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长提醒:本文内容仅对合格投资人开放!

 

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并且符合这些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一)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二)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说明下,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最后,私募基金风险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哦~


厂长的话

去年瑜瑶爆雷的事才刚过去几个月,二级私募又来了一颗大雷。昨天,各个资管群都在说浙江瑞丰达资产爆雷跑路的事。据中国证券报获得的信息,瑞丰达资产的实际资产管理规模超过30亿元。上次是底层没托管,净值造假,这次又出了什么幺蛾子呢?

又有私募爆雷

昨天下午,有投资人在资管群吐槽,上个月赎回的浙江瑞丰达资产的产品资金一直没到账。

接着不少朋友表示瑞丰达已经跑路了,由于没有官方消息,厂长也是等子弹飞了一会儿,只私下里做了交流。

根据第一财经的报道,今天中午警方已经查封了瑞丰达上海办公处,算是从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这件事。


厂长从瑞丰达的股权架构上也发现了一些猫腻。


瑞丰达的股东之一为上海青承文化俱乐部有限公司,而后者投资的公司又与日赢投资控股有所关联。

数据来源:天眼查


根据券商中国的报道,瑞丰达公司办公室与日赢集团办公地相连。


另外还有业内朋友表示瑞丰达就是日赢集团旗下的,这波人以前是做P2P的,压根不懂投资和私募。。。

瑞丰达的一位基金经理张日阳也是去年才入职,而孙浩翔、丛立峰等两位基金经理都无法在基金业协会上查询到。


数据来源:基金业协会

其实上面的公开背景信息已经足以给投资人警示。

但根据厂长了解到的情况,这次还有部分机构和自营资金踩雷了瑞丰达。

然而瑞丰达是一家以主观多头策略为主的私募,印象里,这两年很少有机构资金会愿意投主观私募,即便投了,金额也会比较少。

一般来讲,产品的底层投资标的可以通过估值表看到,真的不太清楚踩雷的机构到底是风控缺失还是抱有侥幸心理。。。

上次杭州那家是净值造假,这次瑞丰达出问题暂时还无法确定是否为净值伪造。但目前没有看到无券商托管的问题。

从瑞丰达的重仓来看,净值如此“美丽”,很可能是用较少的资金去操纵部分新三板个股的股价做出来的。

根据年报,瑞丰达重仓多只新三板个股,包括嘉天健、赛融信、味福记、友联盛业、农匠科技、浩添储能等等。

其中味福记的前10大股东里,有6个都是瑞丰达相关的产品。


数据来源:同花顺

新三板的股票大多都没有啥流动性,这6只股票在2023年上半年之前也基本没啥交易量。


不过从去年7月开始,成交量开始活跃,股价也都有大幅上涨,瑞丰达也非常“凑巧”的成为了这6家公司的新晋股东。


瑞丰达可能和之前爆雷的雷根事件比较类似。


当时雷根就是通过多个下层产品投到一些没流动性的股票上,然后来回对倒交易拉升股价,把基金净值曲线做漂亮。


然后吸引投资人入场,再用募集的资金高位接盘,自己再套现跑路。


这几年投资人也变精了,只是纯粹用高收益低回撤净值曲线很难募到几十亿的资金。


根据投资人那边的消息,瑞丰达去年在市场上疯狂找优先资金,给到的优先级收益在8%-10%左右,劣后优先比为1:3。


瑞丰达的产品没有通过信托搭建优先劣后的结构,而是让投资人购买优先份额,劣后份额由管理人直接打款25%作为“保障”。


一方面优先收益给的多,另一方面管理人出资劣后“兜底”,总有不怕死敢冲进去。。。


既然当下警方已经出动,咱们静待事件的后续发展。


问题私募的共性

老实说,这几年确实有一些二级私募弄虚作假,欺诈投资者。


但问题私募在整个二级私募里占比真的不多,大家没必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投资人很多时候只需要有一定的简单常识就能够分辨。


厂长也总结了几个常见的问题私募共性供大家参考。


变态的产品业绩曲线


展示一只爆炸收益且较低回撤的产品,是骗子私募用来吸引投资人的常见手段。


毕竟业绩不行,很难让人关注。


但是这只代表产品永远不会让投资人买到,能让申购的是所谓“同策略”的其他产品。


这类挂羊头卖狗肉的方式,过往屡试不爽,比如曾经红极一时的建泓时代。。。


旗下产品曾经8年收益高达48倍,一度吸引了不少渴望高收益的投资人。


然而投资人在买了所谓“同策略”产品后,发现业绩与代表产品相差巨大,随即选择举报。


去年8月因未及时向投资者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内控管理存在缺陷等问题,公司被中基协警告。


去年10月17日建泓时代投资因决议解散,拟申请注销登记。


底层投向流动性差的公司


无论什么策略,只要底层资产投向流动性较低的新三板个股,请尽量规避。


新三板大多数个股都不具备投资价值,也不具备流动性,投资和投机属性都没有的时候,你投这样的产品干嘛呢?


反而这些个股的大股东很多都在想办法让别人接盘自己的股权,也很容易被一些骗子利用来接盘出货。


比如瑞丰达、雷根等等。

基金经理、持牌机构股权占比低

最开始了解一家私募都可以从天眼查开始查询股权结构。

如果基金经理股权占比较低,或者没有正规持牌金融机构持股,那大家还是得多留个心眼。


承诺过高的“固定收益”


从现在的市场行情来看,私募能给个5.5%的优先收益已经很不错,瑞丰达去年居然能给到10%。。。


一般追求年化6%-8%的资金都会去投一些中性、套利策略产品,投主观多头的优先确实比较少见,没对冲,杠杆比例还这么高,正常的机构资金应该不太会愿意下手。


总的来看,年化20%没回撤,年化30%回撤1%,年化50%回撤3%,这样的产品不是没有,过往几年有一些核心策略确实能做出来,但这么赚钱的东西为什么要做成资管产品卖给客户?


自营资金基本都打满了,要不然也是业绩报酬提很高,最终投资人的到手收益基本都不会特别亮眼。


对于绝大部分投资人来说,能在市场里找到且有额度的的基本只能是相对收益较高,相对回撤较小的产品。


所以最好摒弃天上掉馅饼的想法,高收益的背后通常就是高波动,想要赚大钱,就得有亏大钱的觉悟。


当然,有些私募表面也看不出太多问题,一些深层次信息可能需要进一步了解才能判断。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