量并不太高,但是早晚的发电总收益还是不错的。”

“竖式安装还催生了非常多的应用场景”,沈文忠提到,因为中国组件价格便宜,欧洲已经将组件用来做围墙。但其实组件还可以用作高速公路上的隔音屏障。目前组件和隔音屏障的价格相差不大,组件做屏障,美观、隔音又能发电。这种不分东西南北的场景就对组件的双面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分布式光伏因为复杂的安装环境,对组件的适配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分布式光伏电站越来越多地进入公共建筑、商业建筑等人群密集场所,人们也对光伏组件的的安全、美观有了更高的期待。

“未来分布式领域一定是轻便美观、发电效率高、多场景适应性的光伏组件更受欢迎。”沈文忠教授说道。

优质产品,满足分布式不同场景需求

针对分布式光伏市场的发展新趋势和痛点,通威推出了基于TNC高效电池技术的G12R和G12系列组件,以更高收益、更优设计、更可靠性能满足分布式客户的更多需求。

TNC-G12R-66大版型组件最高功率可达630W,相较于182-72N型组件,功率最高提升45W+,效率最高提升0.6%。组件功率、效率的提升使得土地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相同条件下,G12R组件较182版型组件土地使用面积减少8.73%,在同等面积下可带来更多收益。

而TNC-G12-66组件,相比182-72N型组件功率更是提升130W,最高功率达到715W,开启700W+高功率时代。

在工商业分布式场景中,TNC-G12-66组件也展现出更高装机容量和更低EPC成本等优势。以彩钢瓦屋顶为例,其装机量相比N型182-72组件提升了8%,EPC成本则降低了3.78%。而在户用屋顶光伏系统中,使用TNC-G12-66组件相比N型182-72组件,开发和建设费用降低了3.9%,租金费用降低了10.08%。

在设计方面,通威TNC-G12R-66大版型组件尺寸为2382*1134mm,更“瘦长”的特征使得安装更加便捷,显著降低工商业、户用等分布式项目BOS成本。实证数据表明,通威TNC-G12R组件可降低BOS成本2.01%,降低LCOE1.19%。对于海外项目,这一版型组件则以对集装箱空间98.5%的利用率实现了集装箱运输最大化的“顶格”设计,降低运输成本4%以上,从而提高终端收益。

实证数据表明,通威TNC-G12R组件BOS成本和LCOE成本优势明显。

此外,TNC-G12R-66大版型组件还具有高度系统和地域适配性,不仅与市面上主流的光伏配套产品兼容,还能适应高寒地区、高海拔地区、湿热气候区等种种复杂环境,可满足海内外大型地面电站、分布式等应用场景不同需求。

据沈文忠教授表示,相比于PERC60%-65%的双面率,TOPCon的双面率则可达到80%-85%,也更适合竖式安装。

值得一提的是,TNC-G12R和TNC-G12系列组件还都具备超低衰减特性。其中,G12RN组件首年功率衰减在1%以下,逐年线性功率衰减仅0.4%。

“通威TNC-G12R和TNC-G12系列组件的推出,向高功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不仅提高了组件转化效率,还一如既往地保证了产品的稳定性,从而带动光伏系统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浙江中拓光盈(杭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全国业务总监刘波评价说。

厚积薄发,四大优势铸就行业领先实力

“通威的风格是要么不做,要做就是前三,争取第一。”甩出这句话的2022年8月,身为硅料和电池片双龙头的通威宣布全面布局组件业务。不到两年时间,目前已形成盐城、南通、合肥、金堂四大组件基地。

组件环节,通威虽是后来者,发展势头却极其迅猛。在组件产品竞争激烈的2023年,通威连续中标华润电力、三峡、中电建、国家能源集团等央国企的大型项目,年出货量跻身2023年全球组件出货榜单TOP5。

攻占市场势如破竹的背后,是通威在产业链规模、深耕技术、智能制造和品控管理方面领先于同行的四大优势。

产业链方面,通威形成了高纯晶硅、电池片、组件以及渔光一体电站终端组成的横跨上中下游的完整产业链。目前,通威拥有45万吨高纯晶硅产能、95GW太阳能电池产能以及75GW组件产能,一体化规模布局奠定了其参与市场竞争的成本优势。

技术积累方面,通威早在多年前就已开始了对N型电池技术的研究。2019年,其TOPCon、HJT等电池生产技术研发已取得一定进展。TOPCon路线下自主研发的“TNC”技术,曾荣获“2022年度N型光伏组件技术突破奖”。TNC电池具备高双面率、超低衰减、更优温度系数、弱光响应好等性能优势,年报显示现量产平均转换效率26.26%。

HJT路线下,通威自主研发了THC技术,并建有我国首条GW级HJT生产线。4月29日,经权威机构TUV南德认证,通威的HJT组件在2384*1303mm标准尺寸下,最高输出功率达到762.79W,组件效率24.56%。

在组件研发上,通威同样有多年的技术储备——到2022年年末,通威的组件申请专利数量已高达422件,获得授权专利229件。

通威的智能制造,以其先进性引领行业降本增效。以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盐城基地为例,全部工序实现自动化生产,并将物流和信息流深度融合,从而实现全流程信息可视化管理。在同等人员和工时下,产量可提升20%,生产效率提升10%。据通威太阳能(盐城)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翟绪锦透露,相比同行业,盐城基地单吉瓦用工量节省至少20%—30%。

通威太阳能科技盐城基地智能制造生产线

在品质管控方面,结合MES系统,从来料选控、生产过程管理、多环境测试认证、质量体系流程、出货品质检验、专业客户服务六大维度,通威实现了质保体系全流程管控。TNC-G12和TNC-G12R组件产品还通过CQC、日本JPEA、意大利防火等认证,以过硬的品质提供12年材料质保和30年功率质保。

以上述雄厚实力为基础,通威在分布式市场的开拓突飞猛进,2023年在分布式市场的销量达到9.3GW。在分布式这片潜力无限的蓝海市场,通威威力无比,值得期待!

(转载请标明出处,文章来源:华夏能源网)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