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2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重症床位数67198张,占比仅0.71%。国内每10万人口的重症医疗床位不到4张。从4张/10万人,到18张/10万人,未来3年,足足有近4倍的增长空间。


千亿规模“大礼包”从天而降

据MDCLOUD(医械数据云)统计,2023年,在同比下降8.31%的情况下,全年ICU设备公开采购金额依然居高不下,达628亿,占医疗器械全行业公开采购总额的35.77%。

根据意见规划,未来2-4年的ICU翻倍扩建,势必引发所需配置需求量剧增,对相关医疗器械企业而言,简单估算,至少对应千亿市场增量。谁能抓住这泼天的富贵?从中标产品看,2023全年ICU设备下产品线:

内窥镜是ICU“最爱用产品NO.1”,金额占比为38.80%;其次为超声影像诊断设备,金额占比为36.63%;排名第三的是呼吸机,占比为7.69%。

从企业角度看,2023全年,ICU设备公开采购中

迈瑞排在第一位,市场销售额占比为17.15%,主要产品涉及超声影像诊断设备、呼吸机、监护设备等;

奥林巴斯第二,市场销售额占比为11.13%,包括内窥镜、清洗消毒设备等;

GE医疗第三,市场销售额占比为9.72%,包括超声影像诊断设备、监护设备等。

其他排名前十的企业还包括飞利浦、开立、科曼、西门子医疗等,国产产品总占比超过20%,从迈瑞占据TOP 1的地位来看,国产替代已经初具规模。其中,全年销售额排在第一位的是奥林巴斯CV-290的内窥镜;其次是飞利浦EPIQ 7C的超声影像诊断设备;排名第三的是GE医疗Voluson E10的超声影像诊断设备。


2024年,增长势头能否延续

事实上,ICU内的患者监护、呼吸和心脏支持、输液泵等在内的产品可谓是竞争最激烈的医疗设备产品,许多著名国产品牌以时间换空间,跨越了研发的天花板,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品管线,能与国际一线械企同台竞争。

迈瑞为例,2004年,迈瑞旗下监护仪产品就拿到FDA认证进入美国市场。其最新一代除颤监护仪正在向高端医院以及欧洲市场扩展。据迈瑞统计数据,其监护仪2023年在全球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

2023年,尽管外部环境并不“友善”,迈瑞、联影、开立等医疗设备企业仍取得了超20%的增长。2024年,增长势头能否延续,这次增量机会,是关键胜负手。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