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上海电气营收半壁江山的能源装备业务,正在稳步增长。板块毛利率也升至19.7%。

这其中,受煤电“三个8000万”计划影响,2023年上海电气的煤电新增订单上升84.25%,目前市占率超过三分之一。随着核电进入核电黄金发展期,上海电气核设备国内综合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第一,核电装备新接订单同比上升52.6%。

5月10日举行的上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集体业绩说明会上,上海电气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刘平表示,2024年,上海电气将按照“服务国家战略,紧贴国家需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总要求,对标全球领先技术、对标行业领先企业、对标全国领先范例,稳中求进,重点突破,持续打造上海电气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为社会创造财富,为股东创造价值。

燃煤发电业务上升23%

能源装备是上海电气最大的业务板块,涉及核电、储能、燃煤及燃气发电等设备制造。

2023年年报显示,上海电气集团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147.97亿元,较上年下降2.4%;集团毛利额为215.93亿元,较上年上升13.4%,毛利率为18.8%,同比增加2.6个百分点;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85亿元,较上年同期实现扭亏为盈。

上海电气是全球领先的工业级绿色智能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在能源装备、工业装备、集成服务三大业务板块中,能源装备和工业装备占公司2023年总收入的比例从上一年的78%提高至82%,低毛利的工程项目收入占比则由上一年的23%下降到18%。

具体来看,2023年度,能源装备板块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586.48亿元,较上年上升4.55%,板块毛利率为19.7%,较上年同期上升1.7个百分点。工业装备板块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404.02亿元,较上年基本持平;毛利率为16.8%,比上年增加1.2百分点;营业利润16.84亿元,营业利润率为4.2%,较同期上升1.2个百分点;集成服务板块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9.92%至人民币213.87亿元;毛利率增加5.3个百分点至13.7%,营业利润及营业利润率大幅度上升。

在能源装备板块,由于燃煤发电业务市场需求复苏,订单及销量较同期有所增加,报告期内燃煤发电业务较同期上升23%。

2022年,我国提出了3个8000万千瓦的煤电项目计划,也就是2022-2023年每年将核准8000万千瓦的煤电项目,2024年保证投产8000万千瓦。

上海电气副总裁金孝龙表示,“三个8000万”目标是国家为加强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建设而提出的,之后大大激发了火电企业的积极性,煤电建设新周期开启,投资快速增长。大型风光基地、负荷中心及电网支撑点电源的煤电项目成为主要发力方向。

上海电气在火电领域技术领先且市场积累深厚,已形成10MW-1350MW等级齐全的产品体系,其经济性、安全性、稳定性等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数据显示,2023年,集团燃煤发电设备新增订单303.2亿元,同比上升84.25%;年末在手订单661.5亿元。2023年公司的燃煤发电设备市场占有率超过1/3。

“预计2024年煤电市场招标量约6500万千瓦。短期(2-3年内)煤电市场仍会保持。”金孝龙表示。

金孝龙认为,长期来看,煤电将会从主体能源逐渐走向保障性能源、支撑性能源、调峰能源。新机市场主要以上大压小、大基地建设等领域为主,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同时,伴随着“三改联动”深入推进、化解新能源时空匹配问题的需要,煤电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依然是我国电力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核电新接订单同比上升52.6%

而在核电领域,上海电气的核设备国内综合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第一。2023年,上海电气核电业务营业收入46.43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21.5%。

从订单来看,2023年上海电气的核电装备新接订单89.73亿元,同比上升52.6%。年末在手订单306.4亿元。

目前,上海电气在核电装备制造领域已形成从核岛设备到常规岛设备,以及大型铸锻件、核级风机、配套电机、备品备件等完整的核能装备制造产业链,技术路线涵盖二代及二代加、三代压水堆、四代核电技术,以及核聚变大科学装置,全面覆盖国内现有核电技术路线。

同时,上海电气在高温气冷堆、一体化供热堆和聚变堆三个领域也取得了多个历史性突破,成为国内唯一具备高温气冷堆核岛全套核心机械类设备供货业绩的设备制造商、国内首家具备一体化供热堆成套供货业绩的设备制造商、国内唯一具备磁约束核聚变主机系统全套核心设备供货能力的设备制造商,并首次进入国际聚变市场。

