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泰汽车(SZ000980)$

上周六晚间,我发了一篇帖子《是否退市姑且不论,逐出车圈已难避免》,觉得言犹未尽,现再补充几句,算是该话题的续篇。

在前一篇帖子里,我谈论的是众泰正逐渐被驱逐出造车圈子的问题,并认为这条“不归路”不是别人、而是众泰自己给自己铺就的,多年来以抄袭模仿为主要经营模式,已埋下了公司终将衰落的祸根。

目前的众泰,确实正走在自我放逐退出造车圈的路上,其重要标志就是,眼下公司的管理团队已经彻底出清了懂车人士,而由清一色无造车履历的外行人组成,以至于深交所都将此作为一个问题在近日问询函中郑重提出。

回顾公司重整以来走过的路程,其实早有迹象显示,由老黄及其接替者主导的管理层不是很在乎众泰能否坚守在造车圈内,不能说他们是有意推动公司“出圈”,但起码他们并不重视维护众泰作为一家车企的应有行业地位和名分。

有哪些迹象可以显示?归纳起来主要有三:

1.公司至今不肯恢复发布整车产销月报。按月发布产销月报,不是监管的硬性要求,却是所有整车企业在自愿基础上普遍达成共同遵守的行规。众泰原先也是发布的,后因濒于破产、被迫重整而暂停。按理说重整早已完成,公司前年也公告声称复工复产了,为何至今不恢复发布?2023年公司销售整车 1112 台(含电车42台),估计是由库存旧车和下线新车构成,尽管数据颇为寒碜,有点摆不上台面,但这不是你拒不发布产销月报的理由,不然你怎么好意思在互动易平台上多次答复称“公司目前经营正常”呢?你是如何定义“经营正常”的?你又如何确保广大投资者随时了解公司经营的真实状况?所以,至今不恢复发布整车产销月报,是没有道理的。

2.公司重整以来从不派人参加历届车展。重整期间不参加车展,可以理解,毕竟公司前途未卜;但重整完成尤其是宣布复工复产之后呢?还是从不参加就说不过去了吧?但凡车展,自家有新车固然应该参加,没有新车更应该前往参观学习。要知道,众泰公司的前辈即老应他们,对参加历届车展是非常重视的,众泰人怀揣皮尺在各家展厅展位窜来窜去,几乎成了那时车展的一道靓丽风景。我不清楚那些车展有没有打出“防火防盗防众泰”的标语,但通过积极参加车展,成就了众泰前些年的辉煌,却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如今参加车展,当然不应抱有当初的山寨目的,但积极了解造车动态、努力追随行业前沿却是非常要紧的,特别是对众泰这样停产多年、已明显落后的车企来说更是如此,怎么可以不参加车展呢?我想不通。

3.公司的新管理层还极少进行同行交流。不参加车展是不进行同行交流的一种表现,除此之外,在公司的公开信披以及媒体报道中,至少我没看到自老黄以来的公司新管理层曾有过“走出去”或“请进来”开展业内交流互动的消息。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很讲究迎来送往拉拉扯扯。现在也不是单打独斗的年代,沟通交际是个人乃至企业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前提。造车圈据我看来是个仅次于互联网圈子十分讲究彼此热络联系的所在,多少信息乃至机会都是在圈内人经常见面乃至觥筹交错中捕捉获得。老黄他们倒好,一进众泰给人的感觉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从不与同行来往。可怜一帮唱多的还天天在YY老黄们背后有产投大佬呢,却没发现这帮人似乎都患上了车圈“社恐症”。如果把车圈比作一个大村落,庄户人家都懂得应与同村人保持日常密切交际,村里的红白喜事是一场不拉积极参与,可是如今的众泰楞是不如一户普通农家的交际活跃,这样下去,最后岂不是将自绝于整个造车界?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众泰经过重整之后,企业性格已然大变,不再是原先那种积极进取、甚至敢于大张旗鼓厚着脸皮到处用皮尺丈量他人车辆的外向开朗角色了,而成了一个秘守着自家小心思、远离江湖独来独往的宅男孤老。如此孤僻的行事风格是非常要命的,它给企业已经并将继续带来一系列慢性的伤害,诸如:品牌影响力逐渐淡化,事业开拓能力逐渐削弱,技术研发创新逐渐式微,对外业务合作逐渐止歇,与行业前沿发展逐渐脱节,受政府重视程度逐渐降低,……据此,我说众泰的半个身子已经出了车圈,这应该是大致符合实情的吧?

