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连续下降的原因:股价从高峰时期200亿跌到40多亿,已经跌去70%多,调整非常充分;连接器总体的毛利率是比较稳定的,22-23年基本都是27%左右;23年收入有下滑,利润大幅下降的原因更多的是净利润率下降带来的影响,主要是公司处在一个产能的投入和扩张期。(研发投入、海外工厂的建设、股权激励的费用以及管理变革费用)
对机会的判断:制造业的主要机会来自于产能的扩张周期,抓住产能的扩张周期即可把握一轮上涨行情,目前瑞可达从上市后进行了一系列的规模扩张行为,无论是国内的产能还是海外的产能都进行了比较大的扩产。(报表上反应的是前置的费用;)连接器行业又是一条千亿级的赛道,出海毛利率和净利润率都远超国内市场,随着公司海外产能的释放,预计将迎来收入,利润,估值三击的阶段。(海外预计利润率将高出10个点,无论是泰科还是安费诺,都是几百亿美金市值的公司,中国在制造业上的优势体现一定会在连接器上复制)
在扩张型公司中,要选择需求有保证的,扩张的产能如果没有需求反而成为了拖累,恰好连接器是一个以销定产的商业模式。
总体的印象:瑞可达潜在的标签是高压连接器,国内第二,仅次于中航光电,换电连接器国内第一(23年不及预期的一部分原因就是换电连接器的不及预期,预计24年这块是恢复增长)连接器出海(国内连接器);22年公司海外营收占比10%左右,23年美国和墨西哥工厂都已经于Q4投产,23年海外占比在12%;24年海外营收的占比会进一步的提升达到20-30%左右(国内连接器厂商里面唯一连续接单海外大单的公司,且配套特斯拉这块做得最好,份额很高,无论是特斯拉的车还是储能power wall,还是机器人都是用的瑞可达的连接器,海外戴姆勒,通用,福特,陆续都有给到单子,足以证明公司在海外的竞争中是有一些优势的,毕竟海外是泰科等大厂的大本营;这点也是走出和中航光电差异化的路线,中航利润大头是军工,国企属性,很难在海外设厂拿单,这种差异化路线留给瑞可达毕竟好的发展路线,公司也是为了出海放弃了军工业务);
有别于市场超预期的点:高频高速目前的标签是电连技术,但瑞可达在技术上的布局也是比较领先的,通过21-23年的努力,公司在高频高速连接器这块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进展,定点了类似小米SU7,理想的mega,L6;深蓝和阿维塔,华为M7,M5等等比较有流量的车型,对于高速的陆续放量应该是值得期待的;
连接器国内的竞争格局:连接器市场是一个需求不断增长的行业,尤其是电平台的推广下,类似新能源汽车,储能,人型机器人,以及目前较火的低空evtol等等都需是连接器的增量市场,这是一条非常优质的成长赛道。海外给与连接器(泰科和安波福等估值都是很高的,长期10个点左右增长,但是有30-40倍左右估值,就是因为赛道是长期在持续增长的)
国内:中航光电利用自己军工连接器的利润在打高压连接器的市场,国内的价格竞争是比较激烈的。出海是一条宽广的道路;
产能建设情况:
四川绵阳工厂 IPO 募投项 目已经全面投产,泰州工厂一期已经完成,苏州第二工厂正 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公司未来会形成国内苏州本部、四川 绵阳及江苏泰州三个主要生产基地。国外墨西哥和美国工 厂已开始投产,产能处于爬坡阶段。公司IPO+增发+可转债新增产能大概是年产3200多万只的连接器;
产品矩阵:高压大电流连接器及组件,换电连接器,智能网联系列连接器,CCS,充电桩,液冷充电枪;下游的应用场景:新能源汽车及储能,通信,工业轨交及医疗;公司23年年报中大量提及了AI数据中心相关连接器;
增量客户情况:2024年公司将会有更多合资品牌车厂、海外品牌 车厂以及储能等新老客户新项目量产;公司是特斯拉的核心供应商,旗下的电动轿车,电动SUV,电动皮卡,充电设施,储能等提供了100多款产品。公司2023年5月15日获得欧洲车企CCS 15年项目定点,前8年金额30亿人民币,5月19日获美国光伏公司1.09亿美金订单。小米SU7 连接器核心供应商;
利益绑定情况:2024年公司进行了员工持股计划,目前已经上车,成交均价30.48;
股价催化:23年Q4公司已经出现了单季度的收入和利润的拐点,24年需要季度业绩的进一步确认。
24年Q1,收入实现了同比快速的增长,利润同比还是一般,但是扣非是有明显的季度环比增长。报表验证了公司仍然处在新一轮的扩张起点上。
估值:24年预期收入是25亿,2.4-2.5亿利润,对应目前估值不到20倍;展望2,3季度,单季度利润有望明显的增长,迎来eps和估值的同步扩张,同时随着利润和股价的上涨,海外逻辑的叙事也将展开;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