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6367万千瓦,占新增装机的92%。我国能源转型正不断加速,但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不稳定性、周期性也对新能源体系建设提出了挑战。

作为此题目前的“最优解”,新型储能及氢储能技术众目所瞩。在2024中关村论坛——碳中和碳达峰科技论坛上,专家提出,随着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对长时储能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氢能储能、电化学储能等技术将以己之长,补上新能源体系的“短”板。

“储能被称为能源革命的关键支撑技术。”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海生表示,“2023年,我国储能产业经历了高速发展的一年,具体表现为储能技术迅速发展、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政策持续向好、产业竞争加剧。”

“目前我国新型储能产业正处于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化的阶段,其特点是部分技术实现国际领先、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并形成了多种商业模式。”据陈海生估计,2025~2030年,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将进入全面商业化阶段。

他进一步指出,新型储能未来会成为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或重要主体,电力系统将由“源—网—荷”刚性链式系统变革为“源—网—荷—储”柔性网状系统,新型储能将作为电力系统的第四个主体,占到整个电力系统经济体量的10%~15%,成为万亿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规划、政策,促进和鼓励储能项目开发建设。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随后,国家能源局通过推动技术创新试点示范、强化新型储能调度运用等措施,促进新型储能多元化高质量发展。

在多项政策利好激励下,储能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涌现。储能相关概念股共有232家企业,今年一季度86.6%的企业实现盈利,其中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0%的企业占比超35%。

联美控股作为清洁能源领域的领军者,以其独特的战略眼光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优质的能源服务。目前,联美控股在沈阳地区共建设有集中供热和热电联产厂共9座,规划总供暖面积1.5亿平方米,截至2023年已实现平均供暖面积约7440万平方米,联网面积约10463万平方米。同时,联美控股还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推动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和普及,助力全社会形成绿色环保的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

近年来,联美控股不断探索持续布局氢能+储能领域,在储能领域,一方面积极探索分布式储电系统在大型公共建筑及产业园区的应用,另一方面快速推进冰蓄冷业务在南方市场的落地。

经20余载发展,联美控股以科技为驱动,不断创新,通过自建、收购和运营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因地制宜选用各种可再生能源技术,扩大清洁能源占比,持续为社会提供稳定、高效的能源服务。未来,联美控股(600167.SH)将继续积极响应“双碳”政策的规划部署,充分智慧化运营平台,以能源数字化智慧运营管理服务,推动环保新技术、新工艺陆续落地,带动传统业务创新升级。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