众泰怎么会走到如此境地?这就要说到重整之后的公司新管理层个人能力条件的严重不足了。我丝毫不怀疑当初老黄是抱着干一番事业的满腔热情来到公司的,能让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在他的手里起死回生,这种前景想想都令人激动。但是他大意了,他没想到众泰的水是那么的深,也没想到该行业的水是那么的浑,他过去在部队从事汽车管理的经验根本不足以使他懂得造车业务的哪怕一丁点皮毛,热情代表不了能力,结果他惨遭个人事业的“滑铁卢”。饶是他跑得快,借助庞大那边引发监管危机之际,索性在众泰这头也及早脱身,把烫手的山芋甩给了胡某打头的几个粤仔。我不知道老胡他们接手这摊子与老黄有没有秘密协议,算不算老黄的代持马甲,明面上可见的是,新来的这几位更加不懂车,不仅自己不懂,还留不住管理层中懂车的人,随着最后一个懂车人士、身居要职的连刚的离去,现在把这支管理团队的每人履历拉出去集中展示,谁能看得出、想得到这会是一家车企啊?也难怪从老黄开始直到老胡,众泰这两三年会慢慢混成了月报不发、车展不去、圈内人都不来往的宅男孤老模样。管理团队的极不专业,已严重制约了他们与圈内人的正常业务对话,进而影响了公司的发展。

后续公司该怎么办?在不考虑退市假设的前提下(我是很不想谈论众泰退市的话题),我觉得众泰的出路不外乎以下三条(排序不分主次):

第一,公司高薪聘请足够的懂车人士来充实管理团队以及研发队伍,咬牙努力继续造车。当然,公司需要打通融资渠道,设法解决钱的问题,但产投大佬就别想了,不会有人来。所有努力的立足点,必须是我三年来一再强调的“永康众泰人,永远造众泰车”,而不是替他人品牌作嫁衣裳。只要众泰还坚持车企定位,坚守圈内名分,通过研发和生产自己的车来力求翻身,就是公司的唯一必由之路,舍此别无它途。

第二,公司及时转换主业另谋发展。鉴于众泰造车确实已困难重重,大半年前我就发帖提出了转换主业的建议。趁着目前管理层都不是造车出身的,挖掘和发挥每人自身优势引导公司干别的,这并不丢脸,谁要说三道四,大可叫他们去问老应为何弄丢了公司。当然,转换主业也非易事,需要周密的谋划实施,而且这事真做起来恐怕只有一次机会,如不成功就万劫不复。但眼下情形已逼到了这个份上,转换主业不失为一条可行的出路。

第三,那就是一条不是出路的出路了:维持现状,以拖待变。现状是什么?就是半死不活地吊着,说不造车么,每年还能卖个千儿八百辆的,“公司目前经营正常”;说造车么,却还是延续前面说的“三不”做法,混到哪儿算哪儿。至于股价,通过时不时释放点公告消息,或者借助唱多者挖掘点似是而非的消息,设法大致维护在2元以上就行。1元区是公认的面退风险区,在这儿呆得时间久了,稍有风吹草动,股价容易随着人心的崩溃而崩溃,那不行,无论如何得拉上去。只要脱离面退风险区,事情总归还有得玩。

最后大家别忘了,江苏深商获得众泰股权的时间,到今年底明年初(具体日期我懒得查)就满36个月限售期了。当初这批股票老黄是以0.65元极低价获得的,内部协议转让给老胡的价格我个人估计会是在1-1.5元之间。而去年双方明面上转让的是江苏深商股权,不是直接买卖众泰股票,后者的36个月限售期的设定应该不受影响。各位细品,这意味着什么?而真到了今年底明年初限售期满,假如老胡们觉得应该全身而退,那也可以理解,无法怪罪。外行人造车如此困难,新管理层是吃尽了苦头,届时老胡学老黄脚底抹油,我丝毫不会感到奇怪。只要众泰在黄、胡二位手里没搞到退市,那他们就比铁牛老应强,你能说他们啥?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