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今天投资的不是基金,而是真实的母鸡。从消费的角度,当市场上的母鸡价格从一只30元涨到一只3000元,投资者会被贪婪冲昏头脑怒买10只吗?当市场上的母鸡价格从一只30元跌到一只3元,投资者会痛苦不堪,天天想着要不要割肉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为什么面对母鸡时能做到低买高卖,投资基金时却不由自主地低卖高买呢?两者最大的区别,一是大家面对母鸡的第一反应是它的消费价值(吃),所以贵了就少吃不吃,便宜了自然多吃。而投资基金时大家不想吃基金,只想要基金的价差。二是投资母鸡时大家对母鸡很熟悉,心中对母鸡有价值锚。大家对基金的熟悉度可不一定了,对基金的价值中枢在什么位置,就更是难以评估了。正因为心中没有锚,才会跟着市场的价格趋势、跟着别人的观点来回操作。

其次,看账户时经常换算成现金来看。比如持有某基金100份,当日净值1元,展示的就是100元(100份*1元)。如果净值跌到了0.9,展示的就是90元(100份*0.9),这10元的浮亏令人痛苦。但是从客观存在看,账户里始终是100份基金,只不过份额的市价在不断来回跳动。

如果把账户里的基金转换成母鸡,我会更愿意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账户里到底有多少只母鸡,而不是只关注母鸡的市价到底是怎么跳动的。我们能从巴菲特致股东的信里经常发现类似的角度。在这些信件中,巴菲特花了大量的篇幅阐述组合中的母鸡是否毛色变得更亮,体重变得更重,肉质变得更美味;而不是对母鸡的市价涨了跌了耿耿于怀。

所以,找出和关注基金(资产)的价值锚很重要。它令我们独立不从众,更有底气耐心等待。

$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混合C(OTCFUND|008970)$$睿远稳进配置两年持有混合A(OTCFUND|014362)$$睿远稳进配置两年持有混合C(OTCFUND|014363)$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