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抓得紧而又紧。食品企业要生产出高质量的放心食品,才能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虽然我国食品安全状况虽较过去有了明显改善,但形势仍不容乐观。业内人士表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近日,麦当劳位于郑州和济南的两家门店被曝出篡改食品保质期标签等问题。麦当劳郑州卓越农联餐厅还存在炸油品质超标等多个食品安全问题。这次警钟其实也是对所有食品企业、从业者敲响,不能让此类现象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了。

5月13日晚,麦当劳中国网站发布声明称,正积极配合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进行调查与核实:“对于任何违反操作标准的行为,我们绝不姑息,严肃处理。”

实际上,麦当劳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了。早在2012年,央视“3·15”晚会点名麦当劳北京三里屯餐厅存在过期食品翻新再售等违规操作。当时,麦当劳发布公开声明表示,以实际行动向消费者表示歉意,将深化管理,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卫生的美食。

同时,2021年10月,一位视频博主暗访安徽合肥的麦当劳餐厅,发现餐厅存在生菜发黑还在使用、更换到期食材标签等问题。此外,2022年3月,南京某麦当劳门店的员工反映店内存在肉类食材过期后仍提供给顾客食用的情况。

对此,快消行业分析师康定平表示,食品企业要想发展更好,就应该以品质为核心或服务的核心。如果不能把品质这关做好,导致食品多次出现问题,就是不把消费者放在第一位的食品企业,那品牌声誉迟早会被反噬,业绩也会受到冲击。

据了解,食品企业屡次出现安全问题,与违法成本低有一定关系,但并非唯一因素,而是多种因素的结果。

一是食品企业产品的特殊性问题;二是食品产品的标准化问题;三是食品市场体系建设问题;四是食品处罚的精准、数量的大小均有相关性。

想要最大程度地减少食品安全问题,康定平认为,对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罚力度不是不大,但加大处罚仅是其中一个方式,并非唯一的有效方式,还要配合常态化监管和精准处罚。

从报道来看,涉事餐厅篡改食品保质期标签等,已是潜规则,在其店内属于常态化操作,“只要遇到食材到期的情况,他们几乎都会选择篡改到期时间,而不是将食材废弃”。

并且,这种基本操作不只是普通员工干的事,而是值班经理,乃至餐厅经理都参与的事。正如报道所称,“记者发现在值班经理的带动下,其他后厨员工也是上行下效……”这个细节触目惊心,也更值得追问。

我国食品安全法明文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禁止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也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如实记录并保存进货查验、出厂检验、食品销售等信息,保证食品可追溯。

麦当劳作为知名快餐连锁品牌中的领导企业,主打的就是产品品质、加工流程、食品安全乃至厨房布置的标准化,却多次出现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着实让消费者大跌眼镜,也严重影响了麦当劳的品牌声誉。

大家都知道,中国市场已经成为麦当劳全球的第二大市场,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末,麦当劳在中国拥有超过6000家门店。

然而,对待如此重要的市场,麦当劳在品质管控上却依然存在重大瑕疵和纰漏,着实让热不可思议。

在2023年全年,麦当劳全球同店销售额增长9.0%。其中,中国所在国际特许市场部门增长最快。“总体而言,我们2023年在中国的业绩非常好,对中国业务表现感到满意,实现了强劲增长。”Chris Kempczinski表示。

然而,麦当劳出现重大食品完全问题,为此感到担忧的人不仅有麦当劳的管理层,还包括重要的股东,比如三元股份。

据悉,三元股份是北京麦当劳食品有限公司(北京麦当劳)的重要股东,持股比例达到了50%,2023年,北京麦当劳为三元股份贡献了接近4292万元的现金红利。

数据显示,2023年,三元股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不到2.43亿元,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仅为183万元而已。可见北京麦当劳对于三元股份的财务作用有多大。

“这几年,三元股份的经营水平确实有点差,业绩也不行,很大一部分利润都是来自北京麦当劳,扣除了非经常性损益,主业利润则是少得可怜。”康定平表示,三元股份的体制机制落后、僵化,管理层不作为、乱作为,导致像吴松航这样的优秀人才出走,未来发展不容乐观,一旦麦当劳风光不再,三元股份的业绩肯定会更差。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