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辰新材料有限公司新能源材料循环再利用项目(一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批复公示。

该项目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开发区金港工业园区,购置数台生产设备用于三元粉料湿法冶炼。

项目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拟投资1.5亿元,计划于2024年12月建成投产,建成后预计能达到22383.72吨三元前驱体产能;二期项目拟于2025年9月建成投产,二期项目建成后相关产品总产能将达到10万吨/年。

01 退役电池进口提上日程?

“动力电池如何回收利用” 一直都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近些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繁荣为电池回收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按照动力电池5-8年的正常使用寿命来看,我国2015年-2018年生产销售的新能源汽车也已经“退役”。

产业研究预计,到2028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包将在300万吨左右,2030年将在400万吨左右。

在国家强调新质生产力、绿色低碳,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之际,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不断受到关注。

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

《意见》指出:组织开展生产者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推动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品质量认证;研究旧动力电池进口管理政策等。

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推动开展汽车以旧换新。

《方案》提出“将探索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再生塑料、再生金属等再生材料使用情况信息化追溯系统。及时完善退役动力电池、再生材料等进口标准和政策。

值得关注的是,两份文件中均提及“退役动力电池进口”等相关内容,退役动力电池进口正在逐步提上日程。

这无疑将推动国内电池回收行业与海外市场接轨,有望进一步促进了电池回收的商业化、标准化。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久前生态环境部印发《固体分类与代码目录》和《固体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发布指南》中,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电池以及电池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料等被划分为可再生类固体;家庭日常生活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废弃动力电池和家用电池被划分为可回收物。

02 欧盟再添政策新规

当前,我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企业出海都非常关注海外相关政策。

自欧洲议会去年通过了《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后,欧盟不久前对新能源电池再度提出新规,要求报废后的动力电池必须运回生产国进行处理。

这也意味着,电池制造商需要负责回收和处理其生产的电池,迫使电池厂商布局、完善电池回收体系。

从积极角度来看,欧盟新规的要求是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近年来,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在内的电池企业都在电池回收领域持续加码,并将产能逐步拓展至海外市场。

早在2018年,宁德时代就在德国投资设立了首个海外电池工厂,配套建设电池回收中心。

2023年,宁德时代宣布,正与欧洲的一个合作伙伴商谈在欧洲建立多个电动汽车电池回收站,也在寻找合作伙伴在北美建动力电池回收站。

比亚迪也从2015年开始建立针对电池拆解回收专门研发团队,主要采取湿法回收技术路线。

国轩高科在去年与日本爱迪生能源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开拓日本储能和回收市场。

在新规影响下,这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回收成本,还能确保资源回流,无论是对于可持续发展还是对新能源产业链出海,都有积极意义。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