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逐步停止新增贷款,仍保留相关通道业务

近日,被称为“烟花第一股”的熊猫金控又一次收到证监会的问询函。

5月9日,上交所对ST熊猫出具《关于熊猫金控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要求公司就小额贷款业务、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以及烟花业务等情况进行解释说明。

(图源:上市公司公告截图)

本次问询函关于小额贷款方面需要补充说明的主要包含5点:

1、报告期内新增贷款贷前审批及贷后管理相关情况,并结合以前年度有关小额贷款业务内部控制制度整改情况,说明报告期内继续发放贷款的原因及合理性;

2、报告期内新增贷款的主要情况,区分借款人性质,列示主要借款人放款时间、期限、金额、用途,款项逾期及催收情况;

3、自查并核实报告期内新增贷款资金真实去向,是否最终流入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控制的相关账户,是否存在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4、与昆朋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4.36 亿元贷款债权转让协议履行情况等,以及有关回款的主要用途和去向,是否流向昆朋资管及其关联方控制的相关账户;

5、单项计提减值的 3.28 亿元贷款主要情况等。

小贷业务仍在开展

熊猫金控旗下共有两家小贷公司,分别是广州市熊猫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西藏熊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根据2023年报,广州熊猫小贷总资产9894.22万元,营收377.82万元,亏损11737.74万元。

西藏熊猫小贷总资产5032.55万元,营业收入376.23万元,亏损11639.37万元。

2023年4月,熊猫金控曾公告表示,公司将加快缩减小贷公司贷款规模并有序停止小贷业务,力争2023年年内彻底停止类金融业务。

根据年报和本次问询函可以看出,其小贷业务还在开展中。

熊猫金控为何难以割舍小贷业务?

实际上,2023下半年,熊猫小贷已逐步停止新增贷款业务,但仍保留相关通道业务。这一点,熊猫金控在《2023年度业绩预亏公告》中也有所提及。

(图源:上市公司公告截图)

所谓通道业务,即小贷公司利用牌照与助贷平台和贷超合作。

该业务模式下,助贷平台借牌照资质包装流量业务,以适应上游渠道的合规要求。合作模式可分为App上架、信息流广告开户及拒量对接。

比如App上架,小贷公司以运营主体的身份,帮助助贷和贷超上架产品,包装资质,而实际上业务由助贷方运营。

另外,贷款广告信息流准入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持有互联网小贷牌照,以放款的名义接入流量平台,广告页可引导下载相关贷款App;另一种是助贷表单业务,仅仅通过表单获客,无法下载App。

这种通道模式下,互联网小贷牌照比较受追捧,尤其是没有上架过App,没有在信息流广告平台开过户,且没做过贷超业务。

据某贷超负责人透露,此前,熊猫小贷在朋友圈广告投放的力度很大,并把朋友圈的投放业务交给了上海某家代运营公司负责,有多个线下助贷平台借助熊猫小贷的资质在朋友圈投放广告。

这种合作模式下,租赁小贷牌照的综合市场价在几十万元左右一年,另外,线下助贷方在微信朋友圈“加白”还需给平台缴纳100万元保证金。

旗下P2P被立案,实控人被批捕

熊猫金控除了烟花和小贷,还曾布局P2P业务。其子公司银湖网P2P网贷业务于2018年4月暴雷。

2019年6月,银湖网已被北京东城区公安分局经侦支队立案侦查,截至目前银湖网的P2P风险化解工作尚未完成。

关于银湖网兑付问题,熊猫金控也曾收到过问询函。熊猫金控的解释是:银湖网主要采用P2P网贷的金融模式,通过撮合投资人与借款人在平台完成投资与借贷行为,并从中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所以上市公司不承担连带兑付责任。

2022年10月,熊猫金控披露了《关于公司实际控制人被采取强制措施的公告》。实控人赵伟平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已经被采取刑事拘留措施,并签署了相关通知书。

(图源:上市公司公告截图)

至于小贷业务,2023年财报中提到,今年熊猫金控将加速推进小贷业务存量债权的处置工作,债权出清后两家小贷公司将视不同情况,分别采取股东间优先转让或直接注销的方式彻底退出小贷业务。

截至5月10日收盘,ST熊猫股价为9.52元,总市值15.8亿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