2023年底,由上海电气参建的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完成168小时连续运行试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这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标志性成果,也是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标志着我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2006年被列入与探月工程、北斗导航并肩的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上海电气作为重要参建单位之一,提供了反应堆压力容器、金属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吸收球停堆系统、汽轮机、主氦风机、氦气压缩机等主要设备,助力整个工程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3.4%。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年,我国核电发电量44万吉瓦时,占全国累计发电量近5%。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预计到2035年,我国核能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将达到10%。

截至2024年4月30日,我国运行核电机组共56台;在建核电机组共26台;已核准未开工核电机组9台。预计2024年待核准机组10台(不含霞浦示范快堆、CX高温堆项目)。

上海电气方面表示,核电作为稳定安全高效的战略性能源,过去30年是我国核电发展的准备期,随着三代技术路线的成熟,现在进入了核电黄金发展期,相信核电未来会有30年甚至更长的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期。

研发投入占比创3年最高

聚焦高端装备主业高质量发展主线,上海电气锚定“高端、绿色、智能”的世界一流装备企业目标,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引领产业转型升级,进而实现生产力的跃迁。

2023年,上海电气研发总投入53.81亿元,研发投入占比为近三年来最高,达到4.71%。

刘平表示,一直以来,上海电气坚持把科技放在战略全局的核心地位,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过去5年,我们的研发投入累计达到240多亿元,近三年年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保持在4%以上。”

在高端装备领域,上海电气承担着先进核电、“两机专项”、高端数控机床等众多国家战略任务。“我们在‘国和一号’大型先进压水堆(三代)、石岛湾高温气冷堆(四代)、‘两机专项’重型燃气轮机、可控核聚变、大科学装置等核心技术领域均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其中,我们历经8年多时间,投入8亿多研发资金成功研制了世界首台RUV湿绕组核主泵,并实现全球首台业绩。”刘平说。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上海电气也在加快布局“风光储氢”等新能源产业布局。在新能源装备领域,上海电气董事会秘书周志炎表示,上海电气持续引导科技创新投入向新赛道倾斜,2023年,新赛道领域研发投入占比达到33.5%。

2023年是上海电气的“科技创新年”,一批硬核科技已经取得实质性突破。

在风电领域,2023年6月11日,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神平台16+兆瓦全海域大容量风电机组在汕头智能制造基地组装下线,刷新当时全球已中标的最大单机容量、最大风轮直径的海上风电机组。

同时,4MW海上漂浮式风电机组已经成功投运,该项目是全球首个深远海漂浮式风电与海洋牧场养殖一体化设计项目,入选“中国科协十大产业技术问题”,被列入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目前上海电气正在加快研发16MW海上漂浮式风电机组。

在光伏领域,上海电气研制的高效N型双玻光伏组件顺利下线,该组件效率为23.3%。同时,异质结银浆丝网印刷技术实现了突破。

在储能领域,上海电气成功开发了飞轮储能、锂电池储能、钒液流储能、光热熔盐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抽水蓄能等多种储能技术,形成了从秒分级到长时级的系列化产品开发制造能力。其自主研发的长储一号液流储能模块,最大储能时长6小时,直流侧效率大于80%,模块功率等级和效率指标居国内外领先水平。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套300MW级压缩空气储能系列化大容量电机也已成功下线。

在氢能领域,2000标方碱性电解槽和100标方PEM电解水制氢设备顺利下线。首个应用于工业园区的“可再生能源发电+PEM电解水制氢系统+储氢+燃料电池发电”示范项目完成工程验证。同时,上海电气研发的新型碱性电解槽,最高电密度已突破10000A/m2,直流电耗低至3.77 kwh/Nm³。

“国有企业搞科技创新绝不能闭门造车。”刘平表示,下一步,上海电气将以联合创新为牵引,以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为支撑,全面打造开放式科技创新体系。

具体来说,就是以服务国家战略为指引,围绕重要客户在重大技术创新和系统解决方案的迫切需要,加强与这些客户的战略对接和联合创新,争取首台套新产品制造和创新应用示范项目的建设机会,同时发挥自身多门类技术的协同创新优势,加大与国内外研究型高校及科研院所创新合作的力度,特别是针对重大装备领域的国家科技专项任务实施联合技术攻关。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