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美国有关部门发布公告称,美国总统拜登指示对来自中国的价值180亿美元的商品提高关税,以保护美国工人和企业。

而在被加征关税的中国商品类目中,就有医疗耗材这一项。

在将被加征医疗耗材的所有子类中,税率增加幅度最高的是注射器和针头,2024年将从0%提高到50%;然后是包括口罩、部分呼吸器在内的个人防护品,2024年税率将从0%—7.5%提高到25%;最后是医用橡胶手套,税率将从7.5%提高到25%,加征时间也稍晚一些,设在2026年。

近些日子,先是有关CXO行业的《生物安全法案》,再到欧盟启动对华医疗器械采购市场准入调查,再到本次关税的加征,地缘政治的角力,给医疗行业蒙上了越来越厚的阴影。

但这显然不会是终点,充其量只是一连串斗争中的一个节点。

伤害性不大,但有点侮辱性

按分类,这些被加征关税的产品都属于低值医用耗材,有着附加值低,行业集中度低的特点。因为技术和制造门槛均不高,在医疗器械出海的浪潮中,属于最早的一批。

2020年开始的新冠大流行,使得口罩、手术防护服、医用橡胶手套等低值耗材出口额大幅增加,旋即带动了一批公司的业绩暴涨。

官方统计,2020年3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中国向美国出口口罩约438.5亿只,外科手套约11.9亿双,防护服约9.5亿套,护目镜约5403万副,呼吸机17585台。

但随着新冠大流行的结束,多种低值医用耗材出口额出现了猛烈回落,也导致相关公司业绩飞速下滑。

E药经理人梳理各家具有低值耗材出口业务的医疗器械公司财报,发现2023年大都出现了业绩下滑现象。数据显示,2023年,稳健医疗归母净利润约5.8亿元,同比减少约64.84%;康德莱归母净利润约2.31亿元,同比下降25.93%;英科医疗归母净利润3.83亿元,同比下降39.12%;蓝帆医疗亏损5.68亿元,同比下降52.66%。

另据医保商会统计,2023年我国防疫物资五大类产品(口罩、防护服、有创呼吸机、红外线人体测温仪、新冠肺炎诊断试剂)出口额为38.83亿美元,在医疗器械出口占比8.53%,同比大幅下滑75.73%。

同时,美国仍是我医疗器械最大出口伙伴国,2023年市场份额占比高达23.6%。

或许是因为市场本身就有限,还一直在萎缩,二级市场对这一消息反应并不大,截至发稿,上述企业股价均未出现明显波动。

但相比单一的政策,更令人担忧的是政策精神的“扩大化”——未来,同类政策是否会波及到高值耗材、原料药或制剂上?

事实上,地缘政治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冲击,上个月就已经开始了。4月,欧盟表示将对中国医疗器材采购启动调查,以期消除人们对中国政府偏袒本土供应商的担忧。为了展开调查,欧盟将首次调用《国际采购工具》(IPI)。

虽然从产品和服务采购的角度,IPI调查只会涉及单笔金额在500万欧元以上的合同;从工程和特许权采购的角度,调查只会涉及单笔金额在1500万欧元以上的合同。目前根据公开资料,中国有海外业务的医疗器械企业鲜少有达到调查标准的交易。

不过以小见大,这一消息依然引发了市场的担忧。包括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在内的多家医疗器械企业均出现了股价下跌。

如今的中国医疗器械厂商,处在了一个被全球主要市场“围剿”的严峻局面上。

抛弃幻想,准备博弈

关于本次加征关税,白宫方面的说法是,提高中国医疗产品的关税,有助于支持和维持美国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关于这些产业,美国政府及产业界已经进行了大量投资,能够确保美国医护人员和患者及时获得需要的医疗产品。

其实回顾历史,美国如今的政策并不奇怪,早在疫情期间就有了苗头。

新冠期间,美国联邦政府表示投入至少12亿美元扶持产能,超过20余家美国口罩工厂成立,但因价格没有竞争力,目前几乎都处于关闭或大幅缩减规模状态。

事急从权,只能选择从中国进口。2020年3月,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HHS)签发了一系列紧急使用授权,表示对于不符合美国NIOSH标准的口罩,只要满足或拥有七个国家和地区,即澳大利亚、巴西、日本、韩国、墨西哥、加拿大和欧盟的标准或市场许可,可以申请紧急授权,获准售给美国的医院。

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中国的标准并不在列。中国生产的口罩,必须先通过上述七个国家或地区的标准认证后,才能获准在美销售。因此在当时,许多中国厂家必须找海外贸易公司进行合作,才能成功将货品销往美国。

与之相对的是,随着疫情爆发,德国、加拿大等国立即放开了对中国GB 19083、GB 2626等口罩的进口。

直到后来,情况越来越紧急,美国方面才逐步放开限制,但“放开”一直都只针对公司,允许通行的名单越拉越长,但从未进行过标准的互通。执行层面,包括海关在内的各个机构,对于中国口罩质量的抽查也一直在收紧。

但同时,“白板”口罩(未贴标的口罩半成品)可以用原材料名义报关,运抵后找当地贴牌,不在检验范围内。

放公司,不放标准,当时就被一些专家解读为美方对中国标准的提防。倘若中国的GB 标准同欧美的42 CRF Part 84、EN149-2001等标准完成事实互通,长期来看可能会损伤许多欧美医疗器械厂商的利益。而在公司层面有选择性的放开,则可以将解释权留在自己手中。疫情过后,临时签发的授权指令可以作废,自由裁量权最大。

如今的关税加征,某种程度上正印证了这一观点。美方的政策逻辑并非“拍脑袋”,至少近几年来一直是连续的。

国际贸易不是简单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随着地缘政治风险加剧,涉及到的因素只会愈发复杂。中国厂商别无他法,只能抛弃幻想,在规则的框架下,扎扎实实玩好每一次博弈。

针对美方宣布对华加征新关税,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5月1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问时表示,美方继续将经贸问题政治化,进一步增加对华关税,是错上加错,只会显著推升进口商品成本,让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更多的损失,令美国消费者付出更大的代价。

文章来源:E药经理人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对医药感兴趣的也可关注$科创100指数ETF(SH588030)$,该ETF重点布局医药生物、电子、新能源三大成长板块,并且对于计算机、机械设备、国防军工等板块布局良好。无论是从基本面上还是政策上来看,科创100指数的反转趋势都非常明显,后市表现也值得期待。

$海尔生物(SH688139)$$荣昌生物(SH688331)$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