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铜业(SH600362)$  




商品期货进入大牛市价格上涨,迟早开始传到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上。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电交通等生活基础设施陆续跟涨?自己理解吧!制造通胀消除债务,收割稀释普通人特别持有大量现金的人的财富。
新一轮物价上涨或通胀大概率会来临。只相信大趋势,大趋势代表超级主力的操盘意图!


全面涨价潮拉开帷幕,通胀要来了?

原创 君临研究中心


季度以来,涨价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媒体上。

先是资源价格上涨,黄金、石油、铜铝钨等有色金属……纷纷涨价。

这是第一波,由海外市场补库存率先拉动,外加中东动荡供给侧扰动引起的。

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没太多感觉。

毕竟国内CPI还是向下,处于状态,因此许多人都以为只是暂时的。

没想到,最近越来越多的数据在佐证,这波涨价潮开始向国内传导了。

不仅是化工品开始涨价,最近公用事业部门也全面拉开了涨价的帷幕。

一,水价

5月9日,广州市中心城区自来水价格改革方案听证会举行,共17名代表参加听证会,调整后平均水价较现行价格提升0.87元/方(+34.4%)。

政府给出了两套调价方案,方案一的居民用水第一、二、三阶梯价格分别上涨31.3%/31.3%/97.0%,非居民用水价格上涨31.8%;

方案二的居民用水第一、二、三阶梯价格分别上涨24.2%/24.2%/86.4%,非居民用水价格上涨39.0%。

两套方案的平均供水价格均为3.4元/方,较现行价格提升0.87元/方(+34.4%)。

差别在于,方案一的居民用水涨幅更大,方案二的非居民用水涨幅更大。

现场17名代表均支持水价调整,其中9人支持方案一,7人支持方案二,1人未作出具体选择。

涨价已是板上钉钉。

其实,早在今年1月份,上海浦东、青浦等多地就收到了《关于调整区属管理居民用户水价的复函》,提出上海第一阶梯综合水价将从3.37元/方提升至4.05元/方(+20.2%)。

这样看来,全国各大城市的水价上调,后续也会陆续开始。

二,燃气

自2023 年《关于建立健全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出台后,燃气价格越来越市场化。

上游能源价格涨了,下游燃气价格自然也就跟涨。

据华创证券统计,2023年,至少有52个市、县上调了居民用气价格,统计范围内的基础居民气价(即第一阶梯气价)平均上调0.256元/方,涨幅近10%。

其中河北10个地区的基础居民气价平均上调0.391元/方,涨幅达14%。

2024年,各地气价联动机制持续推进。

3月15日,深圳市发改委发布调价通知,管道天然气居民销售价格第一档升至3.41元/方,第二、三档价格分别升至3.91元/方、5.16元/方,分别上调10%、9%、6%。

有媒体综合统计了深圳、南京、成都、重庆等多地的调价文件发现,本轮天然气价格涨幅约在5%-11%之间。

三,高铁

中国铁路官网发布调价公告,6月15日起,武广高铁、沪杭客专、沪昆客专、杭甬客专4条高铁线路将调整客运票价。

调价后,以杭深铁路杭甬段举例,杭州东站到宁波站二等座6月15日起公布票价为85元,较目前的公布票价71元,上涨约19.72%。

以沪昆高铁杭长段举例,杭州东站到长沙南站二等座6月15日起公布票价为485元,较目前的公布票价405元,上涨约19.75%。

以京广高铁武广段举例,武汉站至广州南站二等座6月15日起公布票价为553元,较目前的公布票价463.5元,上涨约19.31%。

整体涨幅在19-20%左右,提价幅度大于上一次。

上次提价是在2021年6月,当时京沪高铁二等座最高票价由598元提高至662元,涨幅10.70%。

四,电价

电价暂时未有上调的全面通知,但预期已经出来了。

首先,按现行规则,从5月起,居民阶梯电价将进入“夏季模式”。

比如按广东的标准,在夏季模式下——

当居民每月用电量在260度(含)以下时,适用第一档计费标准,电价不作调整;

当月用电量为261度至600度时,适用第二档计费标准,电价每度需加收0.05元;

当月用电量达601度及以上时,适用第三档计费标准,电价每度需加收0.30元。

夏天天热,空调开得多,电量需求大,本身就可能不知不觉的进入第二、第三档。

其次,各地也在进行微调。

一个趋势是,在保持总电价不变的同时,优化峰谷分时电价。

比如安徽,将目前执行的7、8两个月的峰谷时间段扩大到7、8、9、1、12五个月。

另外,峰价上浮比例从81.3%提高至84.3%,谷价下浮比例从58.8%提高至 61.8%,即峰价更高,谷价更低。

总体上,电价保持了不变,但实际消费肯定是上升了的。

————

水、电、燃气、高铁,各个公用事业部门都在或明或暗的上调价格。

主要原因,一是通胀的传导作用。

上游能源价格上涨,从国外传导进来,相对市场化的燃气就直接涨价了。

相对没那么市场化的电力、供水、高铁等行业,也要面临着成本上升,价格上调是迟早的事情。

二是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这两年国内的地方债压力很大,地产低迷,财政收入下滑,公用事业只能自己想办法开源节流了。

由于以上两个因素,这轮公用事业的涨价潮看来一时半会儿停不下来。

未来,还有可能愈演愈烈。

它对中国经济各方面的影响,貌似也会越来越大。

第一个,对CPI和PPI数据。

4月份的CPI数据,同比转正,为0.3%,前值是0.1%。

PPI同比-2.5%,看起来不佳,还是负的,但前值是-2.8%,其实已经改善了。

当然,这轮通胀是由成本上升引起的,并非下游需求驱动,对经济大盘未必见得是好事